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靠科舉選拔人才,那西方國家呢,他們爲何沒有科舉?

原文標題:《古代中國靠科舉選拔人才,那西方國家呢,他們為何沒有科舉?》

科舉制是中國古代用來為統治者選拔人才的一項工具。它分為童試、鄉試、會試和殿試四個階段,在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的前三甲就是我們俗稱的狀元、榜眼和探花了。科舉制這樣的制度就類似於現在的高考,但是那時候有機會念私塾的人少,考試也沒有年齡限制,所以很多人一生都在赴考,歷史上就有很多考試考到年逾花甲。雖然這種制度的不人性化之處為人詬病,但是不得不承認,這個制度為古代的中國選拔出了很多有學識、有經驗的人才,也為平頭老百姓提供了一個出人頭地的機會。

古代中國靠科舉選拔人才,那西方國家呢,他們為何沒有科舉?

科舉制度在我國前後歷經1300多年,但是我們卻好像沒聽說過古代西方國家出現這樣類似的制度。那我們可能就要疑惑了,科舉制度有那麼多可取之處,為國家提供便利,為什麼歐美國家沒有出現這種制度呢?

古代中國靠科舉選拔人才,那西方國家呢,他們為何沒有科舉?

對於這個問題,有學者解釋道:西方古代社會等級制度嚴明,每一個等級都要嚴格按照制度行事,而科舉意在選出平頭老百姓裡有廣博學識的人才,這些人才以後都可能一步登天,成為達官顯貴。這種制度往往造成了社會等級的流動,並且是從下至上的流動,而這種流動性威脅到了古代西方的上等貴族,平頭老百姓怎麼能夠跨越權力和嚴格的等級制度呢,貴族們是絕不允許他們能與統治者相抗爭的,所以無法實行科舉制度也是情理之中。

古代中國靠科舉選拔人才,那西方國家呢,他們為何沒有科舉?

如此看來中西方文化差異是非常大的。我們先來看中國產生科舉制的原因吧。我們都知道在中國古代,統治者,也就是皇帝為最大,看似君王們天不怕地不怕,但他們最怕的就是有人謀反丟了皇權。從秦始皇大一統開始,分封的諸侯、親王貴胄多如牛毛,這些貴族可能手握兵權或戰功赫赫,有時功高震主,往往會威脅到君王的統治和地位。

古代中國靠科舉選拔人才,那西方國家呢,他們為何沒有科舉?

而科舉制造成的社會階層和等級的流動,對君王來說則是最好的制約和壓制貴族的方式,這是中國文化中庸制衡的思想最好的體現。任用家境貧困、出身低微的官員,平民搖身一變成為國家的肱股大臣,既能為君王處理政務上提供新穎的處理方法,又能削弱貴族的勢力,穩固君王的權力,這種一舉兩得的事情對於統治者來說豈不是多多益善。所以科舉制度能在制度更迭頻繁、歷經朝代變遷的古代中國屹立不倒。

古代中國靠科舉選拔人才,那西方國家呢,他們為何沒有科舉?

在西方這種制度為何不能被統治者利用成為一種統治的手段呢?首先古代西方與古代中國不同,處於社會階層下方的奴隸甚至普通老百姓往往不能接受教育,受教育的機會只留與貴族等上層社會階級,即使平民們私下接受了教育或自學也沒有“國考”來為他們提供機會。一些現在世界聞名的高校在幾百年前只招收貴族學生,身份地位可比學識重要的多!

古代中國靠科舉選拔人才,那西方國家呢,他們為何沒有科舉?

另外,貴族頭銜多是世襲制,一代代下來貴族勢力愈變愈強大,如此強大的貴族勢力,統治者可沒法用這樣的手段來削弱它,古代西方的皇帝也都在宗教信仰的庇佑之下生存,他們也不是一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他們之上還有教皇。所以下層階級的人通過一種考試製度就變成世襲的貴族是絕不可能的,因此科舉制度在西方毫無用武之地,當然無法盛行。

古代中國靠科舉選拔人才,那西方國家呢,他們為何沒有科舉?

所以總的來說,古代中國與古代西方文化、制度各方面差異都很大,某一種制度可能是我之飴糖,你之砒霜。就像在古代中國,統治者使用此種制度不僅能為朝廷增添新鮮血液,用盡天下有用之才,更能牽制達官貴胄,穩固自己的統治地位;而在古代西方,貴族勢力太過強大,權力無法集中掌握在皇帝手中,這種制度無法對抗已經形成的強大的社會等級。這就是科舉制只在古代中國盛行的秘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