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燕」必須糾正的癌性飲食習慣

作 者 介 紹

「张晓燕」必须纠正的癌性饮食习惯

張曉燕

連雲港市婦幼保健院原營養科主任,主任醫師

從事臨床工作30餘年,擅長:孕前營養優生干預、孕產期優生優育營養指導、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高血壓病、便秘等營養指導和治療。

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20餘篇。

必須糾正的癌性飲食習慣

「张晓燕」必须纠正的癌性饮食习惯

如果“病從口入”的道理大家都理解和接受了,那麼“癌從口入”的道理也就不難理解了,其實“癌從口入”並非危言聳聽,研究證明許多癌症與不良的飲食習慣有關。比如口腔癌、食道癌、胃癌、腸癌、乳癌、肝癌等。

常見的癌性飲食習慣如下:

1.長期食用黴變糧食、黴制食品。黴變食物富含黃麴黴素、青黴、毛黴等,與肝癌、腎腫瘤、結腸癌有關。如汙染的糧油及其製品、花生米、花生醬、花生油、大米、玉米等,或由黴變的花生、玉米、大米、豆類等製作的怪味花生、怪味豆、爆米花、米餅等。

應對方法:選擇質量可靠的食物,並注意一次性購糧不宜太多,食用油也不宜放過久,應隨購隨吃;慎食或少食加工食品;對於變色、有沉澱的花生油、豆油等,應棄之不用,以防萬一。

2. 醃漬食物及過鹹食物。不但鹽分過高且有亞硝酸胺鹽,可能與消化道腫瘤有關。如鹹菜、泡菜、酸菜、蝦醬、煙燻的雞鴨肉類及醃製魚肉等。

應對方法:慎食、少食或忌食醃漬食物;儘量少食用方便食物;少食或不食隔夜的剩菜;烹飪時全天鹽的總量在6克以下。並注意將烹飪時所用的醬油進行鹽分換算,一般5毫升醬油約相當於1克鹽。

3. 煎炸及煙燻火烤的食物。油煎、油炸類食物及煙燻火烤的食物,易產生多環芳烴類物質,比如強致癌物苯並芘,容易導致食道癌、胃癌、乳癌等多種癌症。

應對方法:清淡飲食,忌過油食物,慎食、少食或忌食煎炸、煙燻火烤的食物。

4. 過高蛋白飲食。偏愛肉類、魚類等過高蛋白飲食,易導致腸胃的蠕動速度降低,食物分解慢,滯留腸道時間長,從而導致排便困難,毒素在體內積累,久而久之就引起了腸癌。

應對方法:適量蛋白飲食,適量吃魚、禽、蛋、瘦肉。每週吃魚280-525克,畜禽肉280-525克,蛋類280-350克,平均每天攝入魚、禽、蛋和瘦肉總量120-200克。

5. 蔬菜攝入過少或水果替代蔬菜。蔬菜攝入過少,易引發營養素C等營養素的攝入不足,並可能由於膳食纖維的攝入不足,引發便秘等,易引發消化道腫瘤或乳腺炎等腫瘤。而水果攝入過多或不吃蔬菜以水果替代蔬菜時,易引發營養素的攝入不足,還易引發胃腸不適、脹氣等症狀,時間久了,易引發消化道疾病及消化道腫瘤等。

應對方法:餐餐有蔬菜,每天攝入300-500克,深色蔬菜應占1/2。天天吃水果,每天攝入200-350克的新鮮水果。

6. 飲水過少

如果長時間不喝水,尿量就會減少,尿液中攜帶的廢物和毒素的濃度就會增加,還易引發便秘、泌尿系或消化道腫瘤等。

應對方法:養成不渴也喝水的習慣,最好飲用白開水,每天喝約1500-1700毫升的水,相當於6-8杯,分多次喝完即可,忌暴飲,忌不可一次飲大量的水,宜一口一口地緩緩地喝;忌飲濃茶及含酒精類的飲料及高果糖飲料、碳酸飲料等。

7. 酗酒或醉酒

過量飲酒與口腔、咽喉部癌腫、甲狀腺癌、皮膚癌、食管癌、肝癌等癌症的發生有密切的關係。

另外還需要注意規律生活、規律飲食和清淡飲食,注意放鬆心情保持心態平和和心情愉悅,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並儘量不要熬夜,酌情曬太陽和做運動,注意手衛生,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並保持大便的通暢,以提高身體對癌症的抵制力和排斥力。

「张晓燕」必须纠正的癌性饮食习惯

截止到 2018 年 9 月 14 號上午 8:00 時,本平臺關注人數為:177665 名 。更多信息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