一个世上最会说情话的男子,他比徐志摩更浪漫,比沈从文更深情

一个世上最会说情话的男子,他比徐志摩更浪漫,比沈从文更深情

民国是一个才子佳人辈出的时代,无数佳作留存至今。然而要谈那些茶余饭后的八卦新闻,徐志摩、沈从文肯定榜上有名。

但是,还有一个人,他矜持羞涩,即使路上遇见喜欢的人只当作陌生人;他浪漫不羁,每两三天给她写一封情书;他坚定不移,短短32岁人生,他用一根笔翻译180万字《莎士比亚全集》,给她写了540多封情书……他比徐志摩更浪漫,比沈从文更深情,他为妻子写下的情话更感动无数人。他就是朱生豪。

这个叫朱生豪的男子,不仅极富才情,更是世上最会写情话的人。

一个世上最会说情话的男子,他比徐志摩更浪漫,比沈从文更深情

一转身就遇见了,相隔万水千山的你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因为有了宋清如,才能让朱生豪写下一纸深情。

1912年,朱生豪出生于浙江嘉兴。虽说家里并不富裕但是也重视教育。而小时候的朱生豪就是一个学霸,学习成绩非常好。只是,10岁的时候,家里突然遭到变故,母亲生病去世。

两年后,父亲也去世了。他从此失去了父母的依靠,家庭的港湾。这样的变故,也让他变成了一个寡言的人。

用他自己的话说,“一年之中,一整天不说一句话的日子有一百多天,说话不到十句的有两百多天,其余日子说得最多的也不到三十句”。(这个样子的他是不是有点像《解密》里的容金珍)

不怎么说话的他,越发发扬了学霸的精神。17岁的时候,他被保送杭州之江大学,享受奖学金,主修中国文学,以英文为副科。读大学期间,他加入到了“之江诗社”,之后他的才华逐渐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

一个世上最会说情话的男子,他比徐志摩更浪漫,比沈从文更深情

1931年11月,国文系与教育系的诗友,发起成立之江诗社

但一年,他遇见了自己生命中的光,他的最爱——宋清如。

宋清如家境富裕,是个大家闺秀。但她的父母却早早就给她定了亲事,准备让宋清如完婚。但是她却有这一股好学的天性,几次三番的挣扎不要结婚,最终以不要嫁妆的条件换得去之江大学读书的机会。

这个从小热爱诗词,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的姑娘,初到之江大学,便引得一番围观。

她曾说:认识我的是宋清如,不认识我的,我还是我。

这样的两个人,在一次“ 之江诗社 ”的活动中相遇了。朱生豪第一次见到了宋清如,便觉得相见恨晚,他深深地被眼前的姑娘吸引了。

一个世上最会说情话的男子,他比徐志摩更浪漫,比沈从文更深情

宋清如喜欢写新诗,但她不懂传统诗词平仄,诗社里有很多古诗词高手,于是她写了一首“宝塔诗”作为参加诗社活动的见面礼。看完后朱生豪不发一言,低下头去,脸上也看不出任何表情。但正是这首诗打动了他,两个人开始切磋诗词。

好景不长,1933年夏,朱生豪大学毕业,在老师推荐下,他到了上海世界书局做英文编辑,参与编纂《英汉双解词典》。临走前,朱生豪曾作诗三首《鹧鸪天》赠与宋清如:

其一“忆昨秦山初见时,十分娇瘦十分痴。席边款款吴侬语,笔底纤纤稚子诗。交尚浅,意先移,平生心绪诉君知。飞花逝水初无意,可奈衷情不自持。”

他回忆初见宋清如时的样子,印象深刻。表达了飞花易逝流水无情,你对我没有情谊,而我对你的衷情却不能把持的情真意切。

一个世上最会说情话的男子,他比徐志摩更浪漫,比沈从文更深情

宋清如在杭州上学,直至她去湖州当老师,两人一直维持异地通信。少则两三天一封,多则一天一封。宋清如一如既往向朱生豪讨教做诗,朱生豪一腔相思化作笔墨,往日高冷冰山画风陡转秒变粘人话痨。

幸亏世上还有一个你。我弱得利害,你不要鄙夷我。

今天中饭气得吃了三碗,肚子胀得很,放了工还要去狠狠吃东西,谁教宋清如不给信我?

昨夜又做梦,你不了解我,我伤心。滑稽总归是滑稽,了解这两字的意义我就不了解,我也从不想了解我,我也不曾了解你。

我想要在茅亭里看雨,假山石边看蚂蚁,看蝴蝶恋爱,看蜘蛛结网,看水,看云,看瀑布,看宋清如甜甜地睡觉……我真不想好好儿做人,恨起来简直想把自己狠狠地糟蹋一阵。

……

情书读起来都会让人感到油腻肉麻,看过宋生豪的文字却有着亲切与真诚。在宋清如面前,不怕暴露自己的私心和固执,将自己的情感一滴不剩地宣泄进去,吐露给她。他生活的点点滴滴,他喜欢的戏剧,热爱的电影,他对时事的态度,他乐意把一切分享给宋清如。

大概这就是爱情,涛涛不绝,心心相惜

一个世上最会说情话的男子,他比徐志摩更浪漫,比沈从文更深情

后半生天人两隔

1942年5月1日,两人终于结束10年的爱情长跑,在上海举行婚礼。在婚礼上一代词宗夏承焘为新婚伉俪的朱生豪夫妇题下八个大字:才子佳人,柴米夫妻。

随后他们便去往宋清如位于常熟的家里居住,此后,朱生豪继续翻译莎士比亚的作品,朱生豪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可生活的担子就全落在了宋清如的身上,洗衣做饭,宋清如自己也说道:“ 他译莎,我烧饭。”

在如此庞大的翻译工作中,宋清如就成了朱生豪的读者,翻译出来第一个给她看,而宋清如也担任着校对、整理、装订的工作,夫妇二人搭档默契。就像当初钱钟书写《围城》的时候,那时杨绛每天承担家务,只为让钱钟书潜心写书,“由于杨绛女士不断的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如有此妻,夫复何求。

一个世上最会说情话的男子,他比徐志摩更浪漫,比沈从文更深情

不幸的是,1944年12月26日午后,朱生豪病危,临终喃喃呼唤:“清如,我要去了。”朱生豪因肺结核等多症并发撒手人寰,留下孤儿寡母及未竟的译莎事业。这一年,宋清如33岁,稚子则13个月。

随后日子里,1948年,宋清如独自完成朱生豪180万字遗稿的全部整理校勘工作,写下译者介绍,交由世界书局出版。1955年到1958年,在朱生豪弟弟的协助下,翻译完成了朱生豪未竟的5部半莎剧。

李伟民认为,朱生豪在中国翻译莎士比亚的译者中,占有着最为突出的位置,是因为在朱生豪身边有一位伟大而平凡的女性——宋清如

人生中最大的悲伤莫过于相遇,相知,却不能相守

一个世上最会说情话的男子,他比徐志摩更浪漫,比沈从文更深情

我爱你像爱一首诗一样

朱生豪与朱如清两人相识于诗,而他们一生的爱情更像诗歌,简短单纯而又深刻浓烈,亲手写下点点滴滴,像一幕幕定格的电影画面,清晰再现。在民国时期,没有发达的互联网,两人之间的交流也只能依靠一封封来往书信,等待收信的日子总是焦急兴奋。

我爱你像爱一首诗,想反复修改琢磨给予最好的词汇。就是想为你写一首诗,日夜诵吟,将其刻在手臂上。

不论是沈从文写过的情书“我的自卑处,是觉得如一个奴隶蹲到地下用嘴接近你的脚也近于十分亵渎了你的!”还是宋生豪的“我不很快乐,因为你不很爱我。”在摸索中前行,慢慢成熟。

一个世上最会说情话的男子,他比徐志摩更浪漫,比沈从文更深情

爱是一首永远写不完的诗,用尽所有的词汇表达喜欢你的心情,为你谱写华丽乐章。我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因为文字而相爱的人,其背后是因为彼此真心有着灵魂伴侣的潜质,最终不离不弃。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