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的故乡民勤:秋风起时思故乡

《秋风起时思故乡》

题记:风起时想你,叶落时念你。

----致我的故乡:民勤

致我的故乡民勤:秋风起时思故乡

残阳如血,流云似画,我伫立在西海公园的白杨树下,望着前方连绵的群山,山色葱郁,绿树婆娑,一如这亘古的青海高原,宁静而悠远。不觉间,风起了,徐徐拂过腮边,缓缓掠过心头。刹那间,时间恍若静止,眼前只有一枚黄叶在风中辗转飘零,一如翩迁的蝴蝶。这该是今秋的第一枚落叶么?在遥远的青海德令哈,这凋零的第一枚落叶,惊断了谁的残梦?恍惚中,这才忆起,原来,德令哈的夏天真短,已经立秋好几天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只此一回首,岁月如同白驹过隙,当下,该是没在家乡好好待过的第5个秋天。立秋了,本就凉爽的德令哈很快会变得寒冷,但故乡的八月一定还沐浴着烈烈骄阳,已然不再年轻的双亲一定还在倚门而望,漂泊天涯的游子,何时才能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

我的故乡叫民勤,是武威市下辖的一个小县城。那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古城,如今的如今的民勤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但在我的心中,她是我的日月经典,是我的心灵港湾,是一幅永不落幕的风景。在青海高原六月飞雪的无边空旷里,她是一首梦呓的瘦词,沐着清丽的月光坐在东坡的水调歌头里;她是一盏不熄的明灯,始终照亮我回家的方向,指引我寻觅人生的真谛。故乡的家,永远是我心灵栖息的彼岸;故乡的土,永远是生我育我的圣地。心存故乡,不管飞多高、走多远,那里永远是我生命与情感的交织点,是我心中的天堂。无论岁月多么久远,都无法褪去故乡赐予我的纯朴与刚毅。故乡,已如一幅木刻深印在记忆之中,淡淡的思念,像淡淡沙枣花的幽香。故乡是诗,故乡是画,故乡是我永远读不厌的书。想起故乡的日子,一任思绪飞扬,心灵放飞之白鸽,逾越重重山川,穿透层层迷雾,又看见绿树红花围绕的村庄,聆听到熟悉的絮絮乡音。

我家的老屋在村子的最后一个,屋前屋后栽着不知道长了多少年挺拔的白杨和一些红枸杞树,白杨树枝干入云,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屋前是一个菜园子,里面种着自己家吃的蔬菜,有茄子、辣子、西红柿、黄瓜、豆角等蔬菜,都是纯天然无污染的,儿时吃西红柿都是直接摘下来一口一个都不带洗的,那时候真幸福。屋前屋后都有我儿时留下的足迹:打纸包、弹珠子、跳皮筋、扔沙包、斗鸡、荡秋千等等等等,这些小游戏却占据了我童年的大部分时间。

多少个日子,我时常巴望着蓝天,凝视着皎洁的月亮,企望逝去的日子再度莅临,企望在春耕时节肆意地走一走,再次聆听乡音的醇厚与朴实,让鞭牛犁地的旋律,轻轻地溢上记忆的青苔,赤脚踩在在刚犁完的松软的土地上,尽情呼吸乡土乡情的气息。。。

从12年在西安上大学开始,就很少回家了,放寒暑假了回去都是行色匆匆,还没来得及细细地再读一下故乡,故乡又离我远去。那时候我才知道:故乡与我、只有冬夏再无春秋。而今,我已进入社会两年,儿时的玩伴也是各奔东西,物换星移;我对故乡的思念总也绵延不断,故乡的一草一木,父老乡亲辛勤劳作的身影总在我眼前久久地浮现。

有道是十里不同音,民勤的方言的l和n不分跟前鼻音后鼻音不分在外地来说绝对是个特色。纵然我学着说普通话已有五年,但我仍然乡音不改,一如刻在骨髓的记忆,永远不能也不会忘记l、n、前鼻音、后鼻音。乡音悦耳,这是每一个游子的心声。每当听到乡音,一种异样的宁静柔和包围着我,那是一种说不出的亲切甜蜜。故土难离,这是离开故乡后才有的情感领悟。人总是要长大的,好男儿志在四方,为了追求更加广阔的生活,人也总是要离开故乡漂泊异地的。因此,我们才刻骨铭心地感受着故乡的幸福安谧。“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我拾起笔写下这段文字时我忍住了,因为,我已过了哭泣的年纪。

一身的平整的西装,在风中立成剪影。当父母亲年迈的身影依稀浮现在眼前时,故乡,作为珍藏心头最热的一个词语,已被飞流直下的泪水淋得透湿。

“衣裳再添几件,饭菜再吃几口,儿行千里揪着妈妈的心头肉。”问君知否,儿行千里母担忧。工作之后,回家的次数寥寥。去年过年没回家,感觉好几年都没回过家了。人生莫非就是这样,在泪眼中相见,又在泪眼中分离。离家是成长的代价,家是什么?家是岸,家是墙,家是双亲,家是亲情,家是一辈子看不厌的风景,家是永远也断不了的过去。

一切都不曾逝去, 一切都还在记忆深处,因为那里承载了我太多太多的儿时的乐趣和回忆。

晚安,我魂牵梦萦的故乡。

晚安,我可爱可敬的民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