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溶性粉劑藥物這樣配置更快!

配液是護士常見的工作之一,由於臨床護士工作比較繁瑣,再加上患者的液體量大,管轄患者數目多,配液成了護士的一大重任。

難溶性粉劑藥物這樣配置更快!

所以快速有效的配置液體,提高護士的工作效率,顯得格外重要。

目前臨床上有一些難溶性的粉劑抗生素,其溶解緩慢,等待加藥時間長,護士工作效率低,增加了護理人員的工作負擔。

那碰到這種難溶的抗生素我們該怎麼辦呢?接下來我們將詳細地探討常見的難溶粉劑抗生素。

常見的難溶粉劑抗生素有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哌拉西林鈉,頭孢哌酮鈉,氨苄西林,美諾西林鈉,鏈黴素等。

此類藥物常常凝結成塊狀,不易溶解,需要震盪較長時間才能配置成功,嚴重影響了配藥速度增添了護士的負擔。

一、如果配置不當有哪些危害

(1)反覆穿刺藥品,增加汙染的機會,也增加了輸液微粒的風險。

(2)加藥等待時間長,影響配藥速度,增加護士的工作負擔,降低護理工作時效。

(3)溶液中會出現尚未溶解的微粒,危害患者的安全。

(4)藥物未完全溶解,瓶底留有許多藥物,藥物浪費及用藥量不足,影響患者治療效果。

二、 配置難溶性粉劑應該怎樣做最佳

預震脈衝負壓法

1、 預震:將配置的粉劑藥瓶倒置,再稍用力反覆搖晃藥瓶,使藥粉完全散開。(小部分藥物本身無法預震,可省略第一步,直接跳轉第二步。)

原理:因為粉劑藥物在配置前儲存的一段時間是相對靜止的,藥粉容易沉積在藥瓶底部,藥粉顆粒之間排列緊密,縫隙很小,溶劑很難溶入藥粉顆粒之間。

這類藥物與溶劑接觸後易凝結成塊,並在塊狀物表面形成保護層,阻礙了藥物的繼續溶解。

預震可以使塊狀粉劑分散開來,增大藥粉顆粒之間的縫隙,增大溶劑與藥物的接觸面積,加快藥物溶解。

2、脈衝:以脈衝式的手法快速注入氯化鈉溶液同時配合轉動藥瓶,然後回抽同等計量的空氣,拔出針頭。

原理:脈衝法是每次注入 1 ml 液體,連續數次,能使液體形成小的漩渦,不斷的對藥瓶內壁進行徹底沖洗。

增大了藥粉與溶媒的接觸面積,使藥物儘可能的與溶媒混合,加快溶解,減少了附著在藥瓶內壁的藥物,加快了溶解時間,減少了藥物浪費。

3、負壓:脈衝結束後,回抽同等劑量空氣後再繼續拉活塞回抽空氣 8 ml(繼續回抽的空氣量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變動),使密封瓶內成負壓狀態,拔出針頭。

原理:密封瓶內成負壓狀態,可使粉劑內部的空氣由於壓力差的原因釋放出來,使大團塊分成小團塊,甚至小顆粒。

這樣增大了溶媒與藥粉的接觸面積,加快溶解速度。

4、震動:放入振盪器中或者手動輕輕搖勻,靜置直至完全溶解。

經過查閱文獻發現,預震、脈衝、負壓均可縮短藥物溶解時間,具有統計學意義。臨床工作爭分奪秒,希望這些方法可以幫助小天使們提升工作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