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6年,大西政权在四川遭清军围剿,死伤无数,大西皇帝张献忠也战死沙场。剩余的大西军在张献忠的四个养子、同时也是大西军重要将领的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和艾能奇的领导下进入云南休养生息,后来他们联合南明永历政权,共同抗清。
永历三年秋,孙可望收到南明大臣钱邦芑派人送来的招降书,招降书上承诺只要孙可望投降永历政权,便可被封王。第二年春,南明广西总兵陈邦傅害怕李赤心(李自成的侄子李过,投降明朝后改名李赤心)势力扩张,担心被其吞并,想借助孙可望的势力援助自己,便命令手下私自铸造“秦王之宝”(也就是秦王的王印),假传圣旨,让心腹胡执恭前往云南,封孙可望为秦王,艾能奇、李定国、刘文秀三人为国公。
后来,李定国得知“秦王”并非永历朝廷所封,便与艾能奇、刘文秀商量,准备不接受这个所谓的封号。而身为四人之首的孙可望却想借助“秦王”这个名号压制其他三人,便力劝三人接受这次所谓的朝廷封赏。艾能奇反对说:“我们有自己的军队,本身就拥有王爷的权力,何必再接受朝廷封赏。”李定国说:“我们还没有建立大功,对朝廷的封赏有愧,不该接受。”孙可望对此十分不满,因此四人意见僵持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
数月之后,艾能奇病死,孙可望则独自接受了“秦王”封号,李定国和刘文秀最后还是没接受永历朝廷的封号,仍旧自称将军。孙可望便假借秦王名号,派人前去请李定国和刘文秀,想让他们前来磕头祝贺。李定国不愿意去,刘文秀便劝道:“你前去是因为敬重兄长,你作为弟弟拜见孙可望,礼节上说得过去,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于是,李定国便勉强磕头拜谢。此后,大西军将帅开会商讨大事,孙可望便端坐中间,让李定国和刘文秀坐在两旁的小座上,李定国对此心生不满,终日闷闷不乐,而孙可望也因此心生芥蒂。
后来,永历朝廷知道孙可望接受了胡执恭假传圣旨的“秦王”封号,这对明朝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因为明朝已经有秦王了,而且“秦王”封号尊贵,不是随便封的,朝中大臣对此不知如何办。最后,还是督师堵胤锡建议永历帝改封孙可望为“平辽王”,让佥都御史赵昱前去云南宣封,并封李定国为康国公,刘文秀泰国公。
李定国得知这次封赏出自南明永历帝,便和刘文秀商量准备接受这次封赏。而孙可望已自称秦王,便不愿意接受这个低等级的二字王的称号。孙可望还十分生气地质问李定国:“你之前不接受朝廷封号,如今为何又要接受,意欲何为?”李定国有口难辨,便不敢再接受其封赏,这也让孙可望更加心生疑虑。
事实上,在封王这件事情上的分歧,彻底毁掉了孙可望和李定国的信任,后来二人反目成仇,不但毁掉辛苦建立起来的联明抗清事业,还直接葬送掉了南明永历政权。
閱讀更多 微斯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