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之死,柏杨评价: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的悲剧

 吴起(约公约前440~~前381),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兵家代表人物,领导了魏国和楚国变法,最后死在自己的改革事业上,在楚国的变法也失败了。后人一直从吴起之死中寻找一些感悟。

吴起之死,柏杨评价: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的悲剧

吴起一生历侍鲁、魏、楚三国,在鲁时曾击退齐国的入侵;在魏时屡次破秦,尽得秦国河西之地,成就魏文侯的霸业。

一、楚悼王死,灾祸临头

吴起之死,柏杨评价: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的悲剧

吴起在魏国变法成效初显:“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而这样,使得“诸侯患楚之强”,吴起再次得罪于天下。

吴起之死,柏杨评价: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的悲剧

公元前381年,也就是楚悼王二十一年,吴起变法改革的最大支持者——楚悼王在郢都死去,噩耗传来,正在南平百越的前线指挥作战的吴起,思考良久,毅然决定回郢都,去悼念对他寄予最大支持和信任的楚悼王。

吴起之死,柏杨评价: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的悲剧

当时,他的部下都劝阻他,回郢都,意味着赴死。因为,吴起在楚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楚国日益强大,但也伤害了贵族的利益。但是,吴起毅然决定,单身一人回去。

二、葬身在楚悼王的尸体旁

吴起之死,柏杨评价: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的悲剧

吴起返回郢都后,立即来到宫殿,楚国贵族趁机发动兵变攻打吴起。贵族们用箭射伤吴起,吴起拔出箭逃到楚悼王停尸的地方,将箭插在楚悼王的尸体上,大喊:"群臣叛乱,谋害我王。"贵族们在射杀吴起的同时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尸体。楚国的法律规定伤害国王的尸体属于重罪,将被诛灭三族。楚肃王继位后,命令尹把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楚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受牵连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吴起的尸身也被处以车裂肢解之刑。

吴起之死,柏杨评价: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的悲剧

三、从吴起之死中获得的感悟

对于吴起这个人,史料的记叙,反差极大,即便是在《史记·吴起列传》当中,前后之间,也简直判若两人。司马迁却挖苦吴起说:“寡恩,虑事深远,而不及自身”,意思是他不会做人,不会替自己的退路考虑,最后把自己搞死了。

吴起之死,柏杨评价: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的悲剧

台湾历史学家柏杨先生,对吴起给与了极高的评价:

吴起的遭遇,正是一个心直口快、胸无城府、有能力而又正直的知识分子的悲剧。鲁国在他手中不在受到侵略,魏国在他手中强大,衰老的楚国在他手中得到重生。忠心耿耿,大才竟然不容于世,不禁为吴起悲,也为那些国家悲。伏到国王尸体之旁,竟能死后复仇,这种智谋,无人能及。一个国家对他始终重用,历史可能重写。

吴起之死,柏杨评价: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的悲剧

吴起的一生,就是一部战国红与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