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蒙牛、康師傅上半年吃掉千億市場,憑什麼?

臨近半年報尾端,快消整理發佈《食品飲料上市公司2018年半年度業績排行》以饗讀者。本文共含4組類榜單:休閒食品與飲料排行榜、乳製品排行榜、調味品(及其他)排行榜和總榜。


臥虎藏龍

休閒食品與飲料排行榜中,以營收為依據,康師傅、統一和達利位居前三。以“六個核桃”為核心的養元飲品,在榜單中排名第四。

不過,飲料企業臥虎藏龍。娃哈哈、農夫山泉、華潤飲料、華彬集團、王老吉大健康雖沒有上榜,但從公開數據預估,其營收規模在榜單前四的水準。

伊利、蒙牛、康師傅上半年吃掉千億市場,憑什麼?


以淨利潤為排名依據,達利食品與養元飲品躍居康師傅、統一之上。


伊利、蒙牛、康師傅上半年吃掉千億市場,憑什麼?


以線下門店為主要收益來源的食品企業中,周黑鴨(3.31億元)和絕味食品(3.15億元)淨利潤“緊咬”,進行“貼身搏鬥”。來伊份毛利率下滑,致使淨利潤下滑嚴重(0.37億元,-57.26%)。

三隻松鼠和良品鋪子雖未入榜,但在"競技場"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前者以“創意”奪眼球,後者以“技術 ”穩步發展。二者都在排隊等待“IPO”審查。

上述企業的共同特徵是,它們線下店鋪多佈局在華東、華中和部分華南地區。尚未有企業完成全國一二線城市的全面佈局,這意味著發展的機會。

冰火兩重

乳製品行業依舊保持雙寡頭格局。其中,蒙牛“迎頭上趕”,今年半年度營收首破三百億。伊利則悄然靠近四百億關口。光明乳業營收略有下降。

伊利、蒙牛、康師傅上半年吃掉千億市場,憑什麼?



憑藉“奶粉+保健品”的組合,健合衝上榜單的第四名,其發展道路具有借鑑意義。乳業分析師宋亮曾預測,“未來主流的奶粉生產企業會從單一奶粉生產商向多元營養食品、保健食品公司的發展方向轉型。”海內外已有發展先例,這也是國內另一乳企——澳優未來想嘗試的方向。

伊利、蒙牛、康師傅上半年吃掉千億市場,憑什麼?


奶粉配方註冊制背景下,飛鶴(未入榜)、君樂寶(未入榜)、雅士利業績回暖;但上游行業市場仍舊低迷,幾家含養殖業務的乳企淨利潤在榜單中排名靠後。

值得注意的是,三元股份淨利潤增長迅猛(185.41%),主要原因之一是其完成對法國海外百年食品企業St Hubert的併購。並非個例。越來越多的乳企選擇在海外尋求標的,將海外產品引入中國的同時,試圖打開標的國家及其周邊地區的市場。


一家獨大

調味品及其他類中,海天味業“一家獨大”,無論是毛利率還是營收規模都領先於其他企業。安琪酵母、涪陵榨菜、克明面業各在其細分品類領域佔據“龍頭”地位。

伊利、蒙牛、康師傅上半年吃掉千億市場,憑什麼?

不過,多家調味品企業面臨營收增長放緩的“尷尬”。部分企業選擇在調味品之外,進軍其他領域以尋求突破。例如安記食品,它近日完成對經營範圍的擴大,新增糕點、糖果和固體飲料等製作與銷售。

伊利、蒙牛、康師傅上半年吃掉千億市場,憑什麼?


總營收:2062億

由於萬洲國際和新希望六合多業務經營,且加工食品部分的數據並不全面,故並未納入榜單。不過,仍有部分數據可供參考:萬洲國際肉製品業務上半年營收403.21億元,同比增長6.9%;新希望六合屠宰與肉製品業務上半年營收107.21億元, 同比增長2.03%。

納入統計的46家上市企業上半年合計營收約2062億元。其中,伊利、蒙牛和康師傅半年度營收達300億規模,三家企業合計營收過千億,佔納入統計的合計營收的50.9%。統一、達利、光明乳業營收達100億規模,200-300億規模出現斷層。

半年度淨利潤方面,伊利達30億規模,海天達20億規模,蒙牛、達利、養元和康師傅則在10億規模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有6家企業錄得虧損,最高虧損達10.66億(聖牧);2家企業成功扭虧為盈,分別是雅士利和貝因美。

伊利、蒙牛、康師傅上半年吃掉千億市場,憑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