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崇宁钱漫谈

北宋崇宁钱漫谈

北宋崇宁钱漫谈

崇宁是北宋第八个皇帝宋徽宗赵佶第二个年号,崇宁时期铸有崇宁重宝及崇宁通宝两种,有铜铁两类。其中铜质崇宁通宝有小平钱和当十钱,小平钱直径为2.4厘米,当十钱直径3.5厘米左右。

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宋哲宗赵煦病逝,向太后垂帘听政,起用元佑旧党大臣,不久向太后身患重病,还政于徽宗,徽宗即位初期,为了调和熙丰新党和元佑旧党之间的矛盾,改年号为“建中靖国”,含不偏不倚之意,后来随着熙丰新党迅速崛起,徽宗完全转向新党,改年号为“崇宁”,意为推崇熙宁。

崇宁元年七月新党大臣蔡京入相,随后颁布一系列改革措施,货币政策上加大各地财政上缴朝廷,由于当时各地铜产量少,物价上涨,造成铸币亏本,随即着手大力推行当十铜钱和夹锡铁钱,用以挽救经济和弥补朝用不足,崇宁当十钱孕育而生。

据南宋陆游《家事旧闻》记载,徽宗是宋神宗的第十个儿子,宫中谓之“十大王”,铸造的大钱如用“折”字非佳名,故而称为“当十钱”。

《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三六载,“崇宁二年二月宋廷下令陕西铸折十铜钱并夹锡铁钱,二年九月陕西转运副使许天启第一运乌背折十铜钱五千缗至京,乞自禁中先用,然后颁之四方,从之”。

目前传世的崇宁重宝背“十”铜钱,阎福善老师的《崇宁年间几种铜铁钱铸造时间的探讨》一文中指出为北宋陕西路初铸上供京师的当十铜钱,背上“十”意为当十小平铜钱的使用。同文考证“崇宁重宝”四字为许天启所书,许天启是蔡京的得意门生,新法坚定支持者,陕西路是北宋铜铁钱交易的混杂区域,是蔡京推行新钱的“试验田”。

《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载:“崇宁四年四月,尚书省言,崇宁监制铸御书当十钱,每贯重一十四斤七两……诏颁样于诸路,仍令赤仄乌背,字画分明。”根据史载崇宁通宝应当铸于崇宁四年四月。

《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三六载:“四年六月,广南福建等路更不行驶当十钱,有着兑换于别路行驶,本路更铸小平钱”从本段文字我们可以发现崇宁通宝小平钱铸造时间应为崇宁四年六月,铸造地为广南福建等路,马端临认为“以闽,广系铜去处故也”。鄙人拙作《浅谈福建两广崇宁通宝铸地版》一文中对于小平钱的铸地有专讨,此文不在赘述。

“崇宁通宝”为宋徽宗御书瘦金体,瘦金体是宋徽宗所创的一种书体,铁划银勾极具个性,运笔灵动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为历代书家及历代泉家所推崇!此书体以形象论,本应“瘦筋体”。以“金”易“筋”,是对御书的尊重。

宋徽宗是一个“不爱江山爱丹青”的皇帝,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画家,却是一个非常失败的皇帝,在位期间重用蔡京,童贯等奸臣,极尽奢华堕落,经常忙于艺术研究和古玩典藏,导致江山不稳,在位25年,国亡被浮受尽屈辱而死。

以下是鄙人根据阎福善老师《北宋铜钱》整理制作的北宋崇宁通宝折十版式图谱拓印,望能够帮助泉友对于崇宁版式的收集!

北宋崇宁钱漫谈

北宋崇宁钱漫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