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扶貧模式 扶志又扶智—宿松成立成長俱樂部給企業家「扶貧」

創新扶貧模式 扶志又扶智—宿松成立成長俱樂部給企業家“扶貧”

創新扶貧模式 扶志又扶智—宿松成立成長俱樂部給企業家“扶貧”

說到扶貧對象,人們想到的多半是農村裡的貧困戶。在國家級貧困縣宿松有一個上海證券交易所幫扶的扶貧組織,成員卻都是當地的企業家。有錢的企業家也要“扶貧”?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乾貨滿滿,扶志又扶智”

6月28日下午,宿松縣紅愛實業股份公司二樓會議室座無虛席,海歸企業家、合肥開關廠總經理孫阿歡給大家帶來了秋山利輝編著的名著《匠人精神》,並作了長達2個多小時的主題講座,用大量真實案例生動介紹了企業經營管理的經驗。之後經濟學博士、上交所掛職扶貧幹部、宿松副縣長王松青與大家交流了《匠人精神》一書讀後感,分享了自身閱讀經驗。

“乾貨滿滿,扶志又扶智”,紅愛實業股份公司董秘孟曉東在讀後感裡寫道。

位於皖鄂贛三省交界處的宿松縣是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16年9月8日,證監會出臺貧困縣IPO綠色通道政策後,宿松縣委、縣政府希望定點幫扶單位上交所在資本市場上幫助當地有所突破,以助推產業扶貧“造血”功能。

創新幫扶讓企業家“精準脫貧”

初來宿松掛職副縣長的王松青挑起重擔,開始了大量的調研和摸排工作。“和很多國貧縣一樣,宿松工業基礎極為薄弱,本土企業家普遍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缺乏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王松青向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舉例說,“不少本土企業家有事習慣找政府,不從自身上尋出路,且業餘生活較為蒼白,就是打牌、聚餐。”

於是王松青有了一個想法,是不是可以在宿松成立一個幫扶企業家的非盈利性學術組織,利用上交所的資源為企業家傳遞正能量,扶志又扶智,以改善當地營商環境,提高企業經營意識和管理水平。

2017年1月13日在上交所和宿松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宿松企業家成長俱樂部正式成立,這也是中國證監會十一個對口幫扶地方縣,首家以協會形式來幫助企業的組織。

俱樂部採取三種幫扶形式,一是每月開展一次讀書會,每季度舉辦一場企業家成長論壇,王松青給企業家送書,並帶頭看書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讀書感受,幫助企業家增知識、提素質、鼓幹勁;二是走出去,組織本土企業到發達地區的優秀企業去參觀、開眼界、學技術,尋合作機遇;三是請進來,把優秀的企業家、證券專家請到宿松來現場授課解疑惑,扶志加扶智。

副縣長帶頭讀書助企業家成長

“俱樂部的扶智活動,讓企業受益匪淺。”安徽酷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秘李贊深有感觸地告訴記者,“之前沒想過也不知道如何走資本市場,經過學習並在上交所的指導下公司通過反向併購已完成股改,即將上市報備。”

目前,宿松企業家成長俱樂部正式會員已達88人,基本覆蓋宿松縣各類企業。一年多來俱樂部送書千餘本,培訓逾千人,組織了10多場資本市場發展、經營管理知識和行業專業技能培訓會,先後資助企業到浙江安吉、諸暨、嘉興,湖北恩施、潛江,湖南桑植、安徽霍邱等地學習考察,提升現代企業經營理念,強化依法依規從事生產經營行為意識。

現在宿松已有安徽紅愛實業股份公司和安徽酷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兩家本土企業完成股改,力爭早日上市。另有恆達電氣、中安智創、臻榮科技等三家實體企業通過做強主業,朝著上市目標邁進。

“資本扶貧核心是扶助企業家成長。沒有一個奮進的企業家群體,產業扶貧就是一句空話。”王松青說,“俱樂部的幫扶活動開展一年多,激發了企業家的創業熱情,提高了企業家的整體素質,擴大了我縣上市後備力量”

安徽商報融媒體新聞中心 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