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河南乡村民俗系列第三篇——农村葬礼文化实录之三 响器

“响器”,在老家豫中南一代特指农村的“喇叭班子”

,多以唢吶为主奏乐器,辅以数人分奏笙、梆子、小镲,组成一个小型乐队,一起演奏乐曲。

「原创」河南乡村民俗系列第三篇——农村葬礼文化实录之三 响器

唢呐有各种类型

老家的响器班子历史较悠久,传承至少已上百年,在山东、河南、河北一带有较大影响,至清末,焦庄乡大王庄村的许家已是声明远播的唢吶世家,其中最有名望的是许运德,以吹奏《断桥》、《南阳关》、《百鸟朝凤》等古曲目为主。现在,仅焦庄一乡就有数十个响器班子,从艺者数百人,2009年,西平焦庄乡正式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唢吶)”。

「原创」河南乡村民俗系列第三篇——农村葬礼文化实录之三 响器

镲,我老家统称大铜器,大铜器演奏也是闻名全国的非遗项目。

老家的响器演奏声音清脆柔和、刚柔并济,奏唢吶者如同英俊潇洒的王子在舞台中间引吭高歌,两或三笙奏者则爱慕的少女一样随声附和,再辅以清脆的富有节律感的棒子声或镲声,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深受农村百姓喜欢。

在老家, 响器演奏的场合,以办丧事为主,极其偶而见于开业庆典。至于有的宣传资料上包括老家县委宣传部的同学写稿子说喜事也用响器班子,我是真没有见过。以我对老家习俗的理解,响器班子绝无可能用在办喜事上。原因是响器是丧事必备,大家脑海里印象根深蒂固,谁家胆敢用响器班子用于喜事,那绝对惊世骇俗,被乡亲们所笑话。

响器演奏的时机,一是头天晚上主家决定传灵烧纸时,二是第二天上地挖墓和出殡时。头天晚上演奏时间较长,一般延续到晚十一点以后,如果主家亲友较多,烧纸传灵时间长,有可能延续到凌晨,第二天的出殡演奏从丧宴后开始至棺木入墓圆坟为止。

「原创」河南乡村民俗系列第三篇——农村葬礼文化实录之三 响器

在以前,衡量一个响器班子水平高低的标准是主奏唢吶者技艺的优劣。主奏唢吶者一般多为该响器班子的头,技艺精湛才是领导。 唢呐,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金元时期由波斯传入,在西晋时期的新疆克孜尔石窟寺的壁画中出现了唢呐演奏的绘画。唢吶在木制的主锥形管上开八孔,管的上端装有细铜管 ,铜管上端套有哨子(老家称mi 子),木管上端有一铜质的碗状扩音器。唢呐是流行广泛、技巧丰富、表现力强的民间吹管乐器。它发音开朗豪放,高亢嘹亮,刚柔并济,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和欢迎。隐约记得中学课本中哪首元曲或宋词中写到:“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原创」河南乡村民俗系列第三篇——农村葬礼文化实录之三 响器

响器班子看唢吶而唢吶演奏一靠演奏者精力充沛、充满激情,演奏时具有一定形体语言,表现力感染力强。厉害的演奏者到最后一般会即兴发挥,或把唢吶拆开分解,只用其某一节或几节吹奏。如把木锥管去掉,只用mi子和喇叭口吹奏,还可随手拿起桌子上的水杯或茶碗,盖在唢吶尾端“嘀哇嘀哇”地吹,亦可仅用哨子,双手聚拢捂住,完全用艺人手形的变化来掌控节奏。也有的高手顺手拽起路边的槐树叶子即可演奏曲目。这一番下来,主奏者必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乡亲们掌声此起彼伏,叫好不断:“好好好!来,老丝儿,坐下喝口水,歇歇再怼!”;

唢吶演奏二靠掌握好节奏,营造好意境。节奏不必多说,农村老百姓不需要音乐理论教育就能听出你演奏的在不在点上。意境有点儿难以描述,似乎难以琢磨也难以界定,正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穆雷特,但一些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曲子基本的体会应该是一致的,比如《百鸟朝凤》,起码眼前能呈现出百鸟齐鸣一片祥和的景象,再甚者,体会到天下归附四海生平之意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