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二院護士張曉燕:24小時待命,疫情防控一線的“擺渡人”

德州新聞網訊(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胡兵通訊員高宇攝影報道)

3月12日12時30分許,德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護士張曉燕接到市衛健委的調令,到德州市新冠肺炎集中救治定點醫院參與救治工作,她和同事到北京轉運境外來魯人員到達集中隔離點消殺完畢後,每天24小時待命,隨時等候派遣,成了疫情防控一線的“擺渡人”。

市二院护士张晓燕:24小时待命,疫情防控一线的“摆渡人”

張曉燕來到德州市新冠肺炎集中救治定點醫院後,快速做好了隨時被派遣的準備。3月14日,第一次接到轉運任務,到北京轉運境外來魯人員並送到集中隔離點進行隔離。整個轉運過程,路程長、困難多,必需做好全方位的防護。“接觸的人越多,所面臨風險越高。轉運過程中,防護服不能脫,最長記錄是連續工作8小時,紙尿褲也就成了我們的標配。”張曉燕說。

3月17日起,德州市新冠肺炎集中救治定點醫院全力承擔起經北京入境來魯人員的救治留觀工作。前往北京的負壓救護車,一趟轉運班的時長是10個小時以上,最多的時候,一天轉運50餘人。由於負壓救護車的特殊構造,救護車既不能開窗透氣,也不能開空調,讓人感覺很壓抑。有一位23歲的女孩,因回國途中要轉機,三天來一直休息不好,飲食不規律,加上心理壓力大,上車之後一直哭泣,醫護人員不停地安慰她;還有一位先生,一直擔心檢查結果,醫護人員留下電話,24小時在線,他可隨時打電話傾訴。“部分入境人員有些緊張和不安,我們的醫護人員在轉運途中還要為入境人員做好心理輔導。”張曉燕說。

讓張曉燕印象最深的是轉運一位無症狀陽性患者,轉運過程中,醫生、護士、司機嚴格按照標準做好防護工作,所有工作人員和車輛、物品全面消殺,從登車交接、專車轉運到人員接收,全鏈條工作機制形成嚴密無縫的管控閉環,確保入境的環境絕對安全。將患者轉到集中隔離點,順利交接完成、消殺完畢後,張曉燕和同事們又進入了備戰狀態,每天24小時隨身待命,等候接受新的任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