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战争“不败而求和”其实是明智的

中法战争清军“不败而败”,法军“不胜而胜”,这是我们初中时期的历史书上讲的。

我们感觉可惜是因为清廷启用老将冯子材后,获得了镇南关大捷、击毙了法舰队司令孤拔,迫使法国内阁总理茹费理的下台

中法战争“不败而求和”其实是明智的

中法战争形势图

但事实上,镇南关、谅山大捷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法国军队的冒进主义,加上当地为山区地形,不利于法国的重型武器。但是虽然中国获得了军事上暂时的胜利,但并不能就说整个战场中国取得了优势。

茹费理的下台也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法国并没有放弃对越南的占有,就整个战场形势而言,继续战斗仍然有利于法国方面,法国在镇南关只是损耗了小部分的军队,法国殖民军的主力并没有遭到严重的打击,法国仍然保持着在经济、武器和战场上的绝对优势。

先看清朝经济实力

19世纪晚期的中国,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封建国家,1840年英国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后,中国不断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中国的经济结构从一种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体制,逐渐转型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势力随着侵略战争入侵中国,列强凭借着他们从不平等条约中所攫取的种种特权,逐渐加强对中国经济的侵略。

1854年,英、美、法三国利用上海小刀会起义的机会,窃取了上海海关的管理权,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平定以后,中国海关完全落入列强之手。外国资本主义利用不平等条约,加紧货品的倾销,中国的农民和小生产者连连破产,生活窘迫。

在太平天国期间,农民起义军和清朝军队在苏浙皖激战,苏浙地区农业等遭到了极大地破坏,苏浙地区本是清政府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清政府重要的财政来源,但是太平天国镇压后,苏浙一带人口锐减,田地荒芜。

中法战争“不败而求和”其实是明智的

太平天国运动:江南富庶一带均为战区

除了战乱,从60年代到80年代,自然灾害频生,黄河决堤15次,受灾面积最广,长江决堤15次,永定河决口16次,淮河年久失修,出现了“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现象。除水灾外,旱灾、风灾、虫灾、地震等也陆续发生,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迟迟不能恢复。

中法经济对比

1884年李鸿章上奏朝廷:“海防经费各省关历届短解,习以为常,以致购器、筑台规模遽难远拓。”张之洞奏报清政府修建炮台、造船等费用就高达2500万两,中央财政很难维持,清政府根本没有银两可以调拨,浙江巡抚刘秉璋奏报说:“以三年兵饷,不敷支销”,向各地筹集兵饷也因为地方政府本身的财政困难而没有回应。

清政府还不得不向其他列强借款,外债高达1760万两,形成入不敷出的恶性循环。

法国虽然在普法战争中遭到重创,但是,法国的金融资本仍然是发展得相当迅速,1870年,法国第三共和国诞生,并逐渐站稳脚跟。1873年法国提前偿还了普法战争的赔款,殖民主义的狂热分子茹费理登上了法国的政治舞台,法国开始积极向外进行殖民活动。

法国的经济虽然受到普法战争的影响经济有所滑落,但是仍然有“高利贷帝国主义”之称,1883年向议会请求拨款550万法郎,称需要增兵4000人赶赴越南,之后上院几乎一致通过两项拨款,一笔900万法郎,另一笔2000万法郎。

再看军事力量对比

自从1840年英国用军舰和大炮打开中国大门后,闭关守国的清政府开始认识到自己在海军方面的弱点,经过数十年的采购和自己建造,南洋、北洋水师的军舰初具规模,但是法国却是号称世界上第二的海上大国,中国海军的实力和法国可以说是相形见绌。

当时北洋舰队还没有镇远、定远、致远等先进铁甲舰和巡洋舰,中国的军舰在结构、航速、体型等各方面都和法国无法相提并论,所以南洋水师在赴台执行支援命令的时候,遇到法国军舰便仓皁而逃,完全失去了抵抗的能力。

除了海军以外,在陆军的炮火上,清廷也是望尘莫及的。我国在东南沿海的港口防御炮台的设计上很不科学,台内大炮只可以单向射击,无法转向进行多角度扫射,这个问题延续到了甲午战争。

到1883年11月初为止,法军在北圻的陆军有8600余人,战舰32艘,海军4500人。面对中国国防的落后现实,对付外侮清廷也不敢心存侥幸取胜之心。

中法战争“不败而求和”其实是明智的

进入中国西南的法国传教士

战场形势对比

自从北圻事件以来,法国的援兵陆续抵达,1883年12月,孤拔率领法国军队6000多人从河内乘轮船往山西进发,清朝军队节节败退,并且伤亡惨重,山西、扶良、北宁相继失守,到公历1884年3月15日到17日三天之内,法国军队势如破竹,连续击败中国军队,取得谅江、郎甲等地,郎甲连接着北宁和安世,可以说是军事重地,当北宁的军队退守到太原的时候,也抵挡不住法国军队的袭击,太原相继失守,可以说北圻境内桂军全线溃败,滇军也相继后撤,法军在北圻完全得势,还派军舰到厦门一带示威,法国殖民主义者气焰嚣张地在巴黎的报纸上说:“法所用东京兵饷,欲向中国取偿,并风闻将取海南作质。”

中法战争“不败而求和”其实是明智的

法国当时拥有的铁甲舰是我们还没有的

1884年7月7日,法国海军部命令孤拔准备派军舰前往福州和基隆,8月1日,孤拔奉令进攻基隆,立即派副司令利士比带部分军舰抵达基隆海域,并进攻了基隆炮台。1884年7月,法国的舰队又来到闽江,扬言攻取福州,清军在毫无准备之下,

被击沉军舰7艘,死伤4000余人,马尾船厂遭到重创,马江之役中国损伤惨重。

1885年2月初,法军还疯狂地向潘鼎新所率领的广西军发动猛烈地进攻,连续攻陷多座城池,潘鼎新舍弃了谅山、镇南关,退守龙州,中法交战以来中国可谓是节节败退,法国的军舰更是在中国东南沿海以及台湾地区横行无忌,台湾也受到了攻击。负责前线军事的钦差大臣彭玉麟在奏报中说:“诸军气馁心离,军民多怨,目前边事益难。”

而且

当时的清朝政府四周边境危机四伏,法国并不是唯一对清朝有侵略企图的国家,中法战争如果进一步扩大态势,很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引起边境的连锁反应,将更直接地威胁到了清政府的统治,对于本就是在风雨中勉强求存的清廷来讲得到的将是致命的打击。

所以“乘胜即收”反而是明智之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