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企業如何借力Token經濟打開區塊鏈的大門?

傳統企業如何借力Token經濟打開區塊鏈的大門?

區塊鏈發展到今天,已經逐漸從狂熱走向理性。幣圈“韭菜”們經過一輪輪的收割後,幾乎已經沒人敢“入坑”了,區塊鏈融資市場也趨向蕭條。鏈圈的現狀仍然是沒有“殺手級”的應用橫空出世,技術的開發還需要踏踏實實地坐冷板凳。作為最近兩年大火的熱詞,當前大部分傳統企業家普遍對區塊鏈的理解和認知比較模糊,對Token經濟的認知還停留在發幣的概念上;同時,一批有傳統金融和投資背景的人,在Token設計上也經常陷入一些誤區和陷阱,畢竟傳統經濟與區塊鏈經濟有著迥然的區別。那麼傳統企業如何借力Token經濟來打開區塊鏈的大門,在時代的發展中抓住“藍海市場”的機會呢?

Token經濟又稱為通證經濟,信任經濟。最近,有北大教授表示:區塊鏈最大的創新點,就是所謂的通證經濟。區塊鏈社區是一個全新的組織模式,它從最大化利潤到最大化全體參與者福利,這是一個巨大的改變,值得我們所有人研究和思考。Token經濟模式的玩法體現了區塊鏈的“共識”“激勵”與“去中心化”等眾多思想,幾乎可以說Token經濟代表了區塊鏈的未來。我們梳理了Token經濟商業模式設計模板和10大設計模式,來幫助傳統企業可以快速便捷的設計適合自己業務的Token,提供方法論上的指導。

Token經濟商業模式畫布

傳統企業如何借力Token經濟打開區塊鏈的大門?

(Token模式畫布)

通過Token模式的角度重新解讀傳統產業的數字加密戰略,又結合創新的Token設計原則和自檢清單,利用這樣一套Token模式畫布,進一步業設計創新Token模式的模板和通用方法,來描述Token模式、可視化Token模式、模板化Token模式以及實現Token模式的通用語言。

這個設計模式框架可以作為一種通用語言,它可以讓傳統創業方便的描述和使用Token模式,對照傳統業務套用模板,來構建新的創新Token方案。沒有一種相對通用的專業語言,傳統企業很難系統性的分析和設計Token並創新成功。

Token模式畫布通過8個核心模塊比較簡單明瞭的進行Token模式的描述和分析,可以映射出傳統產業的業務需求和設計Token的邏輯。這8個模塊涵蓋了Token模式設計的主要維度:戰略定位、客戶細分、資產價值、共識算法、入口場景、經濟模型、結構治理和模式運營。對於區塊鏈經濟而言,Token模式就像是一個設計藍圖,可以通過鏈、幣和社區、治理來實現。

傳統企業如何借力Token經濟打開區塊鏈的大門?

(出版行業Token模式畫布示例)

戰略定位:概括出企業的戰略定位、品牌定位和品牌口號,簡稱“一句話”。

傳統產業非常清楚自己的傳統業務的戰略定位和重點,但是不一定清晰在區塊鏈上的Token模式會聚焦在哪個戰略定位?如何與傳統業務的戰略定位進行匹配和協同?

這個定位可能是傳統業務的戰略定位在區塊鏈上的創新設計,也可能是與傳統業務的定位進行互補、協同和錯位。比如傳統業務定位在重資產模式,Token業務則定位在輕資產模式,有效拓展和補充重資產模式的空白和不足,延長目標客戶群的生命週期階段。

在區塊鏈上的業務創新,要打造好自己的IP,也就是Token的品牌故事和Token文化,讓既是用戶又是投資人的消費者一目瞭然併為之心動。要設計一個好的Token,就要通過加密數字市場分析和業務模式重新定義,將品牌定位和業務模式濃縮成一句話,比如主打健康的“健康即財富”,主打積分的“消費即投資”等等。

一個好的“一句話”,可以簡潔明瞭的體現出Token背後的品牌故事,吸引用戶和粉絲進行關注,Token的品牌故事中包裝內容、情懷和創新,又可以濃縮為一個短視頻故事可以引爆,適合Token的推廣和傳播。

客戶細分:定位的目標受眾和細分客戶群體,簡稱“一個人”。

商業的核心是客戶和創新,“一個人”就是要明確客戶定位,研究客戶的需求、畫像和體驗路徑圖,洞察這個“人”的全部。

企業所定位的客戶到底是哪一類客戶?它是什麼樣的細分群體?是如何分級分類的?有哪些差異化?這個非常關鍵。因為要基於定位的客戶細分群體,來進一步分析細分客戶群體的深刻需求和畫像,確定細分客戶的真正痛點,從而詳細的設計相對應的Token模式。

不同的企業對客戶定位策略有不同,目標細分群體也有不一樣的策略。有的企業可能就緊抓一個細分群體小眾市場做下去,有的企業可能是多個細分群體,也有的企業比較複雜。我們整理了以下集中情況:

(1)高端,定位清晰,只做高端客戶,奢飾和尊貴、VIP服務;

(2)大眾,普惠模式,面向大眾市場,定位的客戶群體範圍比較寬泛,沒有太大區別,大眾消費者的需求相對比較一致,比如快消品市場或者消費類電子產品;

(3)細分區隔,針對定位的客戶細分群體有差異化的策略和產品服務,企業用不同維度(比如價值貢獻、區域、行為屬性等)來進行客戶群體的區隔,在A區隔裡面的策略和B區隔裡面的策略是有差異的;

(4)多元化,客戶定位包括多個迥然不同的客戶細分群體,這些細分群體有不同的需求和痛點,對應著企業的多元化業務;

(5)多邊化,定位的是大的場景,比如一個產業鏈,在這個鏈條裡面,既有定位在2C的消費者細分群體,又有定位在2B的商家細分群體,二者又在一個產業鏈的大場景裡面相互融合和依存,這需要一個多邊平臺來進行跨鏈設計。

入口場景:核心需求驅動的應用場景與入口,簡稱“一幅畫”。

Token模式的設計不是為了Token而Token,而是在清晰的戰略定位下,針對具體的目標受眾和細分客戶群體,通過一個核心的場景來體現和解決他們的核心需求和訴求。傳統產業都會有自己的企業或當前產業的核心需求和訴求,尤其是圍繞特定的目標受眾和細分客戶時,比如航運產業對集裝箱運力過剩的核心需求,比如二手車行業對車輛的完整生命週期和保真信息的核心需求,這些核心需求和訴求需要設計一個場景來作為入口和解決問題的場地。

入口場景是抓住核心問題展開設計的,比如針對航運產業對集裝箱運力過剩的核心需求,Token模式的入口場景可以是全球集裝箱共享區塊鏈,通過對集裝箱的註冊和狀態同步實現一個集裝箱運力共享和智能撮合的場景,從而解決運力過剩和有效節約成本。

為了清晰的理解和展現,需要用可視化的方法來將這個入口場景畫出來,能夠模擬出這個場景,包括入口、要素、路徑、流程和代幣等,通過“一幅畫”將模式、用戶需求、應用場景、價值鏈平臺等瞬間展現出來。這幅畫也會是Token白皮書裡面業務模式的展現內容,幫助用戶和消費者快速瞭解應用場景。

資產價值:數字資產的類型和內生價值可視化指數,簡稱“一個數”

資產價值是Token的核心,它是在區塊鏈加密經濟中創造或生產出來的價值單位,用戶主動擁有它並分配、分享持有者利益。價值創造的核心是用戶預期所持有的Token未來可以做什麼/獲得什麼的價值,而且這個Token比別人更有可能性或者更高的價值。這就需要Token與用戶或持有者之間能夠建立持續互動、不斷影響的價值聯繫。

Token的資產價值不同於傳統產業的價差模式,它與產品的成本無關,而是一種基於預期的內生價值,由於供應和預期不同,其資產價值可能不斷增值。不同資產類型的Token,其內生價值也不同。

如果把Token看成一種特定定位特定人群的生活方式場景,那麼通過運營、系統和數據將生活方式和資產數據量化為一個好玩的指數,讓用戶持續參與和互動,並通過這個價值指數分配和分享其預期收益,形成一個價值生態體系。

傳統企業如何借力Token經濟打開區塊鏈的大門?

共識算法:陌生人或產業聯盟達成的共識和實現算法,簡稱“一個共識”。

區塊鏈最核心的創新就是“共識+Token”,Token經濟的核心之一是共識,比特幣是對陌生人之間建立的共識,而傳統產業需要建立的共識是產業的共識,包括產業聯盟內的節點企業之間的共識、產業與消費者/用戶之間的共識,前者是產業聯盟鏈,可以解決價格發現、成本、效率、資金結算等傳統產業問題;後者是消費者公鏈,可以解決消費者信任、主動參與、消費投資、共享收益等新的模式。

共識一般是圍繞Token價值的一個證明,比如使用的工作量證明、數據價值的證明、健康的證明、農產品的可信證明等,也可以是大家共同認可的對Token價值指數的一個證明算法。

“你可以不相信我,但你可以相信代碼。”在這個社區裡面,有核心開發團隊根據產業需求初始達成的共識,有產業聯盟節點討論碰撞形成的共識,也有後來加入節點或者Token持有者參與投票的共識,也有面向消費者或用戶參與投票的共識,這些不同的角度產生或者討論的共識將在一個社區自治的治理結構中形成一種均衡。

結構治理:Token的創始結構、成本結構、流通結構的治理,簡稱“一套治理”。

一個持續穩定的Token需要有一個嚴謹的治理結構,很多Token波動劇烈或者加密代幣Coin上幣後迅速歸零,往往是缺乏一個穩健嚴謹的治理結構。作為傳統產業的Token設計一般會是Token組合,其中會包括一個資產類的Token和一個支付類的Coin,或者有不同的組合,這個組合結構也會影響Token穩定性和持續性。

Token的結構在發行上有兩個:一個是分配比例,從創始人、團隊、顧問和合作夥伴、市場營銷、銷售、研發、流通發售等分配的數量和鎖定、隔離等限制條件;一個是發行節奏,從初始階段到基石、戰投、私募、早鳥以及預售、公開發售等不同階段的發行節奏和數量、條件。用於回購、市場營銷、研發等公共用途的Token,需要在多重簽名的地址或者用智能合約來進行隔離和鎖定。

結構治理意味著要制定規範,Token有一些既定規範,比如參照比特幣的2100萬數量限制、二級市場的交易限制、創始人與核心團隊的鎖定限制等。由於Token貨幣化後可以快速變現,項目團隊的激勵機制可能會扭曲到短期利益變現,因此要設計合理的隔離和限制規範,讓項目團隊與Token持有者能夠保持相對長期的一致性。

經濟模型:Token資產發行和激勵機制的經濟生態體系,簡稱“一個模型”。

Token設計的成功與否,最關鍵的是共識;而Token經濟的成功與否,最關鍵的在於經濟模型的設計。Token經濟既有別於傳統產業經濟,同時又與傳統經濟的核心理論比如博弈經濟理論、貨幣供給理論相關聯,設計Token經濟模型要新舊兼顧。

經濟模型最關鍵的是Token價值總量,傳統產業的Token發行多少最合適?是拍腦袋任性發行還是與傳統產業的經濟價值相結合?

對於傳統產業而言,Token代表著有真實需求的交易行為或者有真實資產的投資行為,這些交易或資產原先受制於傳統產業的交易成本、支付或融資等方面約束而難以有效開展;通過引入Token經濟,傳統產業不僅可以解決自身融資問題,更通過激勵機制激活產業經濟生態。

模式運營:資產模式的團隊、社區的運營和實現路徑藍圖,簡稱“一套運營”。

Token模式的運營核心是團隊,從創始人到核心人員是Token成功的關鍵。核心團隊的背景、資歷、經驗和能力,都會影響到Token價值;而圍繞Token經濟的技術研發、市場營銷、商務銷售、社區運營等人員配備和能力經驗,是運營成功的基礎,也是投資人關心的關鍵。

傳統產業的Token經濟,可能會有不同的產業公司參與運營,或者新成立的公司運營,但關聯的產業公司業務相交叉,這就需要清晰列出運營公司、關聯合作夥伴、戰略合作伙伴等的詳細信息和經營地點以及公司資質或信用,可以更好的增加運營能力的背書。

Token經濟和共識離不開社區,無論是節點企業的社區還是消費者用戶以及投資人的社區,需要進行持續的社區運營比如用戶互動、價值聯繫、應用討論、推薦激勵、糖果空投等,加強社交媒體宣傳和PR宣傳,並通過社區的激勵機制和社區集體行為來帶動用戶提高交易市場流動性。Token運營的另一個關鍵是制定詳盡可行的落地實現的路線圖,發佈項目發展方向的早期藍圖,設計整體的實現路徑計劃,確定關鍵技術和階段里程碑,分階段實施的路線圖和項目進度的同步公示,並進行競爭對手的比較。

傳統企業如何借力Token經濟打開區塊鏈的大門?

Token經濟的10大設計模式

為了傳統企業能夠簡單便捷的理解Token和Token的設計,我們也針對性提煉了10類Token模式,幫助傳統企業快速理解Token的變化和組合,並且可以作為模板來分析和套用自己企業相對應的Token設計。

Token設計模式就是為了讓傳統產業的人可以快速便捷的進行模板化思考和套用,每個模式都對應一個企業的某個業務場景或者需求,而每個產業往往不是隻有一個Token模式,可以混合多種模式的Token實現產業鏈的價值主張。

目前的Token設計模式分為:貨幣類、溯源類、積分類、礦機類、資產類、數據類、內容類、服務類、粉絲類、儲存類等模式,但由於傳統企業和產業的商業模式和業務需求變化迭代很快,一定會不斷湧現出更多更新的Token模式。

貨幣模式:貨幣模式的Token本質上就是數字加密代幣(CryptoCoin),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比特幣(BitCoin),這是大部分區塊鏈項目尤其是1CO項目的必需模塊。

溯源模式:溯源模式的Token主要來自於食品安全的上鍊追溯,是利用區塊鏈的分佈式賬本和數字加密技術,對物聯網採集的食品/農產品數據進行加密上鍊和分佈式儲存,並通過每一個食品鏈條上的節點都通過DApp來公鑰加密確認上鍊,最終通過消費者實現溯源的閉環。

積分模式:積分模式的Token比較特殊,因為積分本身就類似虛擬貨幣,所以很多區塊鏈的Token模式都是在做積分幣。但積分模式的Token不只是積分幣,而是要巧妙設計不同的Token,基於消費者的消費和行為進行吸引、刺激和激勵,進行差異化服務和關懷,並能夠實現預期收益的增長。

礦機模式:礦機模式的Token是一種組合模式,它基於“礦機 幣”的模式,用戶和投資人可以用礦機(專用硬件設備或者DApp軟件)進行挖礦,獲得平臺專屬的數字加密代幣,通過兌換或交易賺取收益。

資產模式:資產模式的Token比較形象,就是一種上鍊的數字資產,既包括實物資產的上鍊數字化,也包括鏈上的數字加密資產。這意味著資產模式的Token可能會與實物資產有對應關係,但也可能沒有對應關係。它也可能是數字加密的所有權、共有權、使用權、經營權、受益權或者數字權益。

數據模式:數據模式的Token是將數據資產化,通過數據Token將個人數據貨幣化,並將數據控制權和收益權還給個人,這裡麵包括了個人數據的確權、賦權和數據的價值發現。

內容模式:內容模式的Token是圍繞內容創作、知識版權、藝術品的分佈式賬本和貨幣化,通過Token將內容和版權貨幣化,實現內容真偽、版權追溯,打造創作人、評論人、策展人、收藏人等產業的共識價值。

服務模式:服務模式的Token是一種分佈式的服務合約,實現服務需求者和提供者的智能撮合和智能合約,通過對服務合約的數字化和支付結算的代幣化,實現一個自帶激勵機制和代幣增值的分散式共享經濟生態。

粉絲模式:粉絲模式的Token是將娛樂經濟的偶像或IP網紅打造成為一個娛樂鏈的Token,進一步衍生出來的商品、內容、打賞、服務、權益和票務等場景,形成一個分佈式的娛樂價值協議。

儲存模式:儲存模式的Token是利用閒置的帶寬和儲存空間共享,實現分佈式儲存和帶寬共享,貢獻出來給有需要的人或機構使用,獲得對方給的Token,從而實現一個與儲存、帶寬相結合的共享經濟的應用場景模式。

十大通證模式很好的解決了傳統企業進入Token經濟所面臨的手足無措的問題,同時這本身已經形成一種成熟的模式,在未來將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