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憑銀行一己之力能否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

中小企業融資難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即使是創造過經濟奇蹟的中國也無法迴避。

為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今年以來央行出臺、落實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意在緩解融資難題。一方面,保持金融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適當對沖各種內外部因素影響。

另一方面,人民銀行綜合運用定向降準、再貸款、再貼現、抵押補充貸款等工具,並動態調整宏觀審慎評估相關參數,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

目前這些措施已經產生了一定效果,金融機構對中小微企業的資金投放力度開始增長,雖然如此,但我國目前中小企業融資需求仍然存在著較大的缺口,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依然居高不下。

僅憑銀行一己之力能否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

商業銀行難以滿足中小企業融資的原因

中小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貸款的高風險性並不符合商業銀行追求資金安全性的基本要求。數據顯示,中國中小企業平均壽命僅為2.5年,美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為8.2年,日本為12.5年。

可以看出,中國中小企業確實有著較高的破產風險。在高風險下,銀行並不願意將資金貸款給企業,而銀行貸款又是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這也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最大難題之一。那麼怎麼做才能實現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呢?

財政、政府、創投、銀行等機構合作

1.合理降低中小企業的稅費負擔,提升盈利能力,降低資金負擔是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的根本舉措。

2.政府機構為中小企業貸款提供一定比例的擔保,降低銀行的貸款風險,可部分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3.改變對股市等虛擬經濟的偏見,規範發展為三板等股票市場,促進中國創業投資業的發展,為中小企業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

4.商業銀行可通過大力發展產業鏈金融,為優質大型企業的上下游的中小企業在擔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提供融資等金融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