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妈妈慌了!婆婆放话带走3岁宝宝:回老家一年,专门学方言!

孩子会说普通话却不会说方言,是如今不少爸妈都会遇到的问题。

最近,一位建德妈妈就发帖吐槽称,孩子如今才4个月大,婆婆就提出,要在孩子3虚岁学语言的时间段,专门回老家一年,学家乡方言。

这位妈妈还PO出了自己和孩子爸爸的微信截图:

杭州妈妈慌了!婆婆放话带走3岁宝宝:回老家一年,专门学方言!

从对话来看,孩子爸爸赞同婆婆的建议。因此,夫妻俩有了分歧。

要不要回老家学方言?

网友提建议

“我公婆是江山人,他们一直觉得孩子学会江山话很重要,他们的观点是,当孩子3虚岁(即宝宝满二十个月左右)和他们回江山,在江山话的环境里学一年方言。”王女士说了自己的苦恼。

王女士说,因为现在孩子还小,只有4个月,所以家里的矛盾还没有特别激烈,但是她一想到两年后,公婆一定要把孩子接回江山,心里就慌慌的。

杭州妈妈慌了!婆婆放话带走3岁宝宝:回老家一年,专门学方言!

王女士说她并不反对孩子学习方言,只是觉得三岁是孩子学习语言最好的时候,应该教他普通话这个最常用的语言,而非方言。

“语言最重要的是交流,孩子不生活在江山,即使回老家一年,学会了江山话以后,回来也是用不着,会慢慢忘掉。”王女士说道。

“这几天晚上我一直都在和老公讨论该不该让孩子学方言,如何学方言的问题。我不认同公婆说的把孩子送回江山学方言的想法,但是我老公认同,所以我就把我们的问题放到了论坛上,想听听网友们的建议。”王女士说道。

杭州妈妈慌了!婆婆放话带走3岁宝宝:回老家一年,专门学方言!

帖子发出后,很多网友都进行了投票,赞同“不学”的人数是“学习”的两倍。

认为应该学方言的家长说:

@小离:上学了普通话自然会学起来了,小孩子学说话很厉害的,学会方言也不错的呢。

@flylittlecat:以后就你家孩子会江山话,也不错啊。研究江山的人文历史。

@懒羊羊懒猪猪:我觉得学方言还是很有意义的。

认为不需要学方言的网友说:

@叮当:我外甥,我妈带大的,刚到城里,在幼儿园天天叫江山话的外婆,外平,外平,老师一听马上跟我姐投诉了,你们也不教好,孩子嘴里老是念叨妈比,妈比。后来孩子江山话一个学期就忘记了。

@豆豆:我们家4岁开始上英语兴趣班,方言没必要。

@小农民:方言又不用刻意学,你老公肯定也会江山话吧?平时教小孩说几句足够了。

听取网友的建议后,王女士和丈夫对孩子学方言这件事上商讨出了结论。

“经过这几天的商议,我和老公达成了一致,方言可以学,但是没有必要专门回江山,因为父母的陪伴对于孩子的童年更为重要。”王女士说道。

孩子不学方言

老人在学普通话

其实,王女士的故事并非独一家。一位温州妈妈黄女士,吐槽了自己家里的状况,“现在哪有小孩愿意学方言,都是老人在学普通话。”她说道。

黄女士说,自己的孩子从小就在村子里长大,但是仍然不大会说方言,反而是老人们为了和孩子交流努力地学习普通话。

“孩子在学校都是用普通话交流,和村里同龄的孩子玩耍时也是用普通话,对孩子来说学不学方言无关紧要。”黄小姐说道。

黄女士说,自己一开始想通过在家里创造说方言的氛围,来帮助孩子学习方言,但是发现自己根本做不到。“虽然家里的大人都会说方言,但是在外普通话用惯了,方言说着说着就变成了普通话。”黄女士无奈地说。

杭州妈妈慌了!婆婆放话带走3岁宝宝:回老家一年,专门学方言!

现在家里的老人不大听懂普通话,也不会说普通话,孩子虽然听得懂方言,但是只会很拗口地说出几个词。

”黄女士说道。因为孩子和老人的语言不通,所以孩子几乎不和老人沟通,为此黄女士非常苦恼。

“为了和孩子们交流我正在学普通话,可惜人老了学得慢,现在只会说一点点。”南奶奶说道。她是黄女士的妈妈,她告诉记者自己好几年前就开始学普通话了,现在她学会了一些常用的普通话,但是遇到生僻的词还是听不懂。

南奶奶说自己也挺想学会普通话的,现在村里有很多外地老人,她们说的都是普通话,如果不会普通话就没法找她们聊天。

杭州妈妈慌了!婆婆放话带走3岁宝宝:回老家一年,专门学方言!

“和村里其他老人相比,我的普通话水平算好的,所以村里外地老人都喜欢找我交流。”南奶奶开心地说道。

黄女士说,自己看着家里老人们普通话说的这么辛苦,非常心疼,“方言是一个地方最根本的文化,方言里的很多词都是地方特有的,如果方言丢了,文化也就丢了。”黄女士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她说学习方言光靠父母的力量是不够的,学校也应该加把劲,把地方方言引入课堂,让孩子们知道方言的内涵以及学习的必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