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孩子被强行灌药后离世,如何让孩子乖乖吃药?这里有一个妙招

妈咪读呀

8岁孩子被强行灌药后离世,如何让孩子乖乖吃药?这里有一个妙招

秋冬换季时,孩子难免生病。还记得这张照片吗?当时图片一出,以刷屏的态势引发了家长的剧烈讨论。不得已,只好对孩子采取“套路”喂药法。

其实,比起生病的病情而言,最焦心的是孩子不肯吃药。为了让孩子吃下药去,除了温和地套路孩子,有的家长难免使用较为极端的做法——比如说强行灌药。可是这样做真的好吗?

今天看到一则报道,说在农村,一个独自带孩子的妈妈,为了给孩子灌下中药。这位妈妈把孩子按在床上。捏着孩子的鼻子把药灌下去。可是没多久,孩子却因窒息而去世了。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不能捏着鼻子喂药呢?

我们知道:口腔是用来呼吸的,如果捏着鼻子容易引起呛咳,严重的会导致窒息。而一旦药液进入到肺部,就让事情变得更加严重,甚至还很难诊断,必须要通过支气管镜检查才能发现病因症结在何处。

此外,捏着鼻子强行灌药,还有一种风险。由于孩子用力挣扎,家长紧张,手上的力道难以控制,会把孩子的鼻黏膜和血管捏破。捏鼻子的时候鼻腔里有分泌物,也可能进入中耳,导致中耳炎。而且这种强行喂药不愉快的经验,会让孩子越来越讨厌吃药,最后陷入一见到药就恐惧的恶性循环。

心理学对这种恶性循环叫做“刺激泛化”。指如果个体对某种刺激做出特定反应,那么在某种条件的作用下,个体就可能对类似刺激做出同样的反应。

原本,这种“刺激泛化”的心理是人类的一种保护机制,能够帮助人们提前避免危机。但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心理带有消极影响。比如我们这里提到的吃药,一旦孩子被强行喂药后,他们就对吃药产生“刺激泛化”心理,觉得“吃药的过程非常痛苦”,潜意识里留下拒绝吃药的心理。

8岁孩子被强行灌药后离世,如何让孩子乖乖吃药?这里有一个妙招

那么如何攻破孩子的刺激泛化心理呢?

针对大孩子不肯吃药,觉得药片太苦,特别是片剂的药难以下咽的情况:可以采取“怀柔政策”。许诺给孩子爱喝的果汁、蜜糖水、葡萄糖水,告诉孩子只要喝了药,就可以享受甜水。(牛奶可能和药物起反应,不建议和药物掺在一起。)

精神的力量

让孩子吃药,父母自己别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要知道情绪可以传染。妈妈可以笑嘻嘻地拿来药,在微笑和富有节奏的语调中鼓励孩子轻松吃药。你可以表现出“哇,这个药很好吃的样子,好像魔法汤剂呢!”吸引孩子试一试,把药喝掉。注意,提到“药”这个词时,要像提到糖果或者巧克力一样开心。

鼓励他们

两岁后的孩子,已经能自己吃饭进食。强迫他们吃药肯定不可取,要使用鼓励的做法

。当孩子生病,父母要多用鼓励的语言,激励他们勇敢吃药,并积极表扬。“真勇敢,这么苦的药都吃下去了。”“给其他小朋友做出表率了,我家宝宝真不错!”

一旦孩子觉得自己吃药是很勇敢的事,内心就自然生出一股豪气,以后就更不害怕吃药了。另外要提醒的是,有的家长喜欢威胁孩子“你不乖就罚你吃药”。孩子不听话就吓唬说要吃药,还强调是苦药,孩子当然更加不愿吃药。

另外,适当使用一些喂药的辅助工具也很有帮助,比如喂药的吸管等。把吸管放孩子嘴里,轻轻一推药就进去了。父母可以多尝试,结合语言鼓励,找到让孩子愿意吃药的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