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退位時有百萬清軍,爲何卻不願退守關外?真相溥儀羞於啓齒

眾所周知,任何一個朝代都不可能永久存在的,它們的發展歷程就像一根拋物線,有起有落,最終會走向衰亡。

不過各朝各代滅亡的原因也不盡相同,有的是因為內部叛亂,有的是因為外部入侵,也有兩者相互作用的結果。

清朝的滅亡應該算是內憂外患之下的產物,內有興起的北洋軍閥, 外有虎視眈眈的各國列強,最終隆裕太后只能下詔讓溥儀退位。

溥儀退位時有百萬清軍,為何卻不願退守關外?真相溥儀羞於啟齒

不過不少人對這個結果還是存有一定疑惑的,當時溥儀退位的時候,明明大清還有百萬大軍,就算中原待不住,也可以退守關外,為什麼一定要選擇退位這條路呢?

滿清八旗軍在歷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存在,當年努爾哈赤就是靠著八旗軍,打下了明朝幾十座城池,奠定了清朝的基礎。

那時候的八旗軍可以說是威風凜凜,清朝建立前期,八旗軍也依舊有著不俗的戰鬥力,打架從來不落下風。

溥儀退位時有百萬清軍,為何卻不願退守關外?真相溥儀羞於啟齒

在清朝強盛的那幾年裡,八旗軍為大清的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拓展了百萬的疆域,可以說功不可沒。

但是到了中後期,因為滿清王朝制度的問題,八旗軍漸漸成了貴族子弟混吃混喝的地方,雖然人數多了,但是戰鬥力卻迅速衰退。

到了清末的時候,此時的八旗軍早已不是清初的八旗軍,戰鬥力渣的連太平軍這群手持大刀的普通農民都打不過了。

為了不至於讓大清亡於農民起義之手,清政府才趕緊命曾國藩訓練湘軍,這才將太平軍的威脅剷除,令大清多活了幾年。

溥儀退位時有百萬清軍,為何卻不願退守關外?真相溥儀羞於啟齒

經歷過這個大變故,清政府也有了幾個腦子稍微清醒的人物,危機已經襲來,若是再不改變,大清這座高廈頃刻可傾。

清政府花了大價錢又讓李鴻章興建北洋水師,打算用新軍來維護清朝的統治。然而沒想到甲午一戰,水師覆滅。

水師沒了清政府又開始籌建陸軍,依舊是按照國外軍隊的模式,倒是訓練出了一支不錯的軍隊,雖然人數補過20萬,但是戰鬥力不可小覷。

溥儀退位時有百萬清軍,為何卻不願退守關外?真相溥儀羞於啟齒

但是大清最終敗也敗在這20萬新軍手中,當袁世凱掌權之後,開始逼宮。面對這支清政府組建起來的最強部隊,清朝皇室感覺到了自食惡果的痛苦。

雖然當時清政府還有百萬清軍,但這些人也就是數量上看著可觀,真打起來,就跟紙糊一樣,怎麼可能抵得過袁世凱的新軍。

所以最終,皇族無力改變事情的走向,只能退位求生存,權雖沒了,但至少保住命了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