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的初中要分重點班和普通班呢,這樣對學生公平嗎?

網友一:

學校之所以這樣的區分重點班和普通班,很大一方面的原因是提升升學率的考慮,畢竟學校主要是為了提升本校考上重點中學的學生人數,這樣區分開學習好的學生和學習不好的學生的話,二者之間不會相互干擾了,重點班的學生使用全校最好的那批老師來教,班上的學習氛圍也好,這樣說不定能讓更多的學生考上重點高中;但是假如是把學的好學生和學的差的學生們放在一起的話,有時候相互之間真的會產生一些不好的影響,反而是影響全校的整體入學率。

為什麼有的初中要分重點班和普通班呢,這樣對學生公平嗎?

網友二:

從老師們的角度來看得話,任課教師的水平不一樣,學生們的學習方法、學習成績方面也是有很大的差異性,那把學生分為重點班和普通班,讓水平高的老師們去教重點班級,學生們也會跟得上老師們的節奏的,這樣能夠提高整個班級的教學進度和學習效率;假如是沒有這樣分班的話,可能有的學生會覺得老師講的內容太淺,有的學生會覺得老師講的課程自己跟不上節奏。

網友三:

經歷了小學階段的學習,肯定會分出一部分學習好的學生和學習一般甚至較差的學生。學習好的學生學習能力、理解能力都較強,學東西也快,如果我們不區分重點班和普通班的話,老師講一些基礎知識給學習一般的同學聽的時候必定會浪費學習好的同學的時間,講一些重難點的時候學習一般的同學又聽不懂,所以老師很難掌握講課的難易度,就很難實現所有同學的共同進步。而我們分了重點班和普通班後這個問題就好解決了,重點班的同學對一些知識點可以深入的講,重難點都可以適當的傳授,對於普通班則注重基礎教學,由簡到難,循序漸進。

為什麼有的初中要分重點班和普通班呢,這樣對學生公平嗎?

網友四:

首先,雖一再強調素質教育,但實際上仍是應試教育。中考、高考時達不到分數線便不能升學或不能升入好的學校。表彰先進時,升學率仍是最重要的指標。而分重點班和普通班正是為了提高升學率,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吸引更多優秀學生到本校就讀,有效地提高生源質量。

其次,分重點班和普通班便於教師的教學和管理,提高教學效率。我國古代的教育家早就提出教學中因材施教的原則。只有因材施教,好學生上重點班,差學生上普通班,各班學生的起點大體一致,教師在教學中才能得心應手。

網友五:

分重點班和普通班,對老師來說,更便於教學工作的展開和管理,老師、學校、政策制定者都明白這一點,但是在基礎教育階段,又喊著教育公平,最終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在某種意義上會鼓勵像尖子生傾斜更多的資源,這和應試的現狀有關。

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生存之道,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和學校有很大的關係,但是是否有決定性的關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家庭能夠給予孩子的,能夠幫助孩子成就的高度各不相同,所以對於很多在體制外教育環境中,不同經濟實力的家長對教育的訴求/金錢支付能力各不相同,所以大家對體制內教育的訴求也千差萬別。

為什麼有的初中要分重點班和普通班呢,這樣對學生公平嗎?

​網友六:

雖說教育局禁止分重點班,但學校的校情不一樣,加上各縣市的競爭非常激烈,於是這種“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就出來了。

為什麼不讓辦重點班其實主要是考慮教育公平。但是假如縣城,尤其是小縣城的學校考不出好的成績,那麼對家長來說,本身也不公平。大城市裡的很多孩子都有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和很多小縣城的孩子,他們本身天賦很好,但是卻沒有很好的老師、教學條件來讓他們變得更加優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