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動叉車行業五大發展機遇分析

電動叉車是指以電來進行作業的叉車,大多數都是為蓄電池工作。電動叉車可分為:四向電動叉車、電動托盤式堆垛車、手推電升堆垛車、電動牽引車、三支點電動叉車叉車、四支點平衡重叉車、前移式電動叉車、三支點迷你叉車等。隨著全球經濟的持續發展,2012-2016年全球及中國的叉車的保有量保持著穩定的增長,2015年全球叉車保有量達到1231.4萬臺,中國叉車保有量達到232.5萬臺,根據

《2018-2023年中國電動叉車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未來中國電動叉車行業的發展呈現五大機遇:

一是技術進步促進上游原材料行業發展,為電動叉車行業的發展奠定物質基礎。鋼材是電動叉車的主要原材料,其價格直接影響到電動叉車製造企業的生產成本。目前,我國鋼鐵行業產能充裕,行業競爭激烈,產能過剩現象較為嚴重,鋼材價格處於低位徘徊。除了鋼材以外,發動機、蓄電池、電機、電控、液壓元器件、變速箱、驅動橋等也是電動叉車的關鍵零部件。國內企業在核心部件研發和生產上取得重大進展,上游專業供應商眾多,市場供應充足、穩定。

二是應用領域不斷擴大,市場需求穩定增長。電動叉車使用範圍較為廣泛,遍及各個經濟領域,主要分佈於製造業、交通運輸業、倉儲業、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等多種行業。尤其是現代倉儲、物流行業的大力發展驅動行業的快速擴張。

目前我國物流業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國民經濟總量的增加、經濟結構的優化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電子商務的普及,對物流需求急劇增加。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佔GDP的比重約為16%,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國家的物流成本佔GDP的比重約為9%。與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國家相比,我國物流成本仍相對較高,物流效率還有待進一步改善。電動叉車是提高物流搬運效率的新型環保化機械設備,物流效率的改善必將會推動電動叉車的強勁需求。

三是人工成本上升,機械替代人工成為必然趨勢。在歐美、日本等勞動力成本高的國家,基本已實現機械替代人工。目前中國社會正逐漸進入老齡化,“人口紅利”正在消失,客觀上要求通過提升勞動效率來進行彌補,由此帶來整個社會的機械化率快速提升,機械替代人工將不斷推進。與此同時,近年來我國沿海地區出現用工荒現象,並正逐步向全國蔓延。伴隨勞動力短缺,與本行業密切相關的下游行業,如製造業、交通運輸業、倉儲業、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等行業勞動力成本也在明顯上升。

四是政策推動作用增強。國家政策規劃中提出的“節能減排、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發展思路的帶動下,電驅動、鋰電池、燃料電池等電動車輛及新能源技術在工業車輛領域的推廣和應用,對於推動中國電動叉車的發展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與此同時,我國政府積極推進物流業發展,2009年國務院發佈的《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和2011年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於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政策措施的意見》,旨在促進物流需求快速發展,預計未來幾年我國全社會物流總額仍將保持高速增長,從而給電動叉車行業的發展帶來廣闊的需求空間。

五是叉車行業的結構性調整為電動叉車市場帶來巨大發展空間。叉車按動力分為內燃叉車和電動叉車。內燃叉車以內燃機為動力,其功率微弱、適用範圍廣,缺陷是排放和噪聲汙染較大,對人類健康損害較大。雖然我國已連續多年位列世界第一大叉車消費市場,但內燃叉車與電動叉車的消費結構失衡較為嚴重,電動叉車銷量佔比較低。2015年國內叉車市場電動叉車銷量佔比為31.3%,較2014年的27.01%有較大幅度提升,仍低於全球電動叉車55%的水平,遠低於歐洲地區80%的水平。電動叉車由於具有汙染少、噪音低等優點,在倉儲、批發零售、食品及醫藥等行業具有巨大的市場空間。在國家環保政策以及人們消費觀念轉變的推動下,國內叉車市場消費結構逐漸調整,電動叉車市場份額增長潛力大。

新思界產業研究員認為,未來隨著電動叉車保有量及新增量的不斷增加,叉車電池的更換以及新增叉車的配套將帶動叉車電源需求量的不斷增加,預計到2021年全球叉車電源的銷量將達到1968.35萬千伏安時,中國市場將達到329.04萬千伏安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