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锡能看到苏州最高楼 是“海市蜃楼”or“苏州蓝”的奇幻景象?

出伏后,原以为高温渐行渐远,“凉凉”天气就要来了,可暑热却不按套路出牌,杀了个回马枪。这两天,太阳一早就迫不及待上线,天高云淡,阳光热辣。不过,天空的“颜值”却一直在往上飙。

在无锡能看到苏州最高楼 是“海市蜃楼”or“苏州蓝”的奇幻景象?

从无锡能看到苏州国际金融中心

能见度超35公里 在无锡肉眼可望见苏州最高楼

昨天下午,江南晚报摄影记者月亮在金城湾公园附近一高层住宅的34楼往东南方向拍去,一眼能看到苏州第一高楼——苏州国际金融中心。从百度地图上看,这两地的直线距离在45公里左右。无锡市气象台的监测数据显示,昨天无锡、江阴、宜兴的能见度都超过35公里,最高能见度达到了50公里,这么高的能见度一年到头不常见。

在无锡能看到苏州最高楼 是“海市蜃楼”or“苏州蓝”的奇幻景象?

苏州蓝

苏州去年治霾投入661.07亿元 优良天数占全年的71.5%

根据苏州市环保局发布了2017年度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达标的天气实际上占到了全年的71.5%,其中还有一个半月的空气质量为优。记者了解到,目前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是臭氧和细颗粒物,市区的空气质量有所好转,全年的优良天数比前年多了9天。今年pm2.5的浓度要从我们2017年的43微克每立方米下降到41微克每立方米,环境空气质量的优良天数比例要上升到72.3%以上。

据悉,去年全市环保投入资金约661.07亿元,比上年增长3.1%。而根据环保领域的三年行动计划:到2020年全市PM2.5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25%,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 73.9%以上。

在无锡能看到苏州最高楼 是“海市蜃楼”or“苏州蓝”的奇幻景象?

苏州的小巷

霾的历史:上世纪80年代以来 年霾天数快速增多

通常情况下,一年中雾霾最严重的是11,12月,雾霾高发期主要是秋冬季,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出现的机率最高,更加严重。但气象专家表示:雾霾天的发生不受季节限制,虽然秋冬偏多,但在春季、夏季还是会出现。

我国有三个明显的霾天气频发和危害严重地区,分别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这三个地区同时也是经济发达、工业化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区域。据各地气象部门统计的资料数据显示,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降,这些地区的城市霾日开始逐年增多。

就苏州而言。从1956年到1979年,霾天气十分罕见,年均日数均不超过2天。从1980年开始,霾日数快速上升。1980至1982年,霾日数从3天猛增至50天以上。从1983年开始,进入稳步增长期。1996年,超过80天;2002年,突破100天;2011年,则达155天。

在无锡能看到苏州最高楼 是“海市蜃楼”or“苏州蓝”的奇幻景象?

苏州古城

苏州治霾路径解析

2014年

苏州制定了《苏州市2014年四季度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强化方案》,进一步强化应急管控措施,确保10至12月份PM2.5平均浓度低于80微克/立方米,努力提升年度优良天数比率。《强化方案》已排出重点污染源限产停产、工地停工等具体措施和清单,共排定停产限产企业289家(第一阶段101家,第二阶段188家),重点管控工地41家,主要涉及电力、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重点企业,化工、印刷、纺织、印染等重点行业,和拆除、桩基、路基等易扬尘工地和渣土车清运。

2015年

按照国家考核的基本要求,今年苏州PM2.5年均浓度要比2013年下降7%,即下降到65.1微克/立方米。为此苏州将主推电力、钢铁、水泥行业提标改造等八个方面的年度工程,涉及全市各地2026个工程项目,为近年来之最。

怎样才能收获“常态蓝”?

发展不能只追求表面数字的光鲜,而应该是一个综合指标,目前迫切需要重新制定新的发展评价体系并将环境保护纳入进去,用这样的标准去衡量一个地区或者全国的发展水平。

要把环境保护纳入到干部考核当中。干部升迁如果只考核GDP,领导干部考虑的可能就只是“大干快上”搞工业,如果把环境保护纳入干部考核,环境污染地区的领导干部将被问责,领导干部们就会有所顾忌。

环保部门是政府的一个组成部分,政府重视了,环保部门监管才能够不受干扰,才能够严格执法重拳治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