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茶语:虞美人映白牡丹

夏至茶语:虞美人映白牡丹

夏至节,去茶斋的路上,看到山下的虞美人娇艳地开着,我不由得驻足观赏。

虞美人吐红挂翠,极像罂粟花,但没有罂粟花的浓香。它开得袅袅娉娉娇无力,姿容大有中国古典仕女的风韵。《花镜》里描述虞美人:“单瓣丛心,五色俱备,姿态葱秀,常迎风飞舞,俨如蝶翅扇动,亦花中之妙品。”

我初读虞美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后来了解《虞美人》的词调,原是唐代吟咏虞姬的教坊曲,因缠绵旖旎,才被文人推崇,然后成为著名的词牌名。虞美人是花中的妙品,按韵填词的词牌《虞美人》,更是词中的婉转妙音。

有人说,垓下之战的虞姬,听完项羽的慷慨悲歌,挥剑挽歌,舞罢自刎。

一代美人,香消玉殒后,鲜血上开出了虞美人花。

我回到茶斋,虞美人的艳丽藏悲,娇媚含怨,仍挥之不去。这首美人曲,从唐代一路逶迤而来,一唱三叹。我的意识仿佛穿越到唐代,看到有美人怀抱琵琶,葱白的手指,轻拢慢捻抹复挑,轻吟浅唱着虞美人。一曲又一曲,美人的黑发渐渐成雪。女人的年华是经不起寂寞弹唱的,弹着弹着,就老去了。

夏至茶语:虞美人映白牡丹

有一种茶叫白牡丹,却是新茶“银装素裹”,形似花朵,不惧时光流年。即使老去,也会变得香气迷人,汤如朝霞。

唐代的美人,渴望像茶一样在弹唱中老去。茶的老,不是红颜劫灰,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唐代卢仝七碗诗里有“五碗肌骨清”,他说,当茶喝到第五碗,你的肌骨就会变得清灵美丽。果真如此,美人们不仅应该像茶,更应该喝茶,茶中自有心颜如玉。

白牡丹茶,传说是由白色的牡丹花变成的。类似的传说有点牵强附会,大多不可信。

白牡丹,其实是政和、福鼎的大白茶品种,采摘春季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不炒不揉,经萎凋和低温干燥而成。它以灰绿色的叶片夹着银白色的毫芽,形似花朵,冲泡之后绿叶托着嫩芽,宛若牡丹的蓓蕾初开,故名。

夏至茶语:虞美人映白牡丹

昨天品的白牡丹,是当年的新茶,一芽两叶,呈白褐黑三色,干茶细嗅有雨后草甸的清香。我用高温水冲泡,开汤几无颜色,茶汤微苦,入口有津,香若野菊,淡香气雅。

又泡一款五年陈期的白毫银针,干茶无香,芽毫肥壮,年轻时的银白毫色,已转微黄。开汤橘黄油亮,入口甜润,回甘悠长,杯底和茶汤的香气清雅,如梨花初绽。这样的茶,温品尤妙,香更浓,甘益甚,如啖秋梨。

清晨几枝红花,昨日一席白茶,绚烂和素淡,不过在一水之间。如果在繁华落尽、华鬓染霜时,内心还能安之若素、啜之淡然,未尝不是一种人生的通透和醒悟。

仔细想想,世间没有多少事物能像茶一样,青春时素淡,经过跌宕的沧桑流年,在水中还能泛出本真的醉人红颜。

白茶的素白味淡,来源于简单环保的加工方式。不炒不揉的茶,保持了年少时的清浅笑靥,素朴纯真。三五载的陈化,青涩的草香褪去,渐渐滋生了让人心动的情愫,仅仅是这淡淡的秋梨香,就清凉甜润得让我无法相忘。

我多次品过原政和茶厂出口的一款老白茶,陈期已过三十年,叶片黑红,已碎片化,水沸瀹之,色深红,汤油亮,入口粘稠甘甜。前五水,木香、粽叶香、药香融为一体。后五水,越饮越甜,以木香和粽叶香为主,但淡淡的沉香和药香,仍会渗透其中。十水后,老茶品饮特有的汗感,喉咽部的清凉感,茶汤入腹的温暖感,老茶饮完的饱胀感,同时具备且表现得淋漓尽致。

“质有余也,不受饰也。”我感觉孔夫子的这句名言,最适合形容白茶之美。它出身简单、清寒,没有虞美人生来的炫目灿烂,清淡的时光里,它如清水中的芙蓉,以一叶之微,淡然直面岁月的雕琢。

夏至茶语:虞美人映白牡丹

本文由尔雅慢生活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