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尿了」? 別再不當一回事!原來是這裡發生了「障礙」

不少女性也許會遇到這樣尷尬時刻:

打個噴嚏竟然漏尿了

大笑時竟然溼了一褲子

聽到流水聲,控制不住自己,奔去廁所...

這究竟是怎麼了?

“笑尿了”? 别再不当一回事!原来是这里发生了“障碍”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婦產科副顧問醫生張文舉在3月15日深圳電臺先鋒898《健康有道》節目中為大家講解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防治。

“笑尿了”? 别再不当一回事!原来是这里发生了“障碍”

主持人:婦科泌尿學是一門什麼樣的學科?主要研究什麼疾病?

張文舉醫生(以下簡稱張醫生):婦科泌尿學是泌尿外科和婦產科兩個學科之間的交叉學科,是一門新興和正在發展中的亞學科。

它主要研究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

主持人:通俗點講,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主要指哪些疾病?

張醫生:女性的盆底是由許多肌肉和筋膜組成,它象吊床一樣,在會陰、肛門處承托起膀胱、子宮、直腸等等盆腔器官,維持我們的排尿、生育、排便等多種盆底功能。

“笑尿了”? 别再不当一回事!原来是这里发生了“障碍”

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主要包括:膀胱脫垂、子宮脫垂,腸道脫垂、尿失禁、糞失禁等疾病。

其中最常見的是子宮脫垂、壓力性尿失禁和膀胱脫垂。

主持人:盆底功能障礙的危害大嗎?

張醫生: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是一種常見的健康問題,雖這類疾病非致命,但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

有些患尿失禁的女性誤認為這是衰老的自然表現,認為不需要就醫診治,而有些女性不知到何處就醫,因而得不到治療。

主要表現為咳嗽、噴嚏、大笑、跑步甚至行走時發生不自主的漏尿。要帶上尿墊才敢出門,還有的人擔心有氣味,不敢與親友、同事進行正常社交活動,也是人們常說的患上了“社交癌”。

而子宮脫垂的患者常常於陰道口有腫物“脫出”,影響行走,並伴有下腹墜脹感。有些脫垂出來的子宮因在大腿間、衣物間摩擦而出血,感染。

患者因此而不敢出門,不敢過多行走。

主持人:尿失禁是一個常見的疾病嗎?

張醫生:尿失禁是一個很常見的問題,而患有尿失禁的女性佔女性人口的15%-20%。

尿失禁主要有壓力性尿失禁,急迫型尿失禁和混合性尿失禁。

主持人:什麼是盆底器官脫垂?

張醫生:盆底器官脫垂主要指盆底器官,如子宮、陰道、膀胱、直腸,失去支撐而脫離正常生理位置,以至有“下墜感”或“突出”異常現象。

如果脫垂輕微的話,一般是沒有什麼症狀的。如果脫垂較重,會出現各種不適症狀。

一般情況下,患者感到下陰有腫塊突出,下陰有“沉重”的不適感或下墜感,有時後背痛,行房不方便或沒有快感。

對每個器官而言,它們會有這樣症狀——

膀胱尿道脫垂:會出現壓力性尿失禁,尿頻,排尿細弱,時間延長或中斷,需再次排尿才能排盡。有時排尿困難,需用手把脫垂出來的膀胱推入陰道才可以排尿。

子宮重度脫垂:會出現下墜感,宮頸摩擦大腿或衣褲而出血,容易感染。

直腸脫垂:排便困難,需用手壓住陰道才可排便。

主持人:我們常聽說,懷孕、分娩會引起盆底肌肉鬆馳,導致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是嗎?它是如何發生的?

張醫生:在妊娠期間,子宮重量逐漸增加,盆底肌肉處在持續受壓中而逐漸松馳。所以,部分女性可能在懷孕過程中,咳嗽或噴嚏時出現漏尿的情況。

分娩過程中,胎頭對盆底肌肉的長時間擠壓作用,使盆底肌肉鬆馳,甚至部分盆底肌肉、韌帶會出現撕裂,導致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如子宮脫垂、陰道前後壁脫垂、尿失禁、大便失禁及性功能障礙等。

如果盆底肌肉受損不能及時恢復,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生理功能的下降,相應併發症會越來越嚴重。

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還有什麼特點?更多精彩當天(3月15日)電臺節目《健康有道》回顧,請點擊“閱讀原文”,收聽節目現場錄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