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年輕人爲什麼會被抑鬱吞噬?

在中國,哪個人群活得最抑鬱?相信不同年齡階段、社會階層的讀者內心會有不同的答案。一項研究表明,20歲至30歲的人群精神壓力最高,年輕人這一人群成為各年齡段壓力之首。雖然目前尚不能斷言中國的年輕人是抑鬱症患者最龐大的群體,但我們需要警惕一個新現象:中國抑鬱症患者越來越年輕化。

中國年輕人為什麼會被抑鬱吞噬?

在別人眼中,本該意氣風發、樂享韶華的年輕人,為什麼會受困於抑鬱症呢?

中國抑鬱症的患病率為6.1%,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抑鬱症的發病率為3.1%。國內抑鬱症的發病率高於世界平均水平,而且發病率近年來呈逐年上升趨勢。按照6.1%的發病率折算,國內抑鬱症患者已達到9000萬,無疑是抑鬱症的重災區。

據報道,中國每年約有25萬人死於自殺,其中一半以上患有抑鬱症。抑鬱症帶來的嚴重後果值得關注。不過,有業內人士稱,中國抑鬱症患者人數及發病率很難準確統計,因為此前沒有進行過此類專項調查。

儘管中國尚未公佈有關精神疾病的官方數據,但大多數證據表明其抑鬱症患者比例在上升。當下年輕人的心理健康狀況非常堪憂:不管是心理疾病還是心理障礙或是抑鬱傾向,在年輕人中都有擴大和加重的趨勢。特別是抑鬱症,從臨床上來看,現在得抑鬱症的人年齡越來越小。

年輕人的“中國特色”式壓力

國內抑鬱症年輕群體的擴大,與他們處於前所未有的社會環境和時代因素密切相關。研究人員將他們面對的壓力歸納為十個方面,包括社會環境、工作壓力、個人成就、經濟收入、人際關係、社會支持、家庭、住房、子女和個人生活。研究結果還表明,20歲至30歲的人群精神壓力最高。

其中,他們面對的社會環境壓力主要是對未來社會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帶來的,這也被認為是中國處於社會轉型期的“特色壓力”。20歲至30歲的人群處於面臨畢業、職場奮鬥初期,人生的格局還尚未穩定,而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社會經濟環境下,年輕人對於未來的迷茫和焦灼感進一步加劇,這些不良感受會進而誘發抑鬱症。

再加上如今社交網絡盛行,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更為便捷,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工作與生活界限。24小時隨叫隨到,加班加點已成為許多職場人的常態。研究已經表明,過度使用電腦與手機使腦部放鬆與緊張的調整能力下降,容易造成睡眠障礙、工作效率不佳,加上壓力隨時可能迎面而來,容易引發抑鬱。

中國年輕人為什麼會被抑鬱吞噬?

被抑鬱症吞噬的年輕人

社會大環境不僅為年輕人帶來了難以消解的種種壓力,還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他們的價值觀,讓他們陷入自我否定的困局。

從社會大環境來看,過於功利化的社會風氣是誘發年輕人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原因。最近一二十年,全社會的導向就是把經濟搞上去,這一導向的核心就是錢。這樣一來雖然社會發展了,國家硬件也強大了,但也帶來了很大的副作用——大家一窩蜂地認為錢是最重要的,進而忽略了對自己精神方面的關照。

中國年輕人為什麼會被抑鬱吞噬?

不僅當前的社會風氣如此,年輕人每天暴露的信息環境、社交網絡,也在不斷強調功利、現實的價值觀。

在並不合理的比較下,感到巨大的心理落差,急於否定自己,焦躁不堪,甚至產生心理問題。心理學家們多年的研究發現,崇拜金錢名利的年輕人患上抑鬱症的機會較那些並不十分看中金錢名利的年輕人要高出20%。他們的建議是,年輕人在追求向上和美好生活的過程中,應量力而行。

的確,社會上的成功人士僅僅是少數,在20-30歲的人生階段,價值觀尚未成形。如果盲目追求成功,以功利化的目標來要求自己,將不當的例子做榜樣,那將墜入功利的陷阱,被叢林社會的規則裹挾著向前,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內心的混亂和焦灼難以得到重視,鬱積心中,不免誘發心理問題。

在此希望我們的年輕人在“升級打怪”的時候也能關愛自己的心理健康,讓抑鬱症遠離自己,積極對待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