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再说:投资不建议 刚需可以买

这是很多房地产投资高手会讲的一句话。

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看了很多房子但依然犹豫不决的刚需,通过各种渠道提问某某城市、某某板块、某某地段、某某楼盘能不能买时,高手可能就会回答:“投资不建议,但你是刚需自住的话,或许在屏幕另一边提问的刚需朋友,看到这句话,会更加迷茫、踌躇、犹豫、无奈,甚至晚上连觉都睡不好了。“投资不建议,那就是有风险?会跌?那到底可以不可以买?”思前想后的昏昏过了一夜,第二天一早,拍着大腿说服自己,“反正我就是拿来住的,不求赚什么钱,买!”

然后毅然决然的买下了一套投资不建议的易跌难涨的房子。

俗称入坑。

住了许久,每每听到当初和买入价差不多的其他房子又涨了多少多少,而自己的房子却纹丝不动或者蜗牛一样只爬了一点点的时候,刚需朋友可能会再次回想起这句话:

“投资不建议,刚需可以买。”

然后从心底冒出一句——TMD。

请不要再说:投资不建议 刚需可以买

当初讲出这句话的高人是坏人吗,当然不是,人总不能拦着他人安居乐业,没这权力。

但这句话从结果导向来看,是一句会害人的话。

刚需真的不在乎房子不涨吗?

刚需真的不怕自己房子跌吗?

不会真有人信吧?那售楼处都是开发商自己派人砸的?

刚需大多都是普通老百姓,工薪阶层,挣点钱不容易,普通老百姓的收入什么样,下面有一张图。实际税后收入约再打个七五折,就算一个家两个工薪阶层,七五折再乘2。

收入越高的城市,消费越高,而刚需一般是事业刚起步的,所以上面这个数字可能还得再打点折。

算一算都是泪,靠这么点收入想攒钱买房可难了去了,过日子,柴米油盐酱醋茶,都是花钱的地方,水电费、交通费、租金物业供暖,如果再有个车,还有保养油费保险停车,一个月下来,扣扣索索也剩不下来几个了。

这还是不能生病的,中国的普通家庭如果有个大病基本是灭顶之灾,最近一篇爆文很火,说余秋雨老师生病几天花了15万,不禁对中国医疗之贵再发千年一叹。大病一来,中产阶层毫无还手之力,瞬间落入赤贫,直接清零重来。

OK,就算以上这些都顺顺利利,刚需打算买房了。

请不要再说:投资不建议 刚需可以买

要知道,以目前一二线城市的房价,绝大多数刚需要买一套像样的房子基本都得把两边的家底掏干净,拿着父母甚至爷爷奶奶的六个钱包,再东拼西凑后背上个二三十年的贷款往上冲,整个过程说剥了一层皮一点也不过分。

比如在深圳,一个人要不吃不喝40年才能赚够一套房子的钱,北京和上海分别是33和31年。一个人一生的工作时间是多少?50年左右,感受一下。数十年年不吃不喝才换来的东西,这种量级的操作,刚需怎么可能不慎之又慎,对价钱看的比命还重。

同样是一个三室一厅,500万买下来和550万买下来,好像只差了50万,也就10%而已,但这50万对刚需却是要命的大事,50万欠款可以直接拉低一个刚需小家几年的生活水准。

如果这房子一年以后跌了20万,你说刚需一家谈起来是什么感受?

如果跌了100万呢?那小区物业就得加保安了。

如果涨了100万呢?这可不是什么纸面富贵,刚需如果用600万卖了500万买的房子,多得到的钱可以去当初没怎么涨的地方换一个更大一点的房子,难道不开心?

这么说吧,刚需买房的钱是辛苦钱、是血汗钱、是省俭钱、是亲情钱、是养老钱、是人情钱,一分一厘都不容易,这钱赔不得。

刚需对房价看的可比投资客要重多了!

而按照对房价的看重程度,刚需还可以再做一个细分。

一类是真的就是需求在眼前,为了买房而买房的,等着买一套来安居的,这种是“实刚需”,实实在在。

另一类是被房价上涨炸出来的,可以称之为“虚刚需”。之前自己总结过一句话,“急升靓房隐,暴跌无刚需”,房价高速提升之时,真正的好房子是很少会卖的,业主都观望着看价格能涨到哪儿去,什么时候市场上好房子一个个冒出来了,就说明价格稳了。而房价高速下跌的时候,大多数刚需是不敢买的,因为不知道底在哪,会不会一买就跌接了盘,而翻过来房价上涨的时候,很多原来不是刚需的人,原本没有购房计划的,原本首付房票条件尚不成熟的等等人士,怕之后买不起也好,图涨了赚一点的也好,会自我催生而变成刚需,主动入场,这种因市场价格攀升而生的“虚刚需”,虽也是买来自住,但其投机心态、得失心态,对价格涨跌的接受心态,远比第一种更重。

这个世界对随波逐流的人往往是残酷的,由于出生的条件不同,两种刚需面临的风险也天然不同。

请不要再说:投资不建议 刚需可以买

实刚需是市场冷热都得买,特别是阴跌的时候,实刚需也是照样出手的,恰恰此时市场风险低,泡沫少,反而更安全。

而虚刚需面临的风险要大很多,暴涨总与泡沫相生相随,暴涨催生的虚刚需注定要与泡沫共舞,巴菲特讲“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别人贪婪时我恐惧”,股市房市一样的,暴涨大家疯狂抢房,水涨上来就看不到谁没穿裤子,水涨上来就看不清坑。虚刚需是被动的,是自我加码“顶硬上”的,是条件不成熟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虚刚需必须牢牢记住自己生于泡沫之中的“投机原罪”,不容闪失,因为一旦自己真的骗自己说不在乎涨跌就是为了自住,踩空泡沫会比实刚需输的更惨。虚刚需假设像开篇那样,拍了大腿真认为自己是自住刚需,信了大神们的“投资不建议,刚需可以买”这句话,那就真的跳坑了,投资都不建议了,那妥妥接稳了盘,原来不成熟条件时加的码都将转化为更加沉重的负担,本来安安稳稳过日子最后站在高岗上吹着风吃糠咽菜,真真的悲切。

刚需还是实点好,虚的总是风险更高。但实也好,虚也罢,根儿上都怕跌。

大方承认吧,喜涨怕跌,这就是刚需的“钢需”。

真的只为自住?不要再自己骗自己了。

作为刚需,既然了解自己的辛苦自己的不易,那就更应该研究一点房市,学一些基本的市场规律,至少大概知道哪里是坑,什么时候是涨过头了,不能头脑一热当了接盘侠。

如果刚需对自己的判断真是没有把握,能不能咨询有经验的高手和房V们的建议?当然可以问,但要有前提。

前提第一个:刚需要有最基础的房市知识,有做最基础判断的能力,这样和高手也有交流的平台,对方知道你懂也会愿意和你深入沟通,自然你就能获益更多,风险更小。

前提第二个:就是坦坦荡荡的承认,刚需就是有房价上涨的需求,不接受跌!当别人扔过来“投资不建议,刚需可以买”这句话时,就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为什么不能投资?风险是什么?为什么有风险?明确告诉对方不要拿这句话敷衍你,你虽然是刚需,但你不接受风险。

接盘侠这种伟大的工种应该是赚的盆满钵满的炒房客去当,刚需可不能当!

像文章开头那种抱着我就是买来自住不求赚钱的观念的刚需,真的是打掉牙和血吞死要面子活受罪了,但他们或许还寄希望于一根救命稻草,安慰自己——房价迟早会涨上去的,慢慢等。这么说吧,中国一二线城市房价近十几年来的平均涨幅是每个月1%,如果刚需的房一两年都不符合这个规律,大概率就是一个中短期涨不上去的盘,被套了。未来再复制像2016年那样的普涨,等阴沟里的船都能翻过来,还不知要到哪一年。而刚需的第一套房基本都是要换掉的,俗称刚改,刚改的时间一般是在6到8年,这段时间如果没有回到平均涨幅,这些年本该属于他们的财富就永远的失去了。

财富增长的路上,一步落后,后面步步都会落后,差距只会越拉越大。

所以说,作为一个靠双手打拼的刚需,要对自己的钱袋子负责,记得抽时间花精力学一些基本的房市知识,做好自己的主。实在没精力学习的,去和房V与投资高手询问买房建议的时候,务必要坚定的告诉他们,请不要再和我说什么“投资不建议,刚需可以买”,我就是要知道哪里是好地段!我就是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买下一套未来看涨的好房子!

因为刚需的血汗买房钱,一分也不能跌!

收藏 举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