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平安銀行行長邵平再創業:投身物聯網,致力爲貿易企業解決「融資貴」難題

低調蟄伏兩年之後,原平安銀行行長邵平轉身帶來了自己的物聯網金融科技平臺。

10月29日,物聯網金融科技企業聚均科技在上海正式發佈了旗下“易融星空”B2B綜合服務平臺,而原平安銀行行長、曾任民生銀行副行長的邵平現身會場,這次他的新身份是聚量集團、聚均科技董事長。

關於退休之後為何選擇重新創業,邵平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2015年他還在平安銀行擔任行長時,帶隊與國內一家物聯網公司合作搭建了動產質押平臺。緣由之一是上海鋼貿危機暴露了動產質押缺陷,此外中小企業少由不動產,持有動產很難到銀行抵押貸款,融資有障礙,於是邵平開始思考用物聯網賦予動產以不動產的屬性。但是後期由於技術成本較高,企業不能接收,該項目沒有順利落地。

“不做也很遺憾對吧?我是個閒不住的人。”邵平說,此後他去硅谷、以色列實地考察,回國後整合組建了跨境併購基金,整合了聚量集團,戰略就是投資新技術,新金融。聚量集團在國內收購了日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改造成物聯網雲端服務模式,再加上收購的英國上市的通訊模組公司,掌握了全球模組出貨量的50%以上。在硅谷也收購了物聯網企業愛樂雲。

邵平表示,易融星空平臺搭建之後主要服務“一帶一路”貨物貿易場景,主要致力於解決四個問題:

一是解決貿易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通過全程控貨技術,易融星空讓在途動產具備金融屬性。通過ABS等金融手段讓在途貨物產生低成本資金。易融星空平臺提出對企業的信用評價由“主體信用”向“交易信用”升級,不再以企業規模大小作為信用評價標準,儘可能將低成本資金提供給產品真正有銷路、業務真正有“實績”的企業,且“上車就給貨款”,相比於以往傳統貿易中50-60天的賬期,極大縮短外貿企業資金週轉週期,解決了中小貿易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降低賒銷率,提升數倍生產力。

二是提升中歐班列貨物財產險的覆蓋面,降低企業投保成本。控貨技術解決了過去在途貨物難以勘險、難以核保的困境,易融星空與保險企業合作,全面提升在途貨物的保險覆蓋面,改變過去保單分散、投保覆蓋面窄、保險成本高的困境。

三是提升人民幣跨境結算交易量。易融星空平臺向與中國有貿易往來的境外貿易企業也提供“上車就給錢”的金融服務,以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吸引他們成為中資銀行客戶,通過市場化手段助力提升人民幣跨境結算交易量。

四是降低企業綜合成本,實現貨物貿易中的共享經濟。通過在平臺上共享箱源和貨源信息,實現貨箱資源的就近匹配、智能調度、多式聯運、智能拼箱和箱源共享,大幅降低空箱閒置率和空返率,降低企業成本,也提升“一帶一路”上的綠色經濟效益。

至於如何利用ABS為貿易企業融資,邵平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將ABS出售給金融機構之後,聚量集團將自己融到的一部分資金作為劣後資金,佔總資金量的10%,而目前有真實貿易背景的小企業壞賬在3%-5%左右,如此情況下,合作的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資金安全有保證,價格也相應降下來。而貿易企業傳統方式從銀行融資,根據銀行的風險定價,基本會較基準利率上浮50%-100%,再加上擔保的環節,以及從小貸公司借來的賬期過橋週轉資金利息,成本較高。

“其他供應鏈金融平臺的價格可能是年化17%-18%左右,我們能降低7-8個點。”邵平表示,“讓有銷路有品牌的企業得到低成本的金融服務,用良幣驅逐劣幣。以前在銀行也做小微,也有小企業事業部,但是一直未能破解融資貴的問題。我是一個老銀行人,出來創業是因為有這個情懷做點事。”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