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战争,一地鸡毛!

中法战争,一地鸡毛!

民族英雄冯子才塑像

近代以来,中国人几乎就是一个印象,之所以我们过得那么差劲,全都是外国人欺负的。其实哪里那么简单呢,好多事情都是自作自受。中法战争大家了解到的就是,战场上赢了却在谈判桌上输了,令人总是扼腕叹息。可是实际回到那场战争的起源点,却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首先说法国,法国在历史上也算个悲催的国家了,虽然属于列强之列。可是好容易有了个拿破仑站在了世界的顶峰,却被英俄联军扑灭。好容易缓过点劲来,旁边崛起了一个普鲁士。1870年的普法战争,又是割地又是赔款。赔款的数量几十亿法郎,这个数字在当年可不得了。那德国人是想一次性把法国人踩在脚下,让他不得翻身的。但是幸好法兰西人民够坚强,搭上了工业革命的列车,三年时间久还清了赔款。这个时候再一看,世界都被其它列强瓜分完了,想来想去就盯上了印度支那地区,就是今天的越南一带。到了1882年的时候,法国新上台了一个总理叫茹尔费里,他通过了一个内阁拨款大概几百万法郎,拨了25艘铁甲舰就准备出兵越南。按说一个小小的越南还用的着这么多军事实力,主要是因为当时的越南是中国的藩属国。看这个形式和十年后的中日甲午战争差不多了,日本人也是为了拿下另一个藩属国朝鲜,跟中国干了一仗。但是这两场战争形式差别非常大,首先法国人战略目标有限,我只要拿下越南就行了,清政府承认是我的殖民地就可以了。而日本人呢,那是要借着朝鲜为跳板,目标是北京城呢。而且还有一点就是,那朝鲜可是紧靠着东北,东北可是满族人的龙兴之地,所以越南和朝鲜的重要性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丢了也就丢了。还有就是这个越南国王也也不争气,这法国人是他自己引狼入室来的。以前他老感觉中国欺负他,所以想投靠个新老大,看看能不能在这俩老大里面玩点花样。后来发现,这法国人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所以这时候又来求中国。

中法战争,一地鸡毛!

恭亲王奕

可是这清政府也不傻呀,原来说我在东亚当老大的时候,你们这些人我罩着,可是现在我自己国力也不行了。更何况你这个越南国王夜不老实,私底下背着我去跟那帮洋人眉来眼去,我为什么要帮你呢。所以这个是当时清政府中央执政者的共识。首先是当时的中流砥柱恭亲王不同意,因为他知道,这个越南不值得保护,不值得因为他跟法国人打一张。所以慈禧总是问他,说法国人欺负我们,我们怎么办呀,怎么抗击呀。这个恭亲王就不怎么吱声,当然原因好几个。一个是当时恭亲王年纪大了,这个身体不怎么好,此前一年还请了一年病假。还有一个呢,就是他的儿子以前总陪着同治皇帝逛妓院那个,同治皇帝因为得了一身的杨梅大疮死了,这个时候他的儿子也正好病发,也是一身杨梅大疮。还有呢,那年正好三件大事碰一起,光绪皇帝大婚,大婚之后要亲政,慈禧太后五十大寿。所以这个恭亲王就玩了一个心眼,你提中法战争我就不怎么理你,反正就是不提主动的建议,就是拖着,拖着看看,等拖到法国把越南占了,占了之后我就跟你签个条约把越南让给你就算了。所以他就拼命把慈禧太后往三件大事去引,而且据后来的记载,他有一次去见慈禧,整整跪了一个半小时,后来都快站不起来了。反反复复讲一个事情,臣民热爱老佛爷您,您得好好办寿宴,让大家好好爱戴您啊。可是慈禧太后这时候的态度倒是显得高风亮节的,说国家可能马上要打仗,还过啥生日,献什么礼物啊,都不要都不要,你们的忠心我知道了,结果恭亲王不依不饶讲了一个半小时,所以这是恭亲王对于越南的态度。还有一个重要的人是李鸿章,李鸿章在1884年的时候在家丁忧守制。这个时候正好丁忧期满,可以回来当官了。所以中法的形式一旦紧张,朝廷就说没有比李鸿章更合适的人啦,让李鸿章去跟法国人办外交,准备防务准备打仗。李鸿章才不去呢,就是不往南走,他从上海上了船,直接去到了天津,就在这一代晃悠就是不去。所以当时的凡是身上有具体行政负担的人都知道,这个仗是不能打。但是偏偏慈禧太后特别来劲,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中法战争,一地鸡毛!

慈禧太后图片

这就要和慈禧和恭亲王的矛盾说起。当年两人合力干掉了顾命八大臣,可以说这是他们蜜月期。但是这个恭亲王奕因为年轻气盛,感觉自己能力大,功劳大,所以有时候做事没那么仔细。而且一旦有个事情的话,他和慈禧有不同意见,他调门比慈禧还高。有一次太后看天热,让太监给他倒杯茶,就他说不用了,直接拿起御杯就喝了起来。总之粗枝大叶令慈禧心里非常不爽。还有就是他伙同小皇帝同治打死了慈禧最亲近的太监安德海,打狗也要看主人嘛,他做错了是该罚,可是你总该要和慈禧说一声嘛,结果先斩后奏。总之这种事情,就容易被小人利用。这个小人就善于捕捉这些小细节,然后利用这些小矛盾来达成自己政治上的利益。其中有一个人叫张佩纶(张爱玲的爷爷),这个人名声很不好。慈禧正对恭亲王不满,他就捕捉到了,参了恭亲王一本。这个慈禧和慈安当时感觉这个小叔子有点太不像话,所以就叫过来把这个奏本给他看了,意思就是说你以后不要这样了,你看都有人说闲话了。要是一般臣子见到这个还不马上跪地上请罪,结果恭亲王一看,好你个张硕论,什么东西,自己小人一个还敢来参我,看我回头收拾你。结果两宫太后弄得是尴尬。所以慈禧一直想要借个机会来把恭亲王拿掉,正好中法战争来了。你恭亲王畏首畏尾,不敢出征,那我正好启用能人。再加上一帮御史言官的推波助澜,这个御史言官有时候很讨厌。他不具体做事,就是占着道德制高点来指指点点,什么国家大事,国际伦理说的头头是道,可是你又没办法去反驳他。尤其是一个人令慈禧下了决心,他就是光绪皇帝的亲爸爸奕轩。奕轩和奕两个人是亲哥俩,奕轩老是说他六哥胆小,没有当年的雄风了。要是我的话,带着大清的兵肯定把法国人打的落花流水。结果他就天天在家里说这些闲话,就传到慈禧耳朵里了。这慈禧正好要搬开老六,他这一来就等于刚想睡觉枕头来了,现在正好有这个理由,你畏敌如虎,不愿意去跟法国人打仗,而你弟弟正好愿意去和法国人打仗,所以你退位让贤把。

中法战争,一地鸡毛!

中法战争场景

所以这个时候,中法战争就已经不是战场上的问题了,而是朝廷内部斗争的结果。总体来讲,前期打了几个大败仗,但是也得继续咬牙打下去。这个时候醇亲王奕轩坐不住了,原来他不干具体事的时候,什么都是他的道理,结果一干上了知道难了,最后没办法又去找他六哥。说我原来说那个花不应该呀,这个仗不好打呀,恭亲王说你看人挑担不吃力,这回知道不容易了吧。这个时候醇亲王也没办法,但是想出了一个荒唐的办法,这个时候就开始准备要推担子了。说这个朝廷里面主战的都是御史言官呀,他们肯定有办法,这样让他们去打仗吧。尤其是前面讲的那个张佩纶,你不是屡次上奏折说这个仗该这么打,那么打,军机处都是废物嘛,那么你去打呀!而且你和李鸿章关系最好,李鸿章是最懂海军的,这么着你去福建督战。可是想一想,那张佩纶可是御史言官呀,一个知识分子他哪会打仗。平时在纸上他可以指点江上,那一到了战场还不俩眼一抹黑。当时张佩纶跑到福建以后还打了这么一个主意,说你法国人不就是派军舰来了,你敢上岸嘛,你上岸那几千人不够打。所以不在海上设防,反正海上我干不过你,我就等你登陆,你只要一登陆我就弄死你。可是法国人哪有那么傻,怎么可能会上岸。所以在1884年,法国人一通炮击,也就是三十分钟,沈葆桢当年创办的福州船政局,马尾船厂,整个南阳水师全军覆没。几百官兵,九个舰长,还有十几年来苦心经营的那么多设备毁于一旦。张佩纶最后去哪了呢,跑了。他知道他自己不能打仗,所以炮声一响,那些派去的御史言官全跑了。所以后来张佩纶跑回北京,自己上表请求处分,被发配边疆四五年。其实张佩纶这个人还是很有能力的,袁世凯就曾对他大加赞赏。只是他去了不该去的位置,所以才令人扼腕叹息。

总体来讲,中法战争一地鸡毛。至于最后的结局,因为后面冯子才,还有台湾的刘铭传打的还不错,所以我们在谈判桌上并没有割地赔款。但是可以看出,因为朝廷内斗,最后导致了这样一次不该发生的战争,令人唏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