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澳大利亚少数民族及原住民文学学术研讨会在贵阳召开

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承办的"口头与书面文学及其它——中国与澳大利亚少数民族及原住民文学"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贵阳孔学堂举行

盛夏七月,群聚黔城。7月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主办,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承办的"口头与书面文学及其它——中国与澳大利亚少数民族及原住民文学"学术研讨会在秀美的花溪河畔孔学堂第二会议室举行。

中国与澳大利亚少数民族及原住民文学学术研讨会在贵阳召开

昆士兰大学教授、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院士(团长)大卫・卡特,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执行主任克里斯蒂娜・帕罗林,科廷大学教授、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院士金·斯科特,太平洋地区濒危文化数码资料档案馆悉尼分馆馆长、研究员阿曼达・哈里斯,悉尼大学高级讲师赵晓寰,格里菲斯大学高级讲师斯图尔特・库克;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学部委员朝戈金,外国文学研究所理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徐德林,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莹,民族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刚,民族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赵元昊,国际合作局美大处处长张丽华,国际合作局美大处项目官员许文锋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贵州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肖唐金主持。

贵州民族大学副校长、人文科技学院院长肖远平,人文科技学院党委副书记马帅、院长办公室主任刘广超、科研处副处长龚德全、对外合作处副处长李莉娅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受邀出席开幕式。

中国与澳大利亚少数民族及原住民文学学术研讨会在贵阳召开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学部委员朝戈金致开幕辞

朝戈金在开幕致辞中他表示,我国拥有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口头文学"财富,其中绝大多数保持了较好原生形态。从多面相维度对"口头文学"进行比较研究是十分有益的,其实践过程具有多民族、多语言、多类型、多面相、多功能的特点,表达形式包括了口头传统与视觉、听觉、肢体等,同时它也是语词艺术、表演艺术、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的综合表现。

中国与澳大利亚少数民族及原住民文学学术研讨会在贵阳召开

昆士兰大学教授、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院士(团长)大卫・卡特发言

大卫・卡特发言。他表示,能够参加这次研讨会感到非常荣幸,相信通过交流一定能够加深双方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分享两国文化蕴含的深层次内涵。

中国与澳大利亚少数民族及原住民文学学术研讨会在贵阳召开

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执行主任克里斯蒂娜・帕罗林发言

克里斯蒂娜・帕罗林发言。她表示,非常高兴能参加中国主办的这次研讨会,人文学者在两国之间的文化理解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到这里来是为了更多地了解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领先研究人员,分享更多关于澳大利亚丰富的土著文化遗产的信息。

中国与澳大利亚少数民族及原住民文学学术研讨会在贵阳召开

贵州民族大学副校长、人文科技学院院长肖远平教授致开幕辞

肖远平教授代表贵州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对出席研讨会的领导、专家、学者表示欢迎。他简要介绍了贵州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的基本情况。他表示,我校一直致力于集众人之智慧,凝心聚力,以新视野、新思维将学校打造成培养少数民族杰出人オ的摇篮,使我国多元的民族文化百花齐放,让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疑聚的中华民族之魂代代传承,永恒不息。贵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省份,蕴含了极为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学资源,不但留存了许多珍贵的民族文学史料和文本,而且拥有丰富发达的民间口头传统,诸如侗族大歌、屯堡地戏、苗族古歌、彝族史诗等口头样式早为外界所熟知。这些口头样式以口耳相传的方式在贵州少数民族间代际传承,蕴含了灵动鲜活的生命律动和深邃旷远的哲理。

肖远平教授表示,本次会议的召开,搭建了难得的学术交流平台,让各位专家学者进一步了解贵州丰富多彩的民间口头传统,特别是会议第二阶段的实地考察,相信能使各位专家更直观地感受贵州人民口传文学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总之,贵州是民族文化的富矿,也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资源的富集地带,期待各位专家一如既往地关注贵州,更希望各位专家能够与贵州民族大学及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在民俗学、少数民族文学领域展开更多、更深入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开幕式后,与会专家学者就"少数民族及原住民文学"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中国与澳大利亚少数民族及原住民文学学术研讨会在贵阳召开

合影留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