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2年中国移动医疗行业预测分析

2018-2022年中国移动医疗行业预测分析

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支持

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医疗联合体要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加快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共享、业务高效协同,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服务,推进“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推动构建有序的分级诊疗格局。

(二)发展前景好

“看病难”是我国主要的社会矛盾之一,其原因在于医疗资源总体不足,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而且,有限的医疗资源又分布不均衡,80%在城市,20%在农村。而且由于体制和分配上的原因,各科室专家大都集中在大医院里,小医院医疗力量相对薄弱,看病住院的患者门可罗雀。

移动医疗是解决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有效途径。网络的发展和影像技术的发展,使普及移动医疗在基层城市医院的应用成为可能。并且随着我国国民对医疗消费支出的增加,更多形式的医疗服务会相继出现。

移动医疗,改变了过去人们只能前往医院“看病”的传统生活方式。无论在家里还是在路上,人们都能够随时听取医生的建议,或者是获得各种与健康相关的资讯。医疗服务,因为移动通信技术的加入,不仅将节省之前大量用于挂号、排队等候乃至搭乘交通工具前往的时间和成本,而且会更高效地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变治病为防病。

(三)“互联网+医疗”打造移动医疗信息化管理模式

随着医疗信息化近年来的迅速发展,医疗技术与就医服务水平都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越来越多的大型现代化医院开始利用信息化大幅度提升了医院的服务能力,优化就医流程,增强管理效率,从而使医务人员在单位时间能够提供更多的服务,让病人轻松就医。

推动医疗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医疗管理理念来说,随着多项医卫信息化政策的出台以及医改的不断深入,老龄化问题得到关注,促使医疗管理的理念从以“治疗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过渡,因而对医疗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在客观上为其深化应用提供了更丰富的可能性。

二、不利因素

(一)平台良莠不齐,隐私难保证

移动医疗APP平台建设良莠不齐,大部分医疗资源难以核实,医生资质信息存在不完整、不规范现象,造成患者的不信任。同时由于互联网时代隐私泄露现象泛滥造成了患者对个人健康隐私信息泄露的普遍担忧,而移动医疗APP在这一方面也暂时未能提供确切的保证和有效的做法。

(二)APP应用本身存在较多风险漏洞

移动医疗APP等新业务在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同时,其移动端所流通的众多用户个人信息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安全风险,APP本身常常面临着如应用破解盗版、敏感页面的劫持钓鱼攻击、恶意病毒及广告植入等风险威胁。通常在用户不知情或未授权的情况下安装、运行的程序,出现恶意扣费、信息盗取、传播垃圾信息、诱骗欺诈等违法或流氓行为。

(三)互联网医疗监管缺位

目前移动医疗企业缺乏准入规范、医生诊疗规范,导致患者信任难以建立。

(四)传统医疗机构改革动力不足

医疗资源总体供不应求,医院信息体系相对封闭,导致医疗机构改革缺乏动力。

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预测

2014年我国移动医疗的市场规模为28.4亿元,与2013年22.1亿元相比,同比增长28.51%;随后移动医疗市场迈入高速增长期,2015年市场规模达42.3亿元,2016年市场规模达71.8亿元,2017年市场规模突破百亿元,达125.3亿元。

我们预计,2018年我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207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51.88%,2022年将达到1,100亿元。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预测

2018-2022年中国移动医疗行业预测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