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结石从何而来,增加饮水量就能预防吗?

丶倪少聪


中医认为,治未病,不治已病。也就是说,疾病的预防胜于治疗。大部分疾病,只要预防和调理在先,发病的几率就会降低,甚至可以避免发生。泌尿系结石更是如此,由于其形成因素复杂,发病率和复发率较高,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采用合适的预防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1.大量饮水

对于任何类型的结石而言,大量饮水都是一项很重要的预防措施。大量饮水不仅可以增加尿量,还可稀释尿中形成结石物质的浓度、减少晶体沉积,而且还有利于结石的排出,可谓“一举多得”。除了白天多喝水之外,夜晚也要加1次,保持夜间尿液呈稀释状态,同样可以减少晶体的形成。成人24小时尿量最好维持在2000毫升以上。切记不要等渴了再喝水。

2.调节饮食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现如今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我们要更加注重饮食营养的合理搭配,避免其中某一种营养成分的过度摄入。对于结石患者,要根据结石的类型、代谢状况等来调节饮食。

●推荐吸收性高钙尿石症病人摄入低钙饮食,而不推荐其他含钙结石患者限制钙的摄入。可能许多中老年朋友会有疑问,我们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需要补钙,而补钙过多又会引起结石,那到底补还是不补呢?在此我们建议,中老年人由于身体条件相对较差,补钙更需慎重,要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合理补钙,最好采用饮食补钙。已经有泌尿系结石的中老年人,一般情况下,每天的钙摄入量为1.0~1.5克最合适,这样既不会加重结石,又能改善骨质疏松。对于缺钙明显的人,除了饮食疗法,还应服用各种生物活性钙片,并补充维生素D,以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利用。

●草酸盐结石患者,应限制浓茶、菠菜、番茄、芦笋、花生等摄入。上述食物中草酸盐含量均较高。

●高尿酸患者应避免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经常检查尿pH,预防尿酸增高和胱氨酸结石时,尿pH应保持在6.5以上。此外,还应该限制钠盐、蛋白质的过量摄入,增加水果,蔬菜,粗粮以及纤维素的摄入。

●草酸盐结石患者可口服维生素B6,以减少草酸盐从尿路排出;口服氧化镁可增加尿中草酸溶解度。

●尿酸结石患者可口服嘌呤醇和碳酸氢钠,以抑制结石形成。

●伴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必须切除腺瘤或者增生组织。

●有尿路梗阻、尿路异物、尿路感染和长期卧床等情况的患者,应及时去除引发结石的诱因。

4.定期复查

泌尿系结石患者要定期复诊,以便及时发现体内复发的结石,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追随您的心声 提供专业回答——


中老年保健杂志


导致泌尿系结石的因素有三个方面:

1、外界环境:如南方气候湿热比北方气候干燥容易发生泌尿系结石;

2、个体因素: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多发性骨髓瘤、服用药物及食物(如十年前的三聚氰胺事件造成了众多结石宝宝)、长期卧床等;

3、泌尿系统局部因素:先天性泌尿系统疾病如马蹄肾、重复肾、巨输尿管症、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等。

泌尿系结石的常见症状是:腰痛、血尿、合并感染则导致发热、以及肾功能不全导致的恶心、呕吐等表现。

夏天出汗多,尿液浓缩,易于形成结石。

专家建议大家多饮水,对于结石体质患者更要注意生活方式,控制体重、限制蛋白质及动物内脏的过量摄入、多饮水、低钠饮食。

定期复查泌尿系B超等检查,发现泌尿系结石早期处理避免造成肾功能损害。

小孩出现血尿时应怎么办?

当发现孩子尿液颜色发红时,家长先不必惊慌失措。

1、先排除一下孩子在拉出“血尿”前是否有过这些情况:

(1)是否吃了某些含有颜色的食物或蔬菜:

如红心火龙果、黑莓、苋菜、甜菜等,

(2)是否服用了一些能使尿液呈现红色的药物:

如利福平、铁剂等。

如果是,那么停食用这些食物或药物后,观察一段时间尿色是否会恢复正常。

2、需要观察孩子是否伴有尿痛、尿频、尿急、头晕、头痛等症状。

如果均无以上症状,也可以先观察一段时间再观察尿色。

但是,如果孩子反复血尿,且又伴有尿痛、尿频、尿急、头晕、头痛等症状时,则需要进一步检查。

一般尿常规、尿红细胞位相细菌学检查、超声、肾穿等都是常用的检查手段,以揪出造成血尿的“真凶”。


湖南医聊



泌尿系结石绝大多数来自肾脏!尿液中结晶物质增多或者抑制结晶物质减少引起结石!通俗讲就是尿液的浓度增加了,里面的杂质过多,结晶沉淀就成了肾结石!

而多喝水能够有效的增加尿量,达到稀释尿液的作用,从而降低结晶沉淀的风险!另一个原因,多喝水可以增加尿流量,尿液对尿道形成有力的冲刷,减少沉淀的几率,达到预防结石的目的!

还有一小部分结石比如膀胱结石,是由于膀胱炎症引起的,而通过增加尿流速,对炎症控制也有好处,也能起到预防结石的作用!

综上所述,增加饮水量,继而增加尿量是可以有效的预防结石的!

个人拙见!欢迎关注收藏评论留言!!!


白衣石匠


泌尿系结石包括尿道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和膀胱结石。泌尿系结石的生成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学术上的定论,但是大家形成的一个共识是:由于尿液中结石成分的过度饱和,从而形成的结晶,继而再形成了结石。这是泌尿系结石生成的一个可能原因。

所以增加饮水量是可以稀释尿液中的结石成分,同时也可以增加一些抑制结石生成的物质。比如枸橼酸钾、碳酸氢钠片等药物或者柑橘类的碱性水果和碱性饮料对酸性结石的形成是有预防作用的。其次,在饮食中注意草酸的摄入,比如菠菜、芝麻、坚果等等;海鲜豆制品、动物内脏这些低嘌呤的食物也要控制。避免过量的维生素C的摄入,因为摄入过多会使体内生成的草酸增加。


海上名医


您好,饮食和生活习惯是导致尿结石的主要原因:

1、喝水少

会造成尿液的浓缩容易形成结石。

2、草酸积存过多

如菠菜、豆类、葡萄、可可、茶叶、桔子、番茄等是含草酸较高的食物,多吃容易结石。

3、摄入嘌呤过多

动物内脏、海产食品、花生、豆角等,均含有较多的嘌呤成分,过多地食用易形成尿结石。 

4、糖分、脂肪摄取太多

各种动物的肉类尤其是肥肉是脂肪多的食品,摄入太多糖分也容易造成结石。

5、蛋白质摄入过量

经常过量食肉类、海鲜等高蛋白的食物会使肾脏和尿中的钙、草酸、尿酸的成分普遍增高,易得尿路结石。

尿结石伴随很多不良症状危害,患者发现肾结石应当尽早治疗处理,避免加重病情发展带来更多危害。

个人建议:对于小于8毫米的小结石,可以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通过大量喝水、服用清热通淋的药物、多运动多跳跃等方式促进结石的排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