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病與自殺、焦慮、抑鬱相關性極大!

來自美國的一組研究者回顧了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之間,探討失眠升高日後新發精神障礙風險的新研究,並重點關注了以下臨床狀況:焦慮、抑鬱、雙相障礙、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酒精使用障礙(AUD)/物質使用障礙(SUD)及自殺。

這個病與自殺、焦慮、抑鬱相關性極大!

失眠與焦慮

失眠在各種焦慮障礙患者中較為常見。

早期流行病學研究已提示,失眠的存在與1-3年後罹患焦慮障礙顯著相關。

臺灣地區一項納入超過30,000人的回顧性隊列研究顯示,相比於無失眠及未使用鎮靜助眠藥的個體,存在失眠但未服藥的個體在6年內罹患焦慮障礙的風險高1.38倍;一旦個體同時使用了鎮靜助眠藥(可能提示失眠較重),風險可升高5倍以上。

另一項納入了909名社區老年人的研究也顯示,基線時存在失眠與2年後出現焦慮症狀及焦慮障礙顯著相關。

失眠與雙相障礙

既往研究提示,較短的睡眠時長同時與日後的躁狂及抑鬱症狀顯著相關;

臨床及實驗室證據均顯示,睡眠紊亂是雙相障礙復發的前驅症狀。

總體而言,失眠及睡眠需求減少既是躁狂發作的先兆,也是其症狀,與雙相障礙的發病有關;

臺灣回顧性隊列研究顯示,相比於無失眠及未用藥的個體,存在失眠且同時使用鎮靜助眠藥者在6年內罹患雙相障礙的風險可升高13倍以上。

德國一項為期10年、針對14-24歲個體的縱向研究顯示,基線失眠可升高新發雙相障礙的風險;其中,難以入睡及晨間早醒均可獨立預測雙相障礙的發生。

這個病與自殺、焦慮、抑鬱相關性極大!

失眠與抑鬱

2011年,一項納入了21項縱向研究的大型meta分析顯示,失眠可使日後罹患抑鬱的風險翻番。

臺灣研究再次顯示,失眠未用藥及失眠用藥均與日後罹患抑鬱障礙顯著相關。

另一項納入1137名受試者的研究則顯示,對於基線無抑鬱的個體,失眠在平均7.5年的隨訪期內顯著升高抑鬱風險;

另一項研究顯示,失眠嚴重度是唯一可預測18個月內罹患抑鬱症的基線因素。

失眠與PTSD

長期以來,睡眠紊亂一直被視為PTSD的一個標誌性特徵,而失眠在PTSD患者中尤為突出,但探討失眠與罹患PTSD的前瞻性研究證據較有限。

有研究顯示,治療PTSD患者的失眠可顯著改善非睡眠症狀。

一項納入了11項臨床研究的meta分析顯示,睡眠認知行為干預可降低PTSD嚴重度,效應值達中度(d=0.58)。

這個病與自殺、焦慮、抑鬱相關性極大!

失眠與AUD/SUD

以失眠為主的睡眠紊亂在AUD及SUD患者中相當常見。

既往研究顯示,童年早期的睡眠問題可預測青少年期的物質使用問題,對於年輕成人同樣如此。

本項綜述共納入了3項新研究。

第一項研究中,對於基線無AUD的349名受試者,失眠可預測隨訪1、3、5年內出現AUD症狀的風險。

第二項納入6504名青少年的研究結果相對複雜,如難以入睡或難以維持入睡僅可預測1年時的人際關係問題及非法藥物使用。

第三項臺灣研究中,失眠用藥及失眠未用藥均可升高日後罹患物質使用障礙的風險。

失眠與自殺

目前已有兩項meta分析支持睡眠紊亂與自殺轉歸的相關性,包括自殺觀念、自殺未遂及死於自殺。

一項納入252名曾有自殺觀念/未遂史的現役及退伍軍隊人員的研究顯示,失眠而非抑鬱可直接預測12個月內的自殺行為,而這一相關性受到抑鬱的介導。

另一項研究將20名死於自殺者與400名對照進行匹配,並調整了抑鬱症狀的因素。結果提示,基線失眠可升高自殺成功的風險(AOR=1.30; [1.04–1.6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