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輝:購買低價商品就是消費降級嗎

有人將近期榨菜和二鍋頭營收上漲、出門共享單車、購物拼多多等現象歸為“消費降級”,認為人們開始追求那些廉價、低價的商品,令曾經火熱的“消費升級”蒙上一層陰影。


宋清輝:購買低價商品就是消費降級嗎


宋清輝

憂慮,已經成為近期的一種常態。人們憂慮貿易戰、憂慮A股、憂慮食品安全、憂慮各種情況,還有不少憂慮源於一些不經意的細節,譬如有人將近期榨菜和二鍋頭營收上漲、出門共享單車、購物拼多多等現象歸為“消費降級”,認為人們開始追求那些廉價、低價的商品,令曾經火熱的“消費升級”蒙上一層陰影。

當低價商品或被一些人認為廉價的商品出現大賣,或者是相關企業經營收入增長,就認為人們的消費能力下降了,這種觀點是片面的。如果消費升級就是“只買貴的”,那麼消費升級就得被扣上“鋪張浪費”的帽子。消費升級指的是消費結構的升級,即消費者為追求更好的生活水平而購買更為高端的產品,例如清潔工具從傳統的掃帚到現在的智能掃地機器人,從傳統的電話到現在的智能手機,讓人們的生活方式更加便捷。

如果出現消費降級的情況,意味著人們放棄了對美好生活進一步的追求,滿足現狀或退而求其次。三種情況會導致消費降級:一是經濟負增長,人們生活壓力巨大;二是社會人群變得懶惰,不願意通過勞動創造財富;三是技術倒退、無法提升產品結構。很顯然,這三種情況均未出現,因此我國並沒有出現真正的消費降級。

一些低價商品之所以火爆,主因來自於一群對品牌感知較弱的消費者。通常而言,在具有理性的情況下,如果產品的功能、質量、後期服務情況等均相同或非常接近,消費者都會選擇價格相對便宜的產品,這樣還能剩下更多的資金去購買其它產品。這種購買傾向,從某些企業“燒錢”競爭中就能看出,哪家企業能夠給客戶更多、更久的實惠,就更容易獲得具有黏性的消費者。所以,如果認為消費者在一些能夠低價買到商品的網站上購物就是消費降級,那麼各網站每年雙十一的大力促銷,豈不都是赤裸裸的消費降級?

有些憂慮,是人們的觀點未能與時俱進。在許多人眼中,榨菜、方面便都屬於廉價商品,或是低端商品。多走走商場或在網站上搜索關鍵詞便可以發現,這些商品正在多線行駛,通過走低端、中端和高端路線,成為各層次人群都接受的商品。換句話來說,這些產品的營收上漲,主要原因在於漲價。

消費者之所以購買低價商品,第一是人們生活多樣性的體現。在當前環境,人們在追求更好生活的情況下,也在尋找最符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在社會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很多人會突然間對以前的某些生活方式產生觸動,即商家、營銷機構們總愛提到的情懷。在情懷的趨動下,諸如榨菜、方便麵等數十年前已經不是用於填飽肚子的食品,成為了一種休閒零食,其意義已經發生改變。

第二是人們可支配收入的增多增加了選擇空間,此時出現的消費升級反而被誤認為消費降級。在人們收入有所增長,以及當前社會消費觀發生變化的情況下,雖然同等貨幣的購買力減弱,但不少消費者的購買量有所增多,會購買一些不是剛需但不超過自身承受能力的商品,使自己的消費結構更為豐富。

第三是消費中出現的聯動以及商家營銷,帶動了相關消費。簡單來說,很多人吃方便麵習慣性加根火腿腸、榨菜,因此方便麵便帶動了火腿腸、榨菜的消費;商家一些營銷方式,令人們在就餐過程中會習慣性吃一些下飯的鹹菜,這些食品價格不貴、對人們生活不會產生壓力,從而培養了一批忠實的消費者。

有機構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消費的增速於2012年開始趨勢性下降,從2011年的18.5%逐步降至2018年的10%不到,這也被一些人們視為“消費降級”。實際上,增速下降不等於不增長,由於對比的基數隨著時間越來越龐大,增速趨緩極為正常。而且,社會消費品零售消費只是消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國近年來不斷增長的第三產業消費正處於發展之中,如通訊、教育、健康、娛樂等產業。

因此,僅從當前消費者購買低價商品就認為消費降級的看法過於片面。當然現實中,一部分人群的生活、消費壓力增大也是明顯存在的,雖然這種情況目前不會導致系統性風險產生,但還是需要引起政府重視。

(作者系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著有《強國提速:一本書讀懂中國經濟熱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