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不僅有明君忠臣,還有後宮賢后

中國歷史上的明君很多: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康熙乾隆。忠臣名將也比比皆是:伍子胥、諸葛亮、寇準、于謙、海瑞、劉墉、孫武、孫臏、郭子儀、岳飛、文天祥。除了明軍忠臣,歷史上還有很多賢后。今天就來看看歷史上的四大賢后。

中國古代不僅有明君忠臣,還有後宮賢后

漢光武帝劉秀皇后陰麗華。陰麗華生性寬容,陰麗華與劉秀婚配與劉秀登基之前,是其原配。恰逢亂世,不得已分離。再相聚時,劉秀稱帝,且有其他女子和子嗣。劉秀為彌補陰麗華,欲立其為後,但她對光武帝說“我雖為你原配夫人,但你在征戰四方之時陪伴在你身邊的是郭聖通貴人,而且她還為你生下了長子,她比我功勞大太多了,應該立其為皇后”。足見陰麗華之寬容和溫婉和善。另外,陰麗華絕不干涉朝政,這一點是很難得的。陰麗華被封中宮之主後,主理後宮,從未曾參與朝政,讓劉秀專心國事,這才有了“光武中興”。

中國古代不僅有明君忠臣,還有後宮賢后

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長孫氏。長孫氏應該是最有名的賢后了,輔佐唐太宗開創“貞觀之治”。玄武門之變時,尚是秦王的李世民在玄武門設伏,以往站在李世民身後的長孫氏站在了李世民身旁,勉勵將士。這種無所畏懼的姿態激勵了李世民更激勵了眾將士,玄武門之變完勝而終。她曾訓誡太子李承乾“身為儲君,所患者德不立而名不揚,何患器物之短缺與用度之不足啊!”長孫皇后御下平和,從不無故令人有冤。太宗長年行軍打仗,脾氣難免急躁。後廷之人常因小事觸怒太宗。長孫皇后深諳太宗脾性,總能讓在氣頭上的丈夫熄滅雷霆之怒。她身為皇后卻抑制外戚,外戚之事一直以前代為鑑,臨終前仍然不忘囑託丈夫不要給予她的家族太多。

中國古代不僅有明君忠臣,還有後宮賢后

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馬皇后。馬氏被封為皇后也一直保持著勤儉樸實的生活作風,冊後以後,仍親自帶領公主、嬪妃刺繡和紡織。她自己也是以身作則,平時粗茶淡飯,縫補舊衣。嬪妃皆敬服,都將她比擬為東漢時的明德皇后。同時,馬皇后同樣抑制外戚,朱元璋幾次要尋訪她的親族封官加賞,都被馬皇后勸止。而且,我們都知道,朱元璋登基後,大肆屠殺開國功臣,若非馬皇后的婉言規勸,恐怕朱元璋會更加沒有節制,死傷功臣會更多。

中國古代不僅有明君忠臣,還有後宮賢后

清高宗乾隆皇后富察氏。提起乾隆的皇后,就想起了《還珠格格》裡邊的戴春榮老師扮演的腹黑皇后。但其實乾隆皇帝的原配皇后富察氏卻是很賢良恭儉。平居冠通草絨花,不御珠玉。乾隆對其“每加敬服,鍾愛異常”。對待皇太后也就是自己的婆婆如同親母一般孝順恭敬,娘倆關係十分融洽。正是因為富察皇后的賢良淑德,乾隆皇帝能夠專心朝政。乾隆皇帝對他的“賢內助”更是恩愛有加,而這種愛直接體現在對他嫡子的身上。皇后一直為皇帝分憂解勞,夫妻二人休慼與共、同甘共辛。譬如,乾隆在國事中最關心的事務之一便是全各地降雨的情況。當時最瞭解皇帝無日不以雨暘為念的,莫過於皇后。膜旱而同憂,雨雪而同喜。乾隆在《雨二首》的註文中特別提到這一情形:“憶十三年來,朕無日不以雨暘繋念,先皇后實同此欣戚也。今晨觀德殿奠酒,若常此時遇雨,應解愁而相慰,茲豈可復得耶?興言及此,淚欲沾襟。”

中國古代不僅有明君忠臣,還有後宮賢后

成功男人的背後,看來都有女人在默默無聞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