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真的能解決滴滴打車的安全問題嗎?

在區塊鏈舞臺上,當丑角唱得百無聊賴,手上的萬花筒糊弄不了觀眾時,便是巨頭從幕後走向臺前,並迅速成為行業引領者的最好時機。

月前,幼童的啼哭刺痛了國人的神經,鏈圈立刻出現了“xx鏈用區塊鏈不可篡改為藥品溯源”的推廣語;上週,溫州女孩乘滴滴順風車遇害案”引發社會各界高度關注,鏈圈又被有心人發佈的“xx鏈用區塊鏈解決順風車安全問題”所充斥。

那些“與時俱進”的項目方們,人血饅頭味道尚可?

區塊鏈真的能解決滴滴打車的安全問題嗎?

蹭熱點的鏈上之痛

總有那麼些“XX鏈”蹭著各種熱點,假借區塊鏈的名義,弄著看似高大上的概念,行著圈錢的事。他們套用區塊鏈世界的專有名詞當作圈錢的萬能公式,都快把區塊鏈的定義給玩壞、玩爛了。

什麼去中心化、解決信息不對稱,把信息記錄在區塊上實現不可篡改,追蹤信息真實性……

什麼區塊鏈是去中心化平臺,人人都是股東,共建共享共創共贏,實現區塊鏈核心價值,發展未來社會經濟的核心驅動力……

什麼通過智能合約保證交易安全,解決信任缺失、資源浪費、效率低下……

最後還不忘畫一個自己都夠不著的大餅,宣稱要打造什麼數字社會的烏托邦……

你們這麼玩區塊鏈,區塊鏈同意了嗎?

區塊鏈即使能夠解決信息存儲層面的問題,關於信息本身以及實物層面的事情卻鞭長莫及。雖然區塊鏈技術確實能夠實現被記錄的數據不可篡改,但卻無法保證記錄數據上鍊前的真實性,因為記錄信息的真實性最終取決於記錄信息者。

現在在國內,真正將區塊鏈這項技術付諸應用的案例卻寥寥無幾。研究機構Gartner今年對3,160名首席信息官(CIO)進行了調查,發現僅有1%的人將區塊鏈技術付諸應用。

“區塊鏈”,就是一個被賦予太多不該被承載含義的詞彙,還有些替代詞彙危害一樣大。

比如“去中介化”代替“去中心化”

比如“分佈式”代替“去中心化”

比如“通證”代替“代幣”

這些替代詞彙和原詞都含有不同的定義。但有心人利用這些模糊不清的替代詞,貼上了“區塊鏈”偽技術的外衣輪番登場,收割“韭菜”。

區塊鏈技術毋庸置疑是有顛覆性力量的技術,但也同樣是容易被利用炒作騙錢的好題材。

區塊鏈之殤,加密貨幣之痛

在鏈圈,總有一些想利用區塊鏈各種專有名詞製造新的概念來賺快錢的個人或者公司。風口一來,如同鯊魚聞到了血腥味,一群所謂的KOL跟過來,紛紛標榜區塊鏈來獲利。但是一旦行業出現波折,立刻他們就會棄船或者快速套現離場,畢竟對於他們來說這只是一個“風口”,一個可以揉捏的工具。

但是,區塊鏈不是一個金礦,不應該被利用來一夜暴富。區塊鏈的初衷是來解決社會問題的,不是用嘴,不是用PPT,而是真正的,可落地的應用。

那些利用區塊鏈包裝概念,利用人們的恐懼和希望,搞出各種鏈或者TOKEN來賣,其性質跟造假害人有什麼區別?

別讓概念炒作毀掉了區塊鏈這項技術,這個行業還很新,很多人對區塊鏈還有很高的期待和希望。懇請那些投機者,不要毀了她。我們要的不是一個圈錢的概念,而是一條可以承載道德理念的鏈。

區塊鏈真的能解決滴滴打車的安全問題嗎?我們心裡都已經有了一個答案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