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譽煒:寫在《戰神雄風——駐孝義簡史》前面

馬譽煒:寫在《戰神雄風——駐孝義簡史》前面

在孝義營區,與旅長李書良一起陪同集團軍副政委馬清雲將軍(中)視察部隊。

馬譽煒:寫在《戰神雄風——駐孝義簡史》前面

人的一生中,對自己奮鬥歷程中最不平凡的歲月的記憶,往往是刻骨銘心的。在原第63集團軍炮兵旅(2003年底轉隸為27集團軍炮兵旅,2017年軍改中已撤銷部隊建制,分流多個單位)工作的日子,就是給我今生留下不滅記憶的一段時光。

也正因為如此,當原部隊駐地——山西省孝義市政協王士禮主席提出,讓我牽頭蒐集整理一下炮兵旅駐孝義的有關資料時,我沒有任何猶豫就應承下來。

整理資料的過程,也是不忘初心、回望軍旅、溫習傳統、感恩部隊的過程。旅史上那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壯麗畫卷,那一個個活生生的英雄模範,那靠一代代官兵智慧和汗水創造的輝煌榮譽……像過電影一般呈現在我的眼前。耳畔時常響起那首雄壯有力的軍歌:“滾滾的滹沱河,巍巍的太行山,晉察冀是我們成長的搖籃……”。

收入到本集的資料,有駐孝義炮兵第16師歷史沿革、第63集團軍炮兵旅歷史沿革,有第63集團軍炮兵旅領導名錄、旅成立之日至移防大同期間的大事記,有第63集團軍炮兵旅先進個人名錄。另外,還蒐集了部分官兵回憶在孝義駐防日子的文章。這些資料和文章,基本上都是記錄的歷史史實,沒有添加任何修飾和虛構。因而具有較高的收藏紀念價值。

馬譽煒:寫在《戰神雄風——駐孝義簡史》前面

作者任旅政委時帶領部隊助民勞動。

馬譽煒:寫在《戰神雄風——駐孝義簡史》前面

駐孝義炮兵部隊組建於1969年11月,為北京軍區炮兵第16師,下轄5個團。當時蘇聯在中蘇、中蒙邊境陳兵百萬,中蘇關係日益緊張。毛澤東主席發出“要準備打仗”的偉大號召,全國人民進入“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備戰備荒狀態。在這種形勢下成立的炮兵第16師,組建伊始,就積極投入緊張有序的軍事訓練,先後擔負各種戰備訓練、比武考核任務。到1985年整編時,這支部隊已成為一支軍政兼優、訓練有素、能夠遂行平時和戰時多項任務的部隊。第63集團軍炮兵旅就是在原炮兵第16師和63軍軍直炮兵團的基礎上組建而成的。旅成立於1985年11月,下轄7個營,分佈在孝義、汾陽兩市。炮兵旅成立以後,繼承炮兵部隊優良傳統,發揚戰爭之神的勇猛精神,堅持開拓創新、爭創一流,先後圓滿完成了全軍炮兵部隊正規化訓練現場會、為外賓進行炮兵訓練演示、參加軍區快反比武、對海上目標射擊考核、全軍科技練兵現場觀摩、地面炮兵打直升機研究成果彙報等多項任務,湧現出馬聚生、張會增、儲玉明、劉本華等英雄模範。多次受到軍委總部機關的表彰獎勵。1998年,根據中央軍委的命令,炮兵旅告別成立之地孝義市,整旅移防至山西省大同市。幾經整編,現在這支部隊作為建制炮兵部隊雖然已經不存在了,但戰神勁旅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永存。

馬譽煒:寫在《戰神雄風——駐孝義簡史》前面

軍隊打勝仗,人民是靠山。在長期的部隊建設過程中,孝義地方黨委政府和全市人民,始終視部隊官兵為親人子弟兵,始終把支持部隊建設當成自己份內之事,在各個方面提供了堅強有力的保障。炮兵部隊也把孝義當作親愛的故鄉,把人民群眾當成知己親人,與黨政機關和人民群眾結下深厚情誼,成為密不可分的魚水關係。全市上下始終洋溢著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的濃厚氣氛。

三晉大地傳佳話,軍民攜手寫春秋。駐孝義炮兵部隊取得的一切成績,都離不開孝義人民無私的支持幫助。今天,我們整理這份《戰神雄風——駐孝義簡史》,就是為了紀念這種軍地都難以忘懷的深情,感謝孝義人民曾經給予的無私支援和幫助。

由於時間關係,蒐集的資料是有限的,難免有錯漏之處。好在今後還有機會修改彌補。

最後,還要特別感謝為這次資料蒐集整理工作作出貢獻的同志,他們是:炮兵旅原領導劉春友、王東昇,呂梁職業技術學院宣傳部王愛琴,還有周治龍、徐紅新、董世偉、李京昌、崔耀亮、馬丹丹、吉明、牛繼文等。

戰神雄風永存,軍民友誼萬歲!

2018年4月於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