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看痔疮!”

“我在美国看痔疮!”

导读

通过痔疮了解传说中的美国医疗体系。

大三上外科课的时候,外科老师在肛肠疾病那一节讲到:“痔疮是一个很常见的疾病,有句俗话讲'十男九痔',就是这个意思。”

整个年级仅有的19个女生顿时笑场,男生脸上有点挂不住。

老师又说道:“你们别笑,还有一句俗话叫'十女十痔'。”

剩下的212个男生爆发出了杀猪般的笑声。

没想到,当时坐在下面爆笑的我,在美国访学期间,竟然通过痔疮对传说中的美国医疗体系有了切身的了解。

星期五的下午3点,实验室的老外们早就走光度周末去了,老板还在办公室盯着,我只能坐在电脑前,脑子里盘算着劳动节去哪玩。这时我觉得臀部传来一阵阵烧灼痛。

作为临床经验丰富的心脏外科医生,我一下就判断出我得了痔疮。

于是我去了老板办公室,说:“教授,我有点不舒服,想先回去休息休息。”


老板头也没抬,“怎么不舒服了?”


“呃……隐疾。”


老板突然把头抬起来,眼神充满了兴趣,玩味地看着我,“什么隐疾啊?”


我都说隐疾了,你还问我什么毛病,有没有一点情商?


“呃……痔疮,坐立不安的,我得赶紧回去用点药。”


“好,保重……”老板笑嘻嘻地说。

一路忍着疼痛,终于回到了家里,作为一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心脏外科医生,我马上给自己进行了相关治疗,处方如下:

1. 温水坐浴,每次 15min,每日多次;

2. 马应龙软膏,外用,1 日 3 次;

3. 长征医院自制神药痔裂 E 栓,纳肛,1 日 3 次;

4. 疼痛剧烈时,口服散利痛(复方对乙酰氨基酚)2 片/次,口服,3 次/日;

5. 地奥司明片,4 片/次,口服,2 次/日;6. 通便药,MiraLAX,2 勺/次,冲服,2 次/日(苑老师赠送,感谢苑老师对我的照顾)。

呵呵,小痔疮,没想到吧,我早有准备,从国内带过来这么多神药。

“我在美国看痔疮!”

5大神药,消灭痔疮

两天以后,我只想对痔疮说:“对不起,我错了,你能不能别折磨我了。”

这两天,疼得我两夜没睡着觉,白天醒来,连玩游戏的兴趣都没有了。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心脏外科医生,我必须了解我的疾病,我触诊了一下,啊啊啊啊啊啊,好痛!

怎么办,怎么办?我要痛死了啊,我是不是要去看医生啊。不过之前看的文章说美国看病会破产的啊,看着银行卡里150刀的余额,我的内心是拒绝的。

“我在美国看痔疮!”

到了周一,我实在忍不住了。

于是,在苑老师的帮助下,在室友宋教授的陪同下,我体验了一次在美国看病的经历,也亲身体会了美国的医疗制度,下面我把我这次的看病经历简单给大家叙述一下,与中国相比,孰优孰劣,大家自行判断。

我所在的爱荷华大学医学院是全美排名前20的医学院,其附属医院也是实力强大,在国内的话相当于江苏省人民医院的水平。

周一早上,我按照苑老师的指示,拨通了family medicine(类似于国内的家庭医生)的预约电话,我告诉她我得了痔疮,疼痛难忍,需要预约一个urgent care(要求立即看医生)。

由于是第一次预约,需要注册保险的信息(国际交流人员需要强制购买医疗保险,我买的是基本款$190/月)。

在等了大概十五分钟以后,那边告诉我预约都满了,最快也要一周以后才能看到医生,或者我可以去 emergency medicine(急诊)。

看了那么多介绍美国医疗制度的文章,总觉得急诊又贵又没用,于是我换了一个医院的分院预约,幸运地预约到了一个早上9点45的空位。

我和室友宋教授驱车赶到了爱荷华的某医院,其实不算是医院,感觉像是门诊部。进去之后,我的第一感觉是,这是医院么?不是宾馆吧?

“我在美国看痔疮!”

1.医院入口;2.Check-in,类似于挂号,但不一样,因为必须有预约;3.医院前厅;4.候诊走廊

刚进去需要登记,前台小姐姐给我一个电脑,让我在走廊等候,并完善相关信息。

“我在美国看痔疮!”

用于病人自己填写的平板电脑,主要是一些系统回顾的信息,家族史等等

之后专门的medical assistant(医疗助理)把我领到了诊室,测量了我的生命体征,美国的诊室非常高级,设备一应俱全,我坐在检查床上,那个助理用遥控器抬高了病床,我的体重就出来了,还有全自动血压计,体温计等等。

“我在美国看痔疮!”

诊室

等了大概半个小时,终于进来了一个医生,名字记不住,就叫胖大叔医生吧,他大概花了半个小时时间问我的基本信息和过去史,问了5分钟的痔疮史,然后进行了一遍直肠指诊,然后告诉我,他看不了这个病,因为他不知道是痔疮还是直肠脱垂,所以建议我去急诊找外科医生看。

“我在美国看痔疮!”

你看起来都快50 岁的老主任了,痔疮都看不了么?!!!

“我在美国看痔疮!”

连直肠脱垂和痔疮都傻傻分不清的胖大叔医生

于是我兜兜转转,强忍剧痛,来到了急诊室。重新登记,又被医疗助理量了一遍生命体征。等了半个小时之后被领到了急诊单独的诊室,换上了病号服,重新被护士量了一遍生命体征。

再等了半个小时之后终于等到了急诊室的医生,这个医生我叫他大胡子医生。大胡子医生重新问了一遍我的病史,看了一眼我的病情,我能感觉到他被惊了一下,再次对我进行了一遍直肠指诊。

他告诉我,我的痔疮有点严重,所以要去让上级医生看一下。我又等了半个小时,进来了一个黑人大叔医生,看了一眼之后告诉我他们没办法处理,需要请外科医生过来会诊,我问大概需要多久,他说他也不知道。

“我在美国看痔疮!”

于是我躺在病床上,以下图的姿势,在痛苦和绝望中等了3个小时。

“我在美国看痔疮!”

期间医生和护士来看了我一次,我吃了2粒止痛药,喝了一杯冰水,吃了2个室友送来的三明治,看了半个小时电视,刷了1个小时知乎,上了3次厕所,因为疼痛我小便都不敢用力,导致排便困难。

终于等到了外科医生,我叫她黑妞医生吧。

又是半个小时的病史和直肠指诊。

黑妞医生告诉我,我的痔疮很严重,她需要回去汇报给上级医生卡帕迪亚医生,一会就回来。

于是我又等了1个小时,她回来告诉我,今天卡帕迪亚医生手术很忙没空,可以帮我预约明天的会面,进一步决定处理方式。

“我在美国看痔疮!”

上午9:45到下午15:30,接近6个小时的时间,除了我要的2粒止痛药,没有任何处理,而且需要明天才能决定。

我能怎么办,我只能结账啊。除去保险的部分,我自己支付了50美元的费用,不过他们给了我两张免费停车券,我还是很开心的。

“我在美国看痔疮!”

1.急诊入口和陪我看病的小姐姐;2.急诊诊室内全自动病床和电视;3.大胡子医生在给我打印注意事项;4.2 张免费停车券

在经历了一夜的折磨后,我终于等到了第二天的会面。我拖着病体,一瘸一拐地走到了医院的消化科病房,没想到再看医生还是需要登记,付了10美元之后,我又被医疗助理 领到了小房间,再次检测了一遍生命体征,问了一遍疾病史,等了半个小时之后,一个帅哥医生进来了,并不是我要见的卡帕迪亚医生。

于是,又一遍病史,直肠指诊,去叫上级医生。

又过了半个小时,卡帕迪亚医生终于来了。

我就像超级玛丽一样,在打了5个小怪之后,终于迎来了“大老板”。

卡帕迪亚医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美国人,

典型在哪里呢?

浮夸。

在看了我的痔疮之后,她大叫:

“oh,my goodness!! Such a huge hemorrhoids!”

(我的天哪!好大的痔疮啊!)


“Oh!My poor little boy! What have you suffered?!!”

(我的可怜的小宝贝!你都经历了什么?)


“You must be very very painful!!”

(你都痛死了吧?)

我和帅哥医生配合她的表演,不断地说“yeah!”

“我在美国看痔疮!”

感觉他应该去当演员。

我心里想,这么严重,总该手术了吧,我还没问,她就说:

“But I don't think you should have a surgery the hemorrhoids are getting soft.”

(没有必要手术,痔疮在变软)

卡帕迪亚医生的意思是我是血栓性外痔,所以才很痛,但现在已经过了高峰期,在吸收了,所以没必要手术。

我理解,所以这就是我疼了4天4夜,去医院待了2天,看了6个医生,最后啥也没处理,让我回家多喝热水、温水坐浴的理由么?

临走前,我问了卡帕迪亚医生一句

“Can I eat spicy food?”

(我能吃辣么?)


“Of course,you can eat as much as you want. There is no data show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icy food and hemorrhoids.”

(随便吃啊,想吃多少吃多少,没有研究说吃辣会导致痔疮)

“我在美国看痔疮!”

作为新时代医学博士,我当然要相信循证医学,于是我搜了一下pubmed(一个提供生物医学方面的论文搜寻以及摘要,并且免费搜寻的数据库)。

“我在美国看痔疮!”“我在美国看痔疮!”

一项随机试验表明吃辣椒不会引起痔疮术后疼痛加剧

既然没有证据证明吃辣会导致痔疮,那么我决定:

我肯定不会吃辣啊!!!我是傻子么??得了痔疮还吃辣?让这帮老外去吃吧。

“我在美国看痔疮!”

在我的强烈要求下,他们同意给我开了一些止痛药,之后要求我3周后过来随访,我又买了一瓶纤维素补充剂。

“我在美国看痔疮!”

1.消化中心,内外科在一起;2.消化中心大厅;3.消化中心检查室;4.医院药房

止痛药0.25美元(感觉回到了国内),纤维素5美元,文书、处方、止痛药如下:

“我在美国看痔疮!”

止痛药处方,全部打印出来

“我在美国看痔疮!”

开给我的处方,要我多喝水,呵呵

总结

这是一次完整的美国就诊经历,作为一名中国医学生和半吊子医生,是一段珍贵的回忆,更是我学习的素材,我不想让这次经历仅仅成为一个段子,让诸君一笑,更希望引起大家的一些思考。

下面几点是我觉得需要我们国内学习借鉴的地方。

◆美国的医疗分诊制度、医疗保险制度非常完善,有完善的就医流程和转诊制度,能够使每个患者得到恰当的治疗,并尽可能避免失误;


◆美国医院的分工非常细致、完整,从前台、助理、护士到医生,每个人各司其职,大大减少了医生的工作负担;


◆美国医院电子化程度非常高,我的病历资料和既往史第一次问诊后,之后全网通用,还包括平板电脑等现代化条件的应用;


◆美国很重视知识的价值,我这次就诊共花费 65.25美元,其中只有 5.25美元是药费,60美元都是诊费,而这是保险覆盖之后的结果,原价更多。


◆美国医务人员态度很好,也很认真负责,每个医生对病人都比较关心。

这样的制度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就是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一个小小的痔疮,竟然需要胖大叔医生、大胡子医生、黑大叔医生、黑妞医生、帅哥医生、“大老板”医生6个医生来看,最后的处方和建议我自己早就开始应用了,而我疾病的愈合也是靠的自愈。

试想假如在中国,你因为痔疮剧烈疼痛要去就诊,需要打电话跟医院先预约。预约了半天,终于预约到了。先到你的家庭医生那里,他说他看不了,不知道是不是痔疮,啥都没给你处理,让你去急诊。

你到了急诊,来了急诊科医生,也是啥都没处理还叫来了上级医生,上级医生说叫外科会诊。你等了3个小时终于等到了外科医生,看了一眼竟然说去请示外科的上级医生,过了你疼痛难忍,在急诊室坐立不安,自己要了止痛药才给了两粒。

过了一会,外科医生告诉你今天看不了,明天来普外科去找主任看。你又痛了一晚,到了普外科,告诉你没必要手术,回去自己多喝水……那你是不是有一种打人的冲动?

假如我在中国,事情会是这样的。我找了一下我的普外科同学,他看了一眼说,要不养养,实在难受切了也行,然后当天我就在门诊切了回家了。

两种医疗体系,各有优缺点,但肯定都是有国情在的,我们中国医生,靠自己的牺牲奉献撑起了中国医疗高效率的一片天,尽管有不足、有缺点、有风险,只希望各位老师、各位师兄师弟、师姐师妹,切莫妄自菲薄,切莫灰心丧气,做好自己的工作,点亮一根烛火。

我相信,在无数医疗工作者的努力下,中国医疗一定越来越好,中国医生一定会越来越体面。

与诸君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