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特色:金鳳扒雞

金鳳扒雞最早始於1908年,採用獨特的製作工藝,用蜂蜜對雞進行上色炸制,並用中藥秘方老湯煮制。具有一定的藥理功效和保健作用,上世紀80年代初,馬家雞的經營者們設計了“金鳳”作為商標,並在1984年正式註冊了金鳳扒雞的商標。金鳳扒雞最早始於1908年,採用獨特的製作工藝,用蜂蜜對雞進行上色炸制,並用中藥秘方老湯煮制。具有一定的藥理功效和保健作用,上世紀80年代初,馬家雞的經營者們設計了“金鳳”作為商標,並在1984年正式註冊了金鳳扒雞的商標。

每日特色:金鳳扒雞

歷史

“金鳳扒雞”最早始於1908年,當時一對叫做馬洪昌的回民夫婦在石家莊大橋街開了一家馬家雞鋪,他們做出來的扒雞風味獨特。雖然當時的店鋪很小,但生意格外興隆,每當熱氣騰騰的扒雞出鍋之後,店內店外總是擠滿了顧客。因為每天供不應求,去晚了的顧客還常常買不到。

“當時還只是叫大橋街馬家雞,店面也被稱做大橋街扒雞店。”據金鳳扒雞傳人,如今是石家莊洛杉奇食品有限公司肉食分廠廠長季瑞學介紹,製作扒雞的輔料由十八味香辛料組成,而這十八味輔料均具有雙重性,既是香辛料又是中草藥,在《本草綱目》中都有其名。“雖幾經變化,但直到現在還是沿用百年老湯,每天清湯,將浮油和陳渣去除,加續新料。配方屬秘方,過去一直是單傳,清除來的渣子都要用火燒掉。即使是現在,配方也只有個別人知道,製作時由專人負責配料,其他人迴避。”

據季介紹,這裡面還有一個“偷來之說”,傳說中創始人一開始也是給一家雞鋪當學徒,後來不甘居於人下,將偷學來的制雞秘方加以創新,於是另立一派,自創了“馬家雞”。“由於年代久遠,這種說法已經無據可考了。”

每日特色:金鳳扒雞

扒雞文化

德州扒雞、道口燒雞、符離集香雞、上海白斬雞……這些極富地域色彩的制雞老字號,如今都已開始“南下北上、到處走動”,在為自身謀求更大發展空間的同時,也給當地“同行們”帶來了一定的衝擊:也許是當地居民對已經習慣了的口味不再“感冒”,也許是外來的和尚的確很會念經,有時候你會發現,掛著外埠牌匾的老字號反而要比當地同樣產品的老字號顯得更受歡迎。

每日特色:金鳳扒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