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中醫|八十歲的兒科專家是怎麼做小兒推拿的

小編按:中醫講究傳承,我們對默默耕耘一生的老中醫們也無比崇敬。本文的作者是位對中醫之術歡喜研修並對記錄老一輩醫者傾注心血者,讀到此文,感覺從不同角度對老專家進行了其理解和詮釋,於是經作者同意刊出,與醫者後學、中醫粉絲、兒童健康從業者們分享。

摘要:正宗,權威,全面,來自臨床一線。

作者備註:因為文中涉及輩分更高的老師,所以直接用了趙老的名字,敬請理解。

目錄

⊙1. 前言

⊙2.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3. 診斷,是小兒推拿的第一步

⊙4. 手法,是決定療效如何的關鍵

⊙5. 愛心,耐心,是必不可少的心法

⊙6. “管不住家長,治不好孩子”

⊙7. 我的心願

前 言

中醫江湖待久了,就容易對江湖產生各種綺麗的想象。

見趙鑑秋老師之前,也不例外。

一位將近八十歲的兒科專家,仍然堅守在臨床和教學工作的第一線。年輕時,先後師從兩位中醫兒科名家學習,內外治法並舉,針藥並用,推拿兼施,從事臨床工作 59 年,九十年代初撰寫出版的《三字經派小兒推拿寶典》一版再版,發行數十萬冊,成為兒推臨床指導文獻,已到第五版仍是供不應求。

發現中醫|八十歲的兒科專家是怎麼做小兒推拿的

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

她身上又有怎樣的傳說和故事呢?

但事實證明,趙老身上並沒有所謂的傳奇和故事,有的是臨床上名老專家的足夠嚴謹和認真,一絲不苟,有一說一,她當初這樣一步一步踏實走來,到如今,她也是這樣要求自己的傳人和學生的。

師父領進門 修行在個人

1960年,趙鑑秋開始跟隨鹿瑞芝先生學習。鹿瑞芝先生針藥並用,是全國知名的小兒驚風專家,經常參加青島各大醫院的會診,面對的都是些危重病人。趙鑑秋跟著鹿老看病,幫忙寫病歷,見到了很多千鈞一髮的危急時刻,也見到了鹿老是如何力挽狂瀾,挽救那些垂危孩子的生命的。

驚風,是小兒時期常見的急症。分急驚風和慢驚風等,病情兇險,變化迅速,如果治療不及時,往往影響小兒的生命。

1962年,趙鑑秋曾經陪鹿老參與治療過一例小兒驚風病人,“當時孩子高熱抽風,眼看就不行了。在場的親屬哭喊,場面很亂,鹿老去了之後,先給孩子針刺,接著摸了摸孩子,可能相比之前的四肢冰涼溫和了一些,鹿老就對旁邊一直哭的母親說了一句,‘你也不用哭,待會兒我讓孩子喊你一聲媽!’當時把我嚇一跳,那麼多人在場,老師說話也不留點餘地,孩子能醒過來就好了,還能叫一聲媽?!結果鹿老說過那句話,接著給孩子針刺,才針了幾針,孩子哇地一聲哭出來了!”

趙鑑秋師從名醫鹿瑞芝時,由於尊師好學,勤奮鑽研深得鹿老的信任,遂將全部針法和祖傳“琥珀清真丸”秘方傳授給她。她系統整理鹿老的學術思想和寶貴經驗,於1965年寫出《針藥並施治療小兒驚風的初步介紹》一文,參加山東省中醫學術會大會交流,受到專家們的重視,認為鹿老的技法是對北宋錢乙治驚方法的發揮,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1963年,鹿瑞芝老先生去世,趙鑑秋隨之被調到了青島市中醫院小兒科,跟隨李德修老先生學習小兒推拿。李德修老先生,是三字經派小兒推拿的傳人。三字經派小兒推拿,由清朝的徐謙光首創,一開始是成人孩子通用,李德修老先生到了青島中醫院小兒科之後,就專門用它來治療兒科疾病。

“當時科裡的房間有四十幾平。李老先生主要負責診斷取穴,我們就負責手法操作。來一個拉肚子的病號,他就說推八卦;如果是涼了肚子腹瀉,他說給推外勞宮;他定了穴,我們就一一去做。”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趙鑑秋先後跟隨鹿瑞芝老先生學習如何針藥並用治療驚風,跟隨李德修老先生學習小兒推拿,繼承了兩位中醫兒科名家的學術經驗,而這只是個開始,在後來的臨床生涯中,她始終保持嚴謹認真,精益求精的學習和鑽研精神,積累了寶貴的臨床經驗,治癒了許多患兒;在59年的臨床中,形成了自己的學術思想和傳承體系,培養了一批批中醫人才,桃李滿天下,現今這些學生中有不少也成為了國內知名專家、院長、碩士生導師等,為祖國中醫的發展貢獻著力量。上世紀六十年代,趙鑑秋與同仁首先將小兒臟腑點穴系統應用於兒科臨床,迄今已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任兒科主任期間,趙鑑秋教授在全國學術會議上推廣傳播三字經派小兒推拿、小兒臟腑點穴等上述兒科外治方法,引起廣泛關注,使三字經流派為全國醫療界所熟知,並以其獨特療效和方法享譽國內外,眾多國內外人員來青參觀學習,並在1986年中國農業製片廠拍攝記錄片《小兒推拿》中任技術指導顧問,該片次年獲中國電影百鶴獎;1992年加拿大總理克拉克夫人來華專門去青島看趙鑑秋老師顯示講解小兒推拿,當總理夫人見到一個之前曾被西醫診斷為嬰兒痙攣症的患兒被趙老用推拿治癒,並且這個孩子用英語向她問候時,她用漢語說:小兒推拿真神奇。

在趙鑑秋老師家的書房裡,我見到滿滿當當的書櫃,和書櫃裡疊得整整齊齊的紙張,那些都是累積幾十年的病歷醫案,看著那娟秀有力的鋼筆行楷,猶如一副副鮮活生動的家庭孩子躍然紙上。

一分文學一分醫

在“戰爭”中學習“戰爭”

“中醫是在傳統文化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一門實用科學,和古典文學關係密切。如果沒有良好的文學功底,是學不好中醫的。重要的醫古文,都要會背誦,打下一個基礎的底子。作為大夫,要與書為伍,每一天都得看書。就算是臨床特別忙的時候,遇到疑難病,也要回來和書上講的相互驗證,臨床上看到一種病,回去看書,把同類疾病的特點和療法全學了,積少成多,這對於青年醫生業務水平的提升也大有裨益。這也是毛主席教導我們的,‘從戰爭當中學習戰爭’,我們要從臨床當中學習治病。”

“年輕的大夫,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

第一,理論基礎要紮實;

第二,要在臨床上學習如何治病;

第三,要結合病例,重返書本里總結歸納,相互驗證。”

“比如你今天看了一個癲癇病人,就打開書對照一下:癲癇的主證是什麼?臨床上這個孩子什麼情況?他的症狀和書本說的一樣嗎?沒有人會按照書本生病的,你就要去琢磨其中的區別,和處理方式的差別。這個過程中,就把書上教的癲癇的主證,診斷標準,治療方法,把癲癇這個病從頭到尾,都已經再認識了一遍。”

“這樣一天天積累,今天看個癲癇,明天看個感冒,後天看了個厭食症……或者你有時間有意願的時候,遇到感冒咳嗽患者的時候,你可以把呼吸系統疾病都學習了;遇到厭食不願意吃飯的患者的時候,你可以把消化系統疾病都學習了。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樣一點一點慢慢積累,慢慢就把自己這根針磨出來了。”

診斷,是小兒推拿的第一步

“中醫講整體觀念、辨證施治。首先診斷一定要準確。也就是得先會看病,才能治病。正確的診斷之下,定出一個正確的治療原則,原則之下,再去出方和取穴。診斷正確,取穴準確,才能獲得好的療效。”

“必須嚴格按照中醫的要求,做出正確的診斷。把小兒特有的生理和病理特點,放進中醫的理論體系裡,進行綜合分析。中醫講四診合參,望聞問切,放到兒科,又會有所變化。問不問得出,關鍵要看你是怎麼問的,孩子說不明白的時候,該怎麼問爸媽,如果是保姆帶孩子,該怎麼問保姆。問誰?怎麼問才能問出答案,都有獨特的技巧。”

“切,是指切診,分為觸診和切脈,是成人診病中最為常見的診斷手段,但三歲以下的孩子,脈氣未充,加上見了大夫害怕,神氣一亂,往往摸不出脈,所以會用其他手段補充診斷:比如看指紋,比如觸診,摸皮膚,摸肌肉,看肌肉長得結不結實(營養不好的孩子肌肉往往鬆懈),摸摸淋巴結,看看淋巴結腫不腫;男孩的話,還要看看生殖器有沒有異常;有皮疹的孩子,還要看看皮疹的情況。”

“一個推拿大夫,首先得是一個合格的兒科大夫。小兒推拿,仍然是中醫理論體系裡的一部分,遵循中醫治療裡辨證論治的大原則。四診合參,辨證論治,診斷正確,才能取穴正確,否則就是南轅北轍,越治越錯。現在有些人對小兒推拿有一種輕率的認識:覺得會幾個手法,懂幾個穴位,就可以出去給人看病,就可以做兒科大夫。這種認識是有問題的,咱們不能這麼當大夫,這也是我在課堂上三令五申給大家講的。”

手法,是決定療效的關鍵

趙鑑秋說,“推拿最強調手法。手法,是重要的操作核心,和取效關鍵。手法熟練,取穴準確,才能見效。正確的手法,講究持久,滲透,有力,輕而不浮,快而不亂,達到一旦臨證,機觸於外、巧生於內、手隨心轉、法從手出。”

比如推長線形的穴位-天河水的時候,一定要做到直線推動,不能歪斜,一歪斜,不但效果大打折扣,而且會走到別的穴位上去,引發不好的後果。也就是《小兒推拿廣義》中所說的,“凡推法必似線行,勿得斜曲,恐動別經而召患也。”

推拿是指尖上的藝術

“小兒推拿,與成人推拿又有區別。它並不需要使太大力,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所以更要手法輕柔,但要平穩紮實、作用深透。”為達到手法要求,趙老對學員手把手教手法,對每個細節都不放過。

最常見的兩個基本要求:第一是“輕柔而有滲透力”,第二是著實深透,如“揉法手指吸附在穴位上”“推法做長線型穴位不可飄浮”。初學者往往做不到兩者兼得,要麼為了追求滲透力而用力過重,要麼為了追求輕柔而達不到滲透的效果;而要想做到緊貼穴位,輕而不浮,更是隻能手把手教才能體會,才能感受手指上的力要如何均衡分佈,才能達到吸附的效果,是指下的觸感和體會,不能言傳。所以不光是初學者,很多從業多年的人也常會因為細節把握不夠,造成臨床上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為了讓學生充分掌握精髓,課堂上,趙鑑秋老師都是一個一個手把手糾正,“很多臨床多年的大夫就發現,原來自己做了那麼多年,居然連最簡單的手法都是有偏差的。學無止境,既然他們來學,我就把他們當做小兒推拿事業傳播的一顆顆種子,挨個手把手地教,必須學會,必須學對,必須認真,這樣你傳播出去的才是對的。臨床上,要不斷分析,不斷總結;技術上,更要不斷歷練,不斷提高,精益求精,沒有止境的。”

趙鑑秋常對學生們說,“做事最怕認真,認真二字,體現在哪兒,不是你喊口號喊出來的,體現在一點一滴的平常事上。要為病人負責任,為學生負責任,都離不開認真二字。精益求精,全心全意,治好一個病人容易,一輩子都堅持這種態度難。”她常教導學生:“一就是一,科學來不得半點的虛假和驕傲”。

愛心,耐心,是必不可少的心法

作為一位有著五十餘年兒科臨床經驗的專家,趙鑑秋對兒科大夫的必備素養有著自己的看法,“作為一個兒科大夫,首先得態度好,細心,耐心,得會哄小孩。小孩不會講話,你要細心觀察他的行為和動作,從中發現問題,總結問題,做出判斷;小孩不合作,又哭又鬧,你得有耐心,知道怎麼哄住他;甚至小孩治著治著,突然大便了,撒尿了,搞得現場一塌糊塗,你不能生氣,也不能嫌棄。”

“我常跟中醫學院的同學們講,當兒科大夫要不怕髒不怕累,小孩尿了吧,你不能躲老遠,反而要上前看看,甚至得湊近聞聞是什麼氣味,傷食拉的大便是一個味道,受涼拉的大便是另一個味道,要通過大便的味道和性質,觀察和辨別病情,你嫌髒跑老遠怎麼行呢?”

“而且哄孩子,其實還有一層深意在裡面。看似在哄孩子,逗孩子開心,其實順便把望聞問切四診全做了,在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同時完成了診斷的任務。沒有正確的診斷,哪來正確的治療?如何哄孩子,如何和家長溝通,對兒科大夫來說,也是一門必須掌握的功課。”

發現中醫|八十歲的兒科專家是怎麼做小兒推拿的

“管不住家長,治不好孩子”

兒科,看似是一個孩子生病,其實它背後反映的是一個家庭的問題。孩子是很純真的,受家庭環境影響極大,他生病,不光是吃喝拉撒等飲食起居上的問題引起的,家庭關係和諧與否,也會對孩子造成極大影響。

所以在趙鑑秋的門診上,她總是對孩子和藹可親,和顏悅色,孩子們都親切地叫她“趙奶奶”,而對陪孩子來看病的家長,趙鑑秋就嚴格多了。

“兒科大夫,一定要多說話。要多和孩子說,更要多和大人說,醫生診療只是一時,更多的日常護理在於家長。所以,要根據孩子病的不同情況,告訴家長可能引起孩子生病的原因是什麼,應該在生活中怎麼注意,怎麼護理。”

發現中醫|八十歲的兒科專家是怎麼做小兒推拿的

“孩子是父母的修行,作為父母,一定要加強個人修養,創造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不光是不能打罵孩子,父母之間,婆媳之間也要少鬧矛盾,不然大人吵鬧,把孩子給嚇著了,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所以臨床上,有時候還要調理家庭關係,家庭環境不調整,孩子不容易好。”而兒科大夫有時就充當瞭解決問題的橋樑作用。

例如困繞很多家庭的婆媳關係影響孩子帶養的問題:

“遇到婆媳矛盾的,我就跟婆婆說, ‘你想想,孫子是媳婦給你生的,你光知道疼孫子,你也得疼媳婦,有時婆婆開始還不開心,埋怨媳婦怎麼連這個都跟你說。我就說了,‘她不應該告訴我嗎?這家庭矛盾怎麼引起的?孩子怎麼嚇到的?不是你們吵架吵得嗎?這就是你的不對。在家裡,咱們是老的,得自重,你這個身份在這兒,你做的事,得能放在桌面上,這個矛盾是怎麼來的?你得端正態度,你對她好一點,哪怕你回去給她道歉都是應該的,雙方關係馬上就緩和了。’ ”

“遇到有些年輕媳婦,婆婆給她看孩子,她還不領情,各種挑毛病。我就跟她說,‘這個孩子是咱的,就應該你帶,你上班不能看孩子,婆婆給你看孩子,這是極大的人情,婆婆勞心勞力,給你操心孩子,你還挑毛病?孩子臉上劃了一道,不是你手上戴的戒指給劃傷的嗎?婆婆才說你一句,你就發火了。我們做兒女的應該知道尊重長輩,知道感恩。’

讓她們能相互理解體諒,幾句話,就把他們調解開了,人家的家務事咱不插手,但如果家庭矛盾是引發孩子生病的根源,作為醫生,她找我看病,我必須得說兩句。”

家長很愛孩子,但有時卻不太會護理孩子,有些孩子生病或體質變差往往與家長不正確的帶養方式有關。

有一次,一個家長帶孩子來看拉肚子,可是趙鑑秋老師發現孩子眼睛總往斜上方看,有斜視的症狀,家長認為是孩子長本領了,還常以此逗孩子,趙老覺得不太對,後來經過檢查發現是因為護理孩子時為不讓它哭鬧每天長時間把孩子放在吊籃裡晃,造成孩子驚嚇引發了孩子抽風,出現了斜視 。及時發現並經過介入治療,孩子較快的康復了。

我 的 心 願

“實際上,中醫兒科包括很多治療方法,推拿、中藥、艾灸、針刺,等等,任何一種治療方法都不是萬能的,有時需要配合使用。其中小兒推拿作為外治法,因為不打針不吃藥,在臨床上是最受家長和孩子歡迎的。”

“家庭常見病,通過推拿多能治好,還能治療部分傳染病和疑難病。比如說驚風、失聰,失語,疝氣、腦炎後遺症,先天性的腦發育不全,上下肢的癱瘓等疑難病,通過小兒推拿,在他小的時候進行干預,幫助他逐步恢復健康,重新進入正常生長髮育的節奏和軌道。”

“孩子是家庭的未來和希望,也是祖國的未來和花朵。挽救一個孩子,就是挽救了好幾個家庭,也給社會減輕了負擔,這是件很有價值和意義的事情。”

“我有兩個心願:一個是把三字經派小兒推拿和小兒臟腑點穴等內外治法發揚光大。這是前人留下來的優秀文化遺產,把它發揚光大,可以造福更多兒童。所以我們舉辦各種學習班,廣泛培養學生,希望他們能像種子一樣,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各地開花結果;第二,我希望,我的學生們能在臨床實踐中,不斷地學習提高自己,提高臨床療效,成為當代的兒科名醫,讓更多兒童受益。”

發現中醫|八十歲的兒科專家是怎麼做小兒推拿的

發現中醫|八十歲的兒科專家是怎麼做小兒推拿的

中醫很美,想跟隨趙鑑秋教授等老一輩名老專家學習中醫精華及健康育兒,造福兒童和社會者,或想進群學習交流的朋友,可以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