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紀曉嵐和劉墉是什麼關係?

蕭曉四姑娘


紀曉嵐就是我們常說的紀大煙袋,據說他特喜歡吸旱菸,有一次在校對《四庫全書》時,乾隆皇帝視察,他急忙把大煙袋藏了起來,但是藏的不是地方,藏在袍子裡面了,過了片刻,紀曉嵐下面直冒煙,袍子燒著了,紀曉嵐十分尷尬。眾人哈哈大笑。

劉墉就是那個被乾隆御賜外號的“劉羅鍋”,真實歷史劉墉不是羅鍋,劉墉和紀曉嵐都是乾隆的寵臣,劉墉比紀曉嵐大5歲【劉墉(1719~1804年);紀曉嵐(1724~1805年)】雖然二人都官居高位,“名片”上的職務一大串,但他倆有個共同點——都是“文化人”。



▲劉墉

紀曉嵐是《四庫全書》的總編篡官,他負責修《四庫全書》就用了十四年。劉墉的書法造詣很深,是清代著名的帖學大家。二人一個善文,一個工書,所以他倆都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就是有收藏硯臺的嗜好,有時互相贈送,有時為了心愛的東西你爭我奪,純屬文人之間的“矯情”,過後誰也不計較。

紀曉嵐和劉墉其實還有一層更深的關係,那就是劉墉的父親劉統勳是紀曉嵐的“伯樂”。紀曉嵐18歲時到京城趕考,恰好劉墉的父親劉統勳是主考官,劉統勳當時是東閣大學士,殿試閱卷大臣。紀曉嵐和第二名爭狀元,最後還是劉統勳力排眾議欽點紀曉嵐為狀元,紀曉嵐由此開始了他的官宦之路。

講真劉統勳就是他的引路人,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紀曉嵐官拜貴州都勻知府,沒過多久,由於劉統勳的推薦,後直接被乾隆調到京城做了侍學士。

同年紀曉嵐把自己的長女許配給了兩淮鹽運總督盧見曾的孫子為妻。紀曉嵐看重的是盧家的書香門第。




▲紀曉嵐

本來日子過得挺滋潤,誰知道平地起風雷。乾隆偶然發現兩淮鹽運司虧空1000萬兩白銀,乾隆準備追究歷任兩淮鹽運使,盧見曾剛剛卸任,也在追查範圍之內。紀曉嵐在京城得到了這個消息,於是想通知盧見曾,好讓他有所準備,畢竟盧和自己有親戚關係。

紀曉嵐明白不能直截了當的告訴他,那是洩露機密,皇上知道要砍頭的。他想出了一個辦法,用空信封裝了一點鹽和茶葉,沒有寫一個字,封好,然後打發人連夜送給了盧見曾。

盧見曾收到這封信後很納悶,把茶葉和鹽倒出來琢磨了半天,突然開竅了,他急忙命兒子把家中的存款提出來,通過關係把虧空補齊了。原來盧見曾在任上貪汙了不少銀子。

盧見曾解讀的紀曉嵐無字信意思是:“鹽案虧空茶(查)封”,盧見曾提前有了準備,乾隆派人調查鹽運司只是挪用,這和貪汙不劃等號。盧見曾躲過了一劫。但是,事後乾隆還是追究了紀曉嵐的責任。紀曉嵐分辨說“我沒寫一個字”,但是事實勝於雄辯,紀曉嵐被髮配新疆勞動改造去了。



▲乾隆

等這件事風波平息不到一年,劉統勳上書乾隆,請皇上諭旨紀曉嵐編篡《四庫全書》,乾隆順水推舟赦免了紀曉嵐的罪過,即日回京上任。

想想看,紀曉嵐能不對劉家父子感恩戴德嗎?劉統勳過世後,紀曉嵐和劉墉親如兄弟,二人在朝中相互照應,最後都成了乾隆重用的大臣。


秉燭讀春秋


歷史上的紀曉嵐和劉墉有三重關係:第一重關係就是劉墉是紀曉嵐的師兄,第二重關係就是兩人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第三次關係就是兩人是同朝為官的同事。

出生於1719年的劉墉(劉羅鍋)比1724年出生的紀曉嵐(紀昀)大了5歲,而劉墉的父親當朝宰相劉統勳不僅是紀曉嵐鄉試的主考官,後來紀曉嵐更是多次蒙其教誨和提攜之恩結下了深厚的師生之情,在紀曉嵐因罪被流放新疆時劉統勳又設法解救讓其回京擔任《四庫全書》的總編撰官,因此紀曉嵐能不對劉統勳感恩戴德尊劉墉為自己的師兄嗎?





紀曉嵐和劉墉的第二重關係就是兩人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儘管劉墉是紀曉嵐的師兄可是我們要知道不是所有師兄弟都是好朋友,而劉墉和紀曉嵐不僅是師兄弟而且還是好朋友,這是因為他們都有很高的文學造詣而且都有收集硯臺的愛好,在官場上也比較清正廉潔政治主張比較一致,因此志同道合的兩人自然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了。


紀曉嵐和劉墉的第三重關係就是他們是長期相處的同事關係,由於劉墉和紀曉嵐都長期在京城為官而且都是乾隆皇帝身邊的近臣,因此兩人之間還是那種抬頭不見低頭見長期相處的同事關係,而且因為兩人都活了80多歲,因此恐怕到現在也沒有多少人能夠跟他們一樣維持這麼長的同事關係吧。

所以綜合以上三點來看紀曉嵐和劉墉想要關係不密切恐怕都很難,而1750年出生的和珅則比他們年輕多了,比之1711年出生的的乾隆皇帝則年輕了快40歲了,因此影視劇裡把和珅當著他們的同齡人實在是太不符合歷史了!


執斧傳播開天名


電視劇往往戲說歷史,在歷史上的真實情況是什麼呢?

一劉鏞和紀曉嵐和乾隆。

劉鏞的父親劉統勳是乾隆信任的大學士,在進入官坊早期,乾隆對他很關照,甚至被牽連至陽曲知縣段成功虧空案被判斬決,也從輕發落並起用。劉鏞很注意搞好和乾隆的關係,曾自行刊刻《御製新樂府》、《全韻詩》在江蘇流佈,並建議各省刊刻,御顏大喜,劉鏞升官之途順暢,後因懶政多次被申飭。但官途順暢。真正發揮才能的時候是禪位嘉靖時,乾隆不肯交出御璽,是劉鏞說服才要了出來,在處置和紳時,上折保其全屍,並及時制止了案件擴大化。不因公務洩私怨,確有領袖群臣的風範,受封太子太保。

紀曉嵐是《四庫全書》的總纂官,擔任過的職務最高為尚書,太子少保。曾因為其親家盧見曾用空信封裝鹽茶,私報鹽茶虧空,通風報信而發配新疆,是劉統勳推薦他編纂《四庫全書》而返京。

二、兩人和和紳的關係。

劉鏞並不依附和紳,策略是獨善其身。在乾隆在時,從未和和紳對抗過。但在乾隆死後,處置和紳時發揮了重要作用,保證了朝政穩定的過渡。

紀曉嵐大和紳30餘歲,兩個人是忘年交,和紳關照紀曉嵐,紀曉嵐只是個御用文人,文筆出色,但自知治國、理財能力遠不如和紳,兩個人沒有根本利害衝突,在人際關係上,是紀曉嵐關照和紳。在嘉靖懲辦和紳時,紀曉嵐也未上書彈劾和紳,所以劉、紀二人和和紳大面上關係還較融恰。

三、劉鏞和紀曉嵐的關係。

劉統勳是紀曉嵐的座師,又是把紀曉嵐從新疆發配地救回來的恩人,紀曉嵐自是感激。劉鏞和紀曉嵐是師兄弟。

劉鏞的字寫的極好,紀曉嵐才恩敏捷,因此常讓劉鏞為他抄對聯。

兩人都喜歡收藏硯臺,互相贈送,有時也象孩子互相搶奪。

兩人還喜歡一起談論佛法,私交甚好。

可能由於紀曉嵐級別不夠,記載兩人在政治上守望相助的不多。

都犯過錯誤,不是完人,但仍能稱清靜之臣。


旁觀者嵐


這只是編劇們為了呵護看客的口味,而事實上縱觀紀曉嵐仕途很大一部分時間都在編書,他不僅主持編定了《四庫全書》,而且還作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和《四庫全書簡明目錄》,這在中國文化學術史上有重大意義。

至於現在有說法《四庫全書》的編撰,清政府銷燬和篡改了大量不利於其統制的文件和書籍,是種變相的文化閹割行為。不過紀曉嵐擔任總纂官,作為這件文化盛世的核心人物,在歷史上應該有其一席之地,紀曉嵐在中國學術史上的地位遠遠要超過他的政治地位。


另外一位重量級人物劉墉“劉羅鍋”更是讓人津津樂道,他出生於1719年,比紀曉嵐大5歲,乾隆15年進士。官至吏部,工部尚書,督察院左都御史,體仁閣大學士,上書房總師傅,雖然官帽子很多名氣蠻響,比紀曉嵐官高一級,但他始終沒有進入軍機處,還沒有進入清政府權力中心的核心。

論起他們倆關係,可以說是稱兄道弟,這就得把劉墉的父親劉統勳扯進來,紀曉嵐當初24歲鄉試名列第一,主考官就是劉統勳,按規矩劉統勳是紀曉嵐的座師。憑這層關係,紀曉嵐自然能出入劉府,並且兩人都是當時文化界名人,雙方也相互認可。


劉墉在仕途上的表現只是在乾隆46年調查山東巡撫國泰貪汙案時亮過一回眼,其餘時間也得過且過各方面不得罪。真正使他留名的是他的堪稱一絕的書法藝術,而紀曉嵐又是詩文大家,可以想象兩個切磋起來肯定是學問相長,相得益彰。兩人還有收集硯臺的共同愛好,互有饋贈,說明其關係還是相當密切的。

貌似現在的電視劇兩人沒有同時出鏡的,可能兩個都光芒四射的都是戲點,放在一起反而相互搶鏡了吧,當然這是玩笑話了。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