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知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卻不知他通過軍功拜將封爵

學過歷史的想必都知道,陸王心學,尤其是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思想觀點,在歷史書中,他是一個傳統的知識分子形象,儒者而已。然而他另一層身份則是因為剿匪、平定叛亂而得以建功立業的哲學家、文學家、軍事家。

你只知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卻不知他通過軍功拜將封爵

王守仁

王守仁 ,字伯安,別號陽明,今浙江寧波餘姚人。生於書香家庭,自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父親是狀元,曾任南京吏部尚書。因此王陽明小時候有足夠的經濟條件來發展自己的愛好,他的愛好經過了這麼幾個階段,先是喜愛寫一些文詞華麗的文章、後又迷戀佛家的禪修、繼又鍾情於道家的長生不老,期間又迷戀上兵法佈陣,把這些都嘗試完之後,最終選擇了孔孟的儒家學說,開始作為一生的追求。

你只知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卻不知他通過軍功拜將封爵

陽明像

王陽明28歲那年,考上進士,開始步入官場,先是在工部督造一些國家項目,後來直言上奏陳述關於西北邊境的建設的八條建議,被提拔到兵部任兵部武選司主事,六品官職。相當於今天的軍隊參謀,職責是根據當時的軍事態勢,及時做出準確判斷制定戰略,風險大,而且辛苦。但這樣一個職位對於研習兵法的王陽明來說,非常合適。這段時期的鍛鍊,為他日後的征戰打下了基礎。

你只知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卻不知他通過軍功拜將封爵

致良知

後來因為得罪明朝大宦官劉瑾被貶謫貴州偏遠之地,龍場擔任驛丞,類似於今天的招待所所長。後來劉瑾被清除,他也迎來了好運,升任廬陵知縣、南京刑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吏部文選司主事。1516年八月,在兵部尚書王瓊的賞識下,擢為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巡撫江西等地。當時江西福建一代的山區,盜匪橫行、搶劫民眾,當地民眾苦不堪言,朝廷派去的軍隊十幾年都不能平定。王陽明到達後,準確的判斷了剿匪失敗的原因,抓出了潛伏在官府內的偷匪內奸,並感召他們為內應,刺探情報。準備了不到半年,王陽明親率精銳一舉擊敗盜匪,斬殺俘虜上萬人,掃清了為禍數十年的江西福建一代的匪患,當地人稱他為神,為他立廟祭祀。

你只知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卻不知他通過軍功拜將封爵

陽明像

1519年,江西的寧王的發動了叛亂,王陽明為了拖住叛軍的行動步伐,為召集軍隊贏得寶貴時間,故意散佈大軍已集結到位,隨時進攻寧王叛軍的勢頭,嚇得寧王半個多月不敢動一步。等到寧王發現時,王陽明已經集結了大軍,並迅速攻佔了南昌,在鄱陽湖一舉殲滅了寧王主力,從發起叛亂到平定叛亂,僅僅35天,不能不說是一場奇蹟。1528年,50多歲的王陽明,前去平定發生在廣西的叛亂,在斷藤峽大敗叛軍,一舉平復廣西 。

你只知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卻不知他通過軍功拜將封爵

陽明故居

嘉靖七年十一月(1529),王陽明病逝,臨終前,弟子問有何遺言,他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路過江西,沿路數十萬民眾跪拜送行,其因軍功進光祿大夫、柱國、新建伯,追贈新建侯,諡文成。萬曆十二年從祀於孔廟。在平定山中盜匪之時,王陽明說過一句名言,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