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岳将军在长沙会战中为何能数次打退日军?

自在由心


首先需要说明一个无神论观点,薛岳既不是战神也不是军神,就是个很普通的高级军人,国民革命军二级陆军上将,是人不是神!万家岭之战和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一方面得益于指挥得当和中国军民依托有利地形殊死搏杀,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对手的失误。

第一个方面已经被无数朋友旁征博引的证明过了无数次,笔者不在此赘述,重点从日本的角度去谈谈其失利的原因。

翻遍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整整100年间中国近代战争史,不难发现,中国军队在与外军的大兵团作战、战略会战中几乎没有一次胜利的记录。20世纪30年代,还没有完全从军阀割据纷争中完全走出来、军令政令都不统一的中国军队跌跌撞撞的与世界一流军队——日军交手。从1931年抗战爆发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这些年里,但凡是被日军锁定的中国城市,几乎都难逃陷落的厄运。一盘散沙状态下的中国军队一败再败。

但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战术而是战略!从这个意义上说日本的失败是败在了战略的错误之上。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为节点,之前的中国军队之所以一再丧师失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战略不对头,没有从“以夷制夷”这个统治中国政坛半个世纪的思维困境中走出来,过分依赖所谓的国际公理,而不是认真团结内部。而日本以1937年卢沟桥事变为节点,之后的日本战略开始失策,错误的以为凭借强大的武力三个月就可以征服一盘散沙的中国。但是三个月的淞沪会战中昔日派系林立的中国军阀突然集体出现在上海,枪口一致对外,令日本人痛苦的意识到即便是一盘散沙的中国也有不屈服的意志。

于是淞沪会战一停,日本人开始了对国民政府的政治诱降和劝降。但是中国政府虽然身子软嘴巴却贼硬,在日本一系列停战条件面前大声说不。恼羞成怒的日军接连发动三场会战,将中国政府从南京一路赶到重庆,几乎沦为一个地方政府。

南京大屠杀和规模空前的武汉大会战,中国军民伤亡以百万计,政府仍然没有丝毫屈服的迹象,血肉筑起的城墙反而更加坚固!武汉会战后的中国虽然经济、军力都达到空前枯竭的状态,但是由于国际援助还是保持住了坚持战争的力量。而深入中国腹地的日军,特别是驻扎武汉的日军第11军陷入了中国军队第3、5、9战区100余万大军从东、北、南三面包围之中。

日本人开始调整战略战术,不再单纯的搞政治诱降,而是以军事打击在他们认为是以中央军为主体的中国军队,以为消灭或重创了中央军就可以瓦解中国赖以战争的国家机器,从而达到逼降中国政府的目的。同时为了打破中国军队的战略包围,第11军司令冈村宁次自1939年3月起先后发起南昌会战、随枣会战,虽然夺取了南昌,但是并没有有效打击中国军队,特别是中央军。于是随枣会战战火刚熄,冈村宁次又将打击目标放在了南面拥有中央军部队最多的第九战区。

就这个意义而言,日军进攻长沙的目的并不是真的要夺取长沙,而是要沉重打击中央军。于是冈村宁次率10万大军兵分三路从湘北、赣北向以长沙为总目标扑来,企图将第九战区部队一口鲸吞。第9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上将指挥所部24万人马依托三湘大地的河湖水系节节抗击,等到冈村宁次的三路大军精疲力尽的推进到长沙城下时,突然发现有8个师的中国军队严阵以待,而两翼也有大量中国军队运动。冈村宁次意识到后劲全无的日军不可能再有太大的作为,弄不好还会被中国军队切断后路,一座长沙城和10万大军的命运相比显然微不足道。于是,冈村宁次下令撤退。

第一次长沙会战日军没有达到目的,冈村宁次认为是兵力分散行不成合力,因而收效甚微,同时由于在之前的两场大战中消耗过多,力量削弱。但是冈村宁次没有想到的是,战争毁灭一批人又造就一批人正是此时中国军队的真实写照。经历一系列丧师失地的中国军队逐渐稳住了阵脚,政令军令开始捏沙成团实现统一,特别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逐步形成,大受鼓舞的中国政府和军队不再只是一味儿的退却。薛岳在战事最激烈的时候曾违抗中央下达的撤退命令,誓要与长沙共存亡,将湖南变成抗日战场的一面不倒军旗。而日军方面特别是狂热的战争分子还依然幻想以强大的军事打击逼降中国政府,丝毫没有顾及到越来越差的战争潜力!

冈村宁次因为1939年发动的三场战役收效甚微被调离11军,但是其后来的继任者园部和一郎、阿南惟几、横山勇无论是战略水准还是战术技能均远不如冈村宁次,只知道一味儿的死打硬拼。第11军这支日军在华最大的机械化兵团、悬在中国陪都重庆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在他们的摆弄下力量越来越弱。园部和一郎曾率部一度打败第五战区,占领了宜昌,但是极大的拉长了第11军的战线。这就直接导致继任的阿南惟几在发动第二次长沙会战时虽然一度攻入长沙,但是因为宜昌告急不得不吐出吃到嘴里的长沙城回救宜昌。而负气的阿南惟几带着仅有的8万兵力紧接着又发动第三次长沙会战,不想在长沙城下险些被薛岳包了饺子,在把5万多日军尸体和伤员丢在北起新墙河,中经汨罗江、浏阳河,南至捞刀河这些河湖港汊烂泥地里后,阿南惟几率残部撤出了战场。

所以,薛岳能打退日军的几次进攻,绝不是什么战神附体,也不完全是依靠军民战力和地理优势,同时也有日军战略失误的短板。


20世纪战史大揭秘


长沙会战一共打了四次,第四次国军失败,丢了长沙,提问应该是指前三次胜利,那咱们就来聊聊前三次长沙会战。



第一次长沙会战,发生在1939年9月。这次会战,日本的目的并不是占领长沙,而是想消灭第九战区的主力部队。当时,日军兵力部署相对分散,打算同时对第九战区的几支精锐发起攻击,如果兵力不足,就用强大的火力来弥补。

这一战,第九战区比较早就判断出日军的战略意图,于是提前破坏公路和铁路,同时在交战中尽可能迟滞日军的行军速度,使日军的重火力部队无法快速通行。总之就一个字——“拖”,和日军慢慢磨。

最后,日军只好撤退,国军赢得了第一次长沙会战的胜利。

第二次长沙会战,发生在两年后的1941年9月。这一次,日军准备充分,战略目的明确。战前,日军吸取第一次长沙会战的教训,实施了一连串欺骗手段,没有让第九战区提前发现日本的兵力调动和战略意图。

作为战役的国军指挥官,薛岳也确实大意了,基本还是不变应万变的态势,仗还没打,就已经落了下风。所以,当日军开始进攻后,国军十分被动,新墙河一线的部队配置没有后援,没有纵深,被日军突破一点后就全线崩溃。新墙河防线后面,更是一马平川,难以防御。不得已,薛岳指挥第九战区司令部退出长沙,省城沦陷。

不过,日军持续作战,尽管士气旺盛,但也过于疲劳,后勤补给也有点供应不上。更重要的是,国军的援兵到了,以第74军和粤军第2军为首的精锐生力军赶到第九战区,并在第一时间开始反击,迫使日军退出长沙。我军收复长沙,取得第二次长沙会战胜利。

第三次长沙会战,发生在1941年12月底。这一次,薛岳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很早就得到日军要再次进攻长沙的情报,于是做好备战,枕戈待旦。

薛岳的计划是,第一步,第一线部队逐次抵抗,步步后撤,不往正面撤退,而是退向两侧,让开中间,让日军长驱直入到长沙城下;第二步,用长沙坚城消耗迟滞日军主力;第三步,所有部队从两侧包抄过来,围歼日军于长沙城下。这个战法,就是著名的“天炉战法”,用长沙这个天炉,吸引并烧死日军。 具体部署如下:以第10军和第73军固守长沙城防;待日军主力进抵长沙后,以第19,27,30三个集团军加上第99军的优势兵力,由株洲、浏阳、平江等地全线出击,从东、北、南三个方向会师长沙城下,围歼日军。

日军果然中计,在长沙城下损失惨重,怎么也打不下长沙,中国军队则在日军侧后方全线出击。日军指挥官阿南惟几不得已,下令全线撤退。日军惨败,我军取得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

1.任光椿:《长沙会战纪实》

2.黄勇:《薛岳传》

“许述工作室”核心成员查佳峰主答


脑洞大开的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不懂的人,不要胡乱评价抗战历史。

长沙会战一共有四次。

第一次大体是平手。

第二次是接近于败仗,国军伤亡很大,主力部队很多被击破,但日军也没有实现战略目标。

第三次是大胜,日军伤亡惨重,狼狈撤退。

第四次是惨败,国军丢失长沙。

第四次长沙保卫战可以不用提,因为有着太大的特殊性,处于豫湘桂会战的长衡会战。

日军为了长衡会战,集中51万主力。

知道51万主力是什么概念?

冈村宁次发动51大扫荡,打垮了八路军冀中根据地10万人枪,只出动了2万多日军。

第四次长沙保卫战,日军使用兵力太大,长沙是招架不住的,沦陷是必然的。

战前侵华日军司令部也认为:此次兵力比以往增加很多倍,打下长沙不成问题。

第二次长沙保卫战打得不好,主要是日军突然变阵,放弃两翼包抄战术,而采用重兵团中央突进。以往日军以2个联队对付国军1个师,1个旅团对付国军1个军。这次用1甚至2个师团夹击国军1个军,后者自然招架不住。

但这种打法也有巨大的缺点,就是难以对国军进行歼灭战,而且会被国军层层阻击。这也是日军最终没有占领长沙的原因。


第三次则完全是胜仗,无论战略还是战术,都是国军大胜,胜利的很辉煌。日军参战12万,伤亡约2万人。

知道2万人什么概念?知道百团大战歼灭多少日军吗?萨沙知道,但我能说吗?当然不能。

总体来说,长沙保卫战打的不错。要知道,在长沙保卫战之前,日军可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即便是台儿庄,打赢了了以后没多久还是要被迫放弃。

而长沙从1939年第一次保卫战开始,直到1944年才沦陷,坚守了整整5年之久。期间导致日军伤亡总数至少超过6万人。

如果有人说这不是胜仗,请举出抗战1944年前任何军队打的更好战役的例子。

只有你们能说来,萨沙就服你。

萨沙最后想问一句,污蔑为了祖国和日寇血战,抛头颅洒热血的国军英烈,你们就不感到一丝丝惭愧吗?


萨沙


很多人都将长衡会战长沙沦陷放到长沙会战中来,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长沙会战是是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围绕长沙发生的三次大规模的攻防战,长沙会战也叫长沙保卫战。

而长衡会战又称湖南会战,是豫湘桂会战中的一部分,发生在1944年5月底到9月初。

所以,题干中说薛岳在长沙会战中三番五次打退日军是正确的,毕竟在三次长沙会战中,日军并没有占领长沙。

长沙会战为何能数次打退日军呢?今天,纵横就来聊一聊,长沙保卫战究竟如何取得胜利的,当然是彭中华起到的关键性作用啊!抖个机灵,开个玩笑。

抗战战场进入相持阶段,日军投入规模并不大

1938年武汉会战是一次重要的标志,在日军接连发生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大型会战后,日军急需调整,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日军疲于征战,尽管占领的这几个城市,但是日军依然付出惨重的代价,其中在武汉会战中,日军还能投入30万军队,但是死伤25.7万人的代价,也并不能是日军所能承受的。

在武汉会战后的华中战场,日军的攻势明显放缓,大多数是试探性进攻,如果中国军队一触即溃,则对该地区进行占领,如果中国军队顽强抵抗,则退回日占区。毕竟全面开战一年,日军的战线拉得太长,无论是兵力、无力还是财力都严重不足。

第一次长沙会战中冈村宁次率领的第11军的10万余人,根本就是趟趟水,手笔相对武汉会战来说小多了。

第二次长沙会战是在1941年9月份,日军还是12万余人,只是比第一次多了两万人,进攻也是试探性的,并不是必须攻下长沙不可,主要还是看看重庆国民政府持续抗战的决心。

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在1941年12月份到,日军同样是12万人,和第二次长沙会战时间紧密,人数相差不多。

在此阶段,中方人数基本是日本的二点五倍多一点,人数上还是占有优势的。

长沙的地理优势让中国守军开始站住脚跟

其实国军如果只是2.5倍的话,也未必能挡住日军,按照白崇禧的说法,国军只有六倍于日军才能开战,事实是说国军的战士素质和武器装备都不如日军。

然而,长沙的地理位置却给了中国军队很好的防守优势,国军和日军最大的差距实际上还是武器装备的差距,其实日军的战术也高明不到哪里去。凭借先进的炮火打击,国军阵地一触即溃,尤其是重火力的打击,更是日军猖狂的资本,但是这一切在离开海岸和江河后变得失去火力支援。

所以,到长沙会战的时候,尽管日军依然有空中火力支援,相比淞沪和武汉会战时,还是差了很多,尤其是长沙地区,河道纵横,道路泥泞,使得日军的重火力装备运输困难。

薛岳将军指挥有方,国军尽是精锐

上面说了天时地利,此时不说人和显然有点说不过去了。

在三次长沙会战中,尽管压力十分巨大,薛岳将军也存在失误的地方,但是薛岳的确是一个很厉害的高级指挥官,国军中能够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人,其实并不多,这也是在以前的抗战中,国军一败再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薛岳作为保定军校学生,肚子里还是有点真才实学的,尤其是第三次长沙会战中,薛岳创造性的开创了天炉战法,给予日军沉重的打击。

当然,除了薛岳将军外,参与长沙会战的国军也都是精锐之师,中央军的王牌都在其中,一旦长沙失守,将会使得老蒋的重庆政府少了一块硬一点的挡箭牌,其中王耀武的第74军抗战国军中最能打的部队。


史论纵横


有网友问:薛岳将军在长沙会战中为何能数次打退日军? 日军三番五次攻不下长沙,原因是什么?我先说说三次长沙会战的我国军队部署,就能分析出薛岳战术的精髓所在。

在第一次长沙会战,武汉地区的日军,分驻江南、江北,与我国在该地的重兵对峙,若组织较大规模的进攻,最多可抽出一半的兵力且持续作战时间也不会太长。因此,决定诱敌深入,并且在长沙以北地区,即对敌进行反击。

具体战术就是,我国军队,以湘北方面利用既设数线阵地,逐次抵抗,换取时间,消耗敌人。如敌进入第2线阵地时(汨罗江一线),应以幕阜山为根据地,猛袭敌之侧背;万一敌进逼长沙时,应以预伏于长沙附近及其以东部队,内外夹击敌人。

1941年,第2次长沙会战,日军根据1939年9月向长沙地区进攻,因兵力分散而受挫的教训,确定这次进攻须增加兵力,使用齐头并进相互策应的作战方法寻找守军主力作战。日军第11军4个师团又5个支队、于9月初即向岳阳、临湘以南的新墙河北岸地区呈横式进行集结。

我国军队的战术还是,在湘北方面,则诱敌主力于汩罗江以南之金井、福临铺、三姐桥以北地区,反击而歼灭之。

第9战区也集结了13个主力野战军,多个游击队作用的挺进支队,还有4个炮兵团又2个炮兵营,在兵力上处于绝对优势。

在湘北正面新墙河由西向东至幕阜山的第一线,部署第4、第58两个军;在第二线的汩罗江两岸,部署了第37军;在长沙与浏阳之间部署了第26军;在主战场的西侧湘江两岸部署了第99军;在主战场东侧的山区部署了第20军;以在江西省分宜、新余地区的第74军作为预备队。再次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口袋阵。

为了策应香港作战,牵制第9战区的部队南下,日军又发动了第3次长沙会战。我国军队战术是在敌攻向长沙地区时,主力以粤汉路以东的幕阜山、九岭山区和粤汉路以西的湘江沿岸水网地区作依托,一部利用新墙河、汩水、捞刀河、浏阳河,进行正面层层抗击,并破坏这一带的道路和桥梁。当日军进攻至长沙附近,兵力已经分散,补给线随之延长,部队己很疲劳将返回时,第9战区则以机动部队从正面进行反攻和追击。

3次长沙战役的精髓有几个,一个是地形合适防御,一个是我国精锐主力部队云集,几乎所有优良武器都在这里,而且是重点补给地区。一个就是日军投入的兵力不够。


深度军事


武汉会战、广州战役结束意味着中日进入相持阶段。其主要原因就是日军的进攻达到攻击顶点,中国军队在调整整顿后,战力可以维持平衡。我们借此即可分析抗战相持阶段的一系列战例。

1、日军到达进攻定点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提到攻击顶点。所谓进攻的顶点是指攻者因战线扩大,补给线延长、物资缺乏等原因,进攻能力达到最大限度的那一点

日军占领武汉、广州后,对日军而言,集结大兵团进行大规模攻击困难很大,对于中国军队而言,空间换时间战略基本达成。所以总结战例发现

相持阶段胜负相当

1939年:南昌战役,负。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胜。桂南会战,平。

1940年:五原战役,胜。枣宜会战,负。豫南会战,胜。

(长沙会战)

1941年:上高战役,大胜;中条山战役,大败;第二三次长沙会战,胜

1942年:浙赣战役,平;鄂西会战,胜。

1943年:常德会战,胜。

通过相持阶段的重大会战会发现,如果一方没有大规模生力军抵达(如豫湘桂会战日军的集结兵力),很难取得重大战果。在双方判断都较为正常的情况下,基本就是日军攻击,中国军队拉长纵深,在消耗敌军后,进行反击,恢复到战前状态

三次长沙会战无疑都是如此。

2、中国方面作战决心与战术正确

中日实力对比消涨是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毕竟战争是能动性与偶然性非常集中的领域。

中国军队能取得长沙会战的胜利和能定性有很大关系。

薛岳在武汉会战南线、兰封会战都已经负责方面作战,取得不小的战果,是优秀的将才。

在长沙地区,因地制宜,摸索更适合的战术。最终以“天炉战法”问世。

(第三次长沙会战)

而且湖南是重要的产粮区,得失对国府非常重要,守住湖南的决心也特别大。

后者能提供更多的兵力装备;前者能使之更有效发挥性能

如此情况下才取得长沙战役的胜利。

(薛岳)

总结:

在日军到达进攻顶点后,中国军队统帅部有强大的作战决心与物质准备,再采取合理的战略战术,是能挡住日军进攻,甚至取得胜利。

但准备不足与战略战术不佳,结果就是中条山了。

参考文献:

赵楚.《王子壮日记》中的宜昌沦陷始末[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9(01):7-10.

钟健. 蒋介石与抗日战争几个问题之研究[D].浙江大学,2016.

张云.淞沪会战研究述评[J].军事历史研究,2014,28(03):75-83.

隆鸿昊. 抗战时期第九战区军事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

陈红民.略论抗战相持阶段国民政府的军事战略——以南岳军事会议和长沙会战为中心的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6):105-112.

曾景忠.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研究述评[J].抗日战争研究,1999(03):77-101.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长沙会战是国民党军在抗日战争当中,歼敌数量最多的一次会战,时间跨度从1939年到1944年,在长沙这个地面上,在国民党军名将薛岳指挥下,共进行了4次长沙保卫战。

其中1至3次长沙保卫战,我军都在薛岳将军的指挥之下,利用敌军的后勤补给不足,利用敌人的骄狂之心理,精心策划,精心布置,特别是第三次长沙会战,薛岳给阿南惟几准备了一道大菜,名曰天炉战法,诱使敌军进入长沙城内,之后我军从四面将敌进行围歼,消灭了日寇5.6万之众,沉重打击了一贯以谨慎见长的日军指挥官阿南惟几,致使阿南惟几率领日军残余部队不得不狼狈撤出长沙城。

长沙会战的胜利极大的震摄了日本军国主义高层,战略意义十分重大,同时也使蒋介石在国际上的形象亦增色不小;薛岳将军在我国人民的心目中也真正成为了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


芦嘉玉


自武汉和广州失守后,长沙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长沙东可到广州,南下可直广西,往西可到重庆。长沙也是重要的交通线,蒋介石是打算放弃长沙,但薛岳主张坚守长沙。

四次长沙会战,薛岳指挥了三次,日军三次都没有攻破长沙。进攻长沙的日军第11军也不是吃素的,下辖第6师团、第9师团、第27师团、第101师团和第106师团,指挥官分别为冈村宁次、圆部和一郎、阿南惟几。

我认为三次长沙会战薛岳能打退日军进攻的原因如下:

1、薛岳个人的指挥才能。薛岳毕业于保定军校,作战经验丰富。在武汉会战期间取得了“万家岭大捷”,差点全歼了106师团。长沙会战时薛岳采用了“天炉战法”,相当于诱敌深入,战法得当。

2、国军作战给力。抗战并不是中央军一家出力,薛岳的第九战区有两大王牌,分别是第74军和第10军,两支王牌军被称为“虎贲军”和“泰山军”。除此之外,杂牌军也很出力,如川军杨森的27集团军下辖的20军,军长为杨汉域。


历史军魂


中日双方一共进行了四次长沙会战,言简意赅地说,第一次1939年日军仅占领长沙1天即不得不退出,平手;第二次1940年日军为了救援宜昌被围的13师团,在战役中途反转,其实薛岳亏损;第三次1941年底日军攻不下长沙被反包围,大败。

第四次日军兵力空前 ,薛岳失守长沙,即1944年国民党军队的豫湘桂大溃败。所以三番是有的,五次不到薛岳丟了长沙。



1,湘北战场水道纵横,不利于日军的重装行动和辎重补给,从日本第11军的前指所在地岳阳开始往南,横贯新墙河、捞刀河、汨罗江和浏河四道河流,薛岳发动湖南军民破路毁田灌水,使日军行动较为困难,日军每次攻击到长沙附近时,经常因为补给跟不上缺粮少弹。

2,日军第11军三任司令官冈村、圆部、阿南每次进攻长沙只能集中三个主力师团和若干旅团级支队,一般不过10万人,而薛岳的第九战区所辖嫡系中央军和地方部队约计30万人,日军兵力略显不足。

而到横山勇发起“长衡会战”时,日寇给第11军大量增兵,南犯日军高达10个师团,薛岳确实机会不大。



3,第九战区有权动用第74军和第10军两个王牌部队,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关键时刻顶得上的作用,74军装备精良战意旺盛,尤其是李玉堂第10军的死守长沙,才促成了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

4 ,湖南民众的大力支持,不得不说三湘大地百姓还是彪悍勇武的,到处都有抵抗。薛岳以九战区司令兼湖南省主席,在上面陈诚的鼎力支持下 ,可以有效调动一切力量抗敌,这是其它战区无法比拟的。



5,罗卓英第19集团军在赣北地区神一样的存在,尤其是上高战役彻底摧毁了南昌日军的攻击信心,使赣北日军每次都不能从侧后威胁湘北战场,从而让薛岳放手迎击正面之敌,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罗卓英功在民族。

6,陈诚第六战区的有效策应,第六战区以“土木系”中央军主力为基干驻防鄂西及三峡,也是日寇第11军的作战区域,每当薛岳困难,六战区都会反击当面日军围魏救赵,宜昌又是日军大本营明令确保的,11军两头奔命也是弱点。



虽然第四次长沙会战以失败告终,但是薛岳毕竟坚守湖南大部五年之久,实际上是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的主战场,是积贫积弱之中国“苦撑待变”的功臣,不该忘却。


完全手打,若有同道,点拨关注。


度度狼gg


长沙保卫战是中国历次抗日战役消灭日军最多的战役。它始于1939年,止于1944年。历经四次重大战役。中国军队取得了战略性的重大胜利。阻止了日军占领长沙军事重镇,打通南北交通要道,快速出兵海外,夺取洞庭湖这个中国重要产粮区的战略目的。是薛岳将军奠定他国民党百战名将,中国抗日第一将的巅峰战役。



1939年9月,日军在江西、湖北不断调兵遣将,意图侵犯长沙。国民党政府为保存实力,下令第九战区司令薛岳撤出长沙。薛岳将军反对撤军,仍然命令手下军队继续抵抗。蒋介石于是派出陈诚、白崇禧来劝说。薛岳将军掷地有声:“军人守土有责,不忍轻言撤退。”同时表示他的军队士气旺盛,一定能取得战斗胜利。在将军的坚持下,蒋介石10月2日下达命令,坚守长沙,展开对敌寇反攻,给予猛烈打击。

第一次长沙保卫战战斗开始,薛岳将军下令各部军队迅速进入战斗位置,湖南民众也主动踊跃协助军队作战。而日军由于湖南道路被破坏,机械化部队一时不能进入,导致孤军深入。战斗历时5天,10月6日,在国军猛烈打击下溃败120公里。国军收回战斗之前丢失的新墙河,恢复了之前防御区域。



此后的第二次和第三次长沙保卫战,薛岳将军都取得了胜利。1944年,第四次保卫战由于已经达到战略目的,在国民党中央的命令下,薛岳将军才退出长沙。四次战斗国军总计歼敌10.7万余人。是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长沙保卫战极大的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让敌人清楚在中国土地上无法为所欲为。国际上认识到中国人民的真正力量和潜力,开始把中国视为一个可靠的战略盟友,极大的提升了中国的战略地位,具有重大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

薛岳将军个性刚毅,记忆力惊人,用兵注重谋略。他通晓长沙地理,战场上每一块土地都了如指掌。他战斗信念坚定,每当战役开始,绝不轻易改变作战决定。看到机会他会不惜牺牲,以雷霆之势猛烈打击。毛主席就非常欣赏他,曾在新四军成立时感叹:“我军有了几十个薛岳了”。还赞扬他:“薛岳将军是一个爱国、爱民族的好同志,对西南战略转折有着重要意义”。

他创造著名天炉战法,在预设战场,前期以各种手段消耗敌人,挫其锐气。后期在决战战场,用优势兵力,对敌反包围进行歼灭性打击。因敌之变化而变化,如炉炼丹,故名天炉战法。在前三次战役中,日军不出所料“自投天炉,予我融化之机”。其中取得最辉煌胜利的第三次战役歼敌达到5.6万余人。充分体现了薛岳将军杰出的军事才能。


此战后国内国际给予了薛岳将军极高评价。蒋介石在日记中得意道:“此次长沙胜利,实为七七以来最确实而得意之作。”

美国海军部长诺克斯说长沙胜利是同盟国共同之胜利,为打击整个轴心国之胜利。

此战后蒋介石被任命为印缅战区盟军最高统帅,英美宣布废除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同时美国还给予中国五亿美元战争援助。

薛岳将军名垂青史,光耀千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