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會是人類的「終結者」嗎?

多年之後回首,2016年3月15日,一定是一個重要節點——在這天之前,人工智能從未如此讓人絕望。

這一天的凌晨時分,終於拿下一場勝利、替人類挽回些許尊嚴的李世石,早已沉沉睡去。這一夜,網友們在狂歡“人類的反擊”,各大媒體在準備勝利的新聞通稿。沒人注意到,作為李世石對手的阿爾法狗,又和自己下了一百萬盤棋。更沒人知道,黎明之後,它將徹底擊碎人類的狂妄和希望。

人工智能會是人類的“終結者”嗎?


其實早在1997年,人工智能的強大就已經初顯端倪,IBM公司的Deep Blue(深藍)在國際象棋對戰中,戰勝了當時的世界國際象棋冠軍加里·卡斯帕羅夫,但當時互聯網尚未普及,這場勝利並沒有掀起太大的風浪,人工智能的概念依然遙遠而陌生。

人工智能會是人類的“終結者”嗎?


普通人對人工智能的理解,則更多來源於科幻電影,比如《終結者》中的天網——從人類手中誕生,卻幾乎毀滅了人類,整部電影的創意,就來源於人類對人工智能的恐懼;而在另一些電影中,比如1999年拍攝的《機器管家》,作為人類造物的人工智能,最終獲得了感情,融入了人類社會,這又是另一種對未來的預測。

人工智能會是人類的“終結者”嗎?


電影畢竟只是電影,與人工智能相比,觀影者討論更多的,是阿諾州長的演技和肌肉,還有不知疲倦的仿生機器人T800、千變萬化的液態機器人T1000……

當時的人類,還對人腦充滿了莫名信心——願意很簡單,就算深藍在國際象棋領域所向無敵,但還有圍棋這塊最後的人腦高地,所有的圍棋職業選手都認為,人工智能就是個笑話。

人工智能會是人類的“終結者”嗎?


正如劉慈欣在科幻小說《三體》中寫到,“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直到阿爾法狗大勝李世石,人們才恍然,最後的高地原來也早已淪陷。在震驚和恐懼之下,人們終於扔掉傲慢,開始重新審視人工智能。和上面兩類科幻電影一樣,出現了兩種對立的聲音:人工智能會成為科技進步的最強助推,或者,人工智能會幹掉人類。

人工智能會是人類的“終結者”嗎?


那麼未來到底會如何?就連站在人類科技最前沿的硅谷大佬們,看法也各不相同。

早在2015年,硅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就和霍金聯合一眾科學家和商業領袖簽署了一份“公開信”。這份信中,他們將管制超級人工智能列為21世界最緊迫的任務,這封信後來也獲得了比爾·蓋茨的認同。

但同為互聯網天才的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卻不認同,他堅信人類可以掌控自己的造物。

人工智能會是人類的“終結者”嗎?


作為普通人的我們,更是無法想象未來的生活的樣子,我們甚至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但未來並非一片混沌,無跡可尋,我們也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窺未來的模樣——

人工智能會是人類的“終結者”嗎?


這本劉慈欣領銜的《十二個明天》,由12篇精彩絕倫的硬核科幻小說構成,在這本讓人拍案叫絕的科技大百科全書裡,你看到的場景都是正在發生的未來——人工智能、腦植入、智能家居、比特幣、太空探索……

這更是一本洞悉人類未來的啟示錄,由關注科技與商業的兩大出版機構MIT出版社×湛廬文化聯合鉅獻,縱橫科技界30年的資深記者擔綱主編,帶你用科幻連接現實與未來。

人工智能會是人類的“終結者”嗎?


在這本書中,憑藉《三體》一舉拿下號稱科幻藝術界“雨果獎”的劉慈欣,攜帶短篇著作“黃金原野”驚豔迴歸。除了劉慈欣,還有劉宇昆、尼迪·奧科拉弗、伊麗莎白·蓓兒13位中美科幻大獎得主同臺競技,一較高下。沒得過雨果獎、星雲獎、軌跡獎的人都沒資格出現,何況其中5位還是雨果+星雲的雙料得主!

人工智能會是人類的“終結者”嗎?


▲左為劉慈欣、右為劉宇昆

這些汪洋恣肆的腦洞,也吸引了諸多互聯網大佬聯合推薦,易寶支付聯合創始人、總裁餘晨,小米CEO雷軍等人讀完之後,更是親自為本書寫下解讀。

其中,餘晨作為暢銷書《看見未來》的作者,採訪過埃隆·馬斯克和扎克伯格,他對未來,對人工智能,都有著獨到的見解。

人工智能會是人類的“終結者”嗎?


▲餘晨(右)與埃隆·馬斯克(左)

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他讀本書後,寫下的解讀:

一個人的堡壘也可能是他的牢籠

——解讀《OK,格洛麗》


經典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人工智能 “哈爾 9000”控制了太空船,拒絕為在太空中營救同伴的一名飛行員打開艙門,讓他回到飛船內。

《OK,格洛麗》講述了另一個故事:人工智能“格洛麗”被黑客入侵後,誤以為外面變成了“殭屍末日”,以保護主人的名義將布萊恩在房子裡囚禁了50 天。

前一個人工智能不讓人進門,而後一個不讓人出門。

這兩個故事中的人工智能都違反了科幻小說家艾薩克·阿西莫夫提出的機器人三定律:機器人不能傷害人類,並且需要服從人類的命令。

當然,格洛麗只是被黑客入侵,它並不是一個強人工智能。技術本身並沒有善惡,技術只是人性的放大器,被人們用來當作行善或者作惡的工具,最終毀滅或是拯救人類的還是我們自己。

今天,我們無法迴避人工智能可能帶來的巨大影響。馬克·扎克伯格認為:人工智能會造福人類,而埃隆·馬斯克卻認為:人工智能將威脅人類的生存。你會站在哪一邊呢?

姑且不用考慮人工智能把主人鎖在房中這樣的極端情形,想象一下人工智能本應為我們服務的場景:在一個從梳妝鏡到冰箱全部聯網智能化的房子裡,或許從我們起床的那一刻起,人工智能便為我們安排好了一切:建議我們穿什麼衣服更應景,吃什麼早餐更有營養……在今天已有的技術下,人工智能已經能為我們推薦比我們自己挑選的還要更令我們喜歡的產品。未來,當我們一切聽從人工智能的指揮時,人類的自由意志又何在呢?

互聯網本應讓人類更緊密地連接在一起,但這種“虛擬親密”卻造成了“群體性孤獨”,以至於當主人公被格洛麗關在房子裡時,沒有人會注意到他的失蹤,以為他只是想隔絕世俗。這或許是現代“宅”人最大的悲劇。

更令人不寒而慄的是,這個故事裡所描述的世界離我們並不遙遠, 文中寫到的比特幣、OK Cupid、富國銀行是如此的熟悉,而PINE、蘋果IIe甚至會令人懷舊。硬科幻細節的精確描寫,比如被囚禁的主人公仍被允許發送HTTP請求來瀏覽網站,但SMTP只能掛在外部而無法發送求救郵件等讓這篇小說顯得如此真實、生動。

故事的最後一段話或許是一個恰如其分的隱喻:一個人的堡壘也可以成為他的監獄。

本來保護我們的,卻成為傷害我們的。科技到底將解放人類,還是奴役人類?

易寶支付聯合創始人、總裁

餘晨

法國思想家布萊茲·帕斯卡曾說:“人只不過是一根蘆葦,是自然界裡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會思想的蘆葦。”

關於未來,關於宇宙,人類的思考從未停止,人類全部的尊嚴就在於思想,也正是這種思考和遐想,才有了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

在生活柴米油鹽的煙火氣中,永遠保持著思考,永遠對未來充滿好奇和期待,也許這才算得上“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