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眼往何處去?野心、桎梏、難題

貓眼往何處去?野心、桎梏、難題


9月3日深夜,貓眼娛樂發佈招股書,確定赴港IPO。

據招股書顯示,貓眼娛樂上市主體公司名稱為Entertainment Plus,美林美銀和摩根士丹利為貓眼IPO的聯席保薦人,華興資本為獨家財務顧問。

招股書的數據讓人意外,這家中國電影行業最大的線上售票平臺,仍在持續虧損。

2018年上半年,貓眼娛樂虧損2.31億元,經調整後虧損為2070萬元;收入為18.95億元,同比增長100%。而回顧過去幾年的業績,2015年、2016年及2017年貓眼娛樂虧損淨額分別為人民幣12.98億元、5.08億元及7610萬元。

也就是說,2015年至今,貓眼累計虧損額達到21.13億元。

經調整後的淨利潤數據,讓貓眼在2017年實現正向收益,按照這一統計口徑,2015年至今,貓眼累計虧損為13.75億元。

但貓眼盈利數據中透露出來的難題仍然待解。

貓眼往何處去?野心、桎梏、難題


儘管2017年調整後利潤轉正,但今年上半年利潤再度轉負,儘管曾經硝煙瀰漫的平臺票補大戰已成往事,但貓眼要盈利依然很難。招股書中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半年中,貓眼的現金淨流出為4.47億元。

貓眼的IPO背後,是光線、騰訊、美團三大投資方縱橫捭闔的“資本局”,也是貓眼、微影、格瓦拉等數個在線購票平臺長達數年的“硝煙征戰”之後,通向資本市場的臨門一腳。

這個娛樂巨頭公司在去年底騰訊10億注資時估值就已達到200億。此次IPO正處於資本市場低潮期,能否將估值大幅提高還未可知。

但如今,在線售票的市場格局基本固定,貓眼的大發展必須依靠向電影上游產業鏈的拓展,以及廣告、電商等新的平臺業務。

在《後來的我們》遭遇“退票門”爭議,電影產業上游資源競爭日趨白熱化的當下,貓眼要想實現當初的野心,需要突破政策、行業等多方面掣肘。

線上售票最大的受益者,亦引發電影產業“公平公正大討論”

貓眼,這家2013年才開始經營業務的公司成長迅猛。2015年-2017年營收分別為5.96億元、13.77億元、25.48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106.6%。

年複合增長率超100%的背後,是整個中國電影市場線上售票率的快速提升。有數據顯示,今年暑期檔,全國影院通過第三方票務平臺賣出去的票達到84%。

貓眼,無疑是互聯網售票的推動者、受益者,乃至,規則制定者。

招股書顯示,2018年上半年貓眼月度活躍用戶達到1.335億。根據艾瑞諮詢報告,按2018年上半年電影票務交易總額計,貓眼是中國最大的在線電影票務平臺,市場份額超60%。

目前,每張電影票都有4元左右的電商服務費,這意味著貓眼在互聯網售票平臺格局日趨穩定的情況下,將獲得可觀的服務費收入。

此外,貓眼的業務早已多元化,涵蓋在線娛樂票務服務、娛樂內容服務、娛樂電商服務和廣告服務等。

貓眼往何處去?野心、桎梏、難題


這涵蓋了電影、電視劇、綜藝的製作、宣傳和發行。招股書顯示,2018年,貓眼為《紅海行動》《我不是藥神》《邪不壓正》等影片提供營銷服務,還為《延禧攻略》及《創造101》等網絡內容提供了數據支持和營銷。

根據貓眼平臺提供的數據,今年以來主出品電影10部,主發行電影3部。

同時介入一部電影的出品、發行、營銷、售票等多個環節,也讓貓眼引發了一些爭議。

當具有一定壟斷意味平臺方親自下場,是否會對市場的公平公正帶來影響?這也是近年來貓眼背後最大的關注點,《後來的我們》等電影背後的“退票門”事件,也引發整個行業熱議,以及監管部門介入進行調查。

騰訊斡旋,“三巨頭”結盟,推動貓眼快速IPO

貓眼能獲得如此大的市場份額,如此快速的業績成長,離不開背後幾大資本方的“握手言和”,尤其是“騰訊爸爸”的居中斡旋,推動貓眼、微影兩大平臺實現合併。

貓眼娛樂最初為美團內部孵化的一個項目,誕生於2013年。

2016年,美團決定將貓眼從母公司剝離,隨後,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大手筆買下貓眼控股權,貓眼成為光線控股公司。

本次IPO之前,貓眼電影共經歷4輪融資,分別是:

2016 年4月12日,貓眼電影A輪億元級融資,投資方為美團點評;

2016年5月,光線用23.83億元現金和23.99億元的光線傳媒股票換來貓眼57.4%的股權;

2017年9月,貓眼與微影戰略合併;

2017年11月,貓眼微影獲得騰訊產業共贏基金10億元投資。

與微影的戰略合併幫助貓眼成為線票務平臺的兩巨頭之一,重塑了行業格局。在合併微影后,貓眼整合了原屬微影旗下的娛票兒和格瓦拉,同時在微信和美團點評兩大流量平臺擁有入口。

招股書顯示,光線及其關聯方為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48.80%;騰訊持股比例為16.27%;美團為8.56%。他們既是貓眼最重要的股東,也和貓眼組成了戰略聯盟,以提升用戶體驗及協助產業鏈擴展業務。

在“三巨頭”支持下,貓眼擁有流量和內容資源優勢。

貓眼往何處去?野心、桎梏、難題


貓眼自2017年9月起與騰訊確立了為期五年的戰略合作關係,期間,貓眼是騰訊唯一的電影、現場表演及體育賽事入口。貓眼擁有微信及QQ錢包的流量入口。

2016年5月,貓眼同美團確立了為期五年的戰略合作關係,年期隨後延長至2022年9月。貓眼是美團及大眾點評APP上娛樂票務及服務的獨家業務合作伙伴。

光線、美團、騰訊,三大巨頭的結盟,從資本層面,無疑給了貓眼一個“最好的結局”,騰訊的縱橫捭闔,讓在線購票平臺的戰事提前結束,也給電影市場留下了一個“滴滴”式的標杆併購案例。

貓眼併購微影時,微影背後的不少財務投資人並未實現現金退出,而是繼續通過微影時代,持有新公司貓眼微影的股票。

此番IPO,除了是“三巨頭”的資本盛宴,也讓曾經大手筆投資微影時代的多家財務投資人實現了退出的機會。

貓眼往何處去?

在今年上海電影節期間,貓眼微影CEO鄭志昊進行了合併後的首次戰略發佈。他表示,作為一家“血統”複雜的公司,相較於為BAT打工,貓眼“更多的是為同行探路,成為大家的夥伴和助手。在中國電影產業即將彎道超車的歷史時刻,成為產業加速器。”他還稱,貓眼將從產品、數據、平臺資源、運營體系等方面入手,把各環節變得更簡單。

鄭志昊對貓眼設定的近期目標是,從票務平臺升級到一站式互聯網+泛娛樂服務平臺。平臺其實承擔兩種角色,第一種角色是能夠給這個產業賦能,提供更多的創造增量價值的能力;第二個角色,是需要幫助創作者生產更多優質內容。

與股東們進行業務的深度綁定之外,貓眼本身已經是行業巨頭,也正在建立自己的投資版圖。與淘票票聲稱的發展方向不同,貓眼不斷依靠“資源背景”進入上游,要成為一個佈局全產業鏈的公司。

9.53億元入股歡喜傳媒,既是貓眼這一戰略的落實,也是在票務業務漸見天花板時講給市場的一個非常精彩的資本故事,為其上市做好準備。雙方會在影視項目的投資、宣發以及互聯網流量、技術等方面展開戰略合作。

歡喜傳媒背後的 “導演天團”陣容堪稱豪華,先後簽下甯浩、徐崢、王家衛、陳可辛、顧長衛、張一白六位股東導演,與賈樟柯、文雋、王小帥、李楊、陳大明等導演也保持密切合作。

貓眼的大手筆入資,事實上也體現出,資本對於電影產業上游優質資源的爭奪戰早已白熱化。在爭搶大師之外,能否有更多優質新人新作陸續出現,亦是考驗貓眼下一步的重要命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