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解析,換個角度看徐克版《黃飛鴻》三部曲

徐克版的《黃飛鴻》的英文名字叫"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直譯就是"中國往事",你可以看做這是對賽爾喬.萊翁內的《美國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的致敬,也可以說,其實這部系列電影想講的是關於那個年代的故事。而不僅僅是一個人的武俠片。

經典解析,換個角度看徐克版《黃飛鴻》三部曲

關於黃飛鴻這個全世界被翻拍最多的人物的所有作品中,無論從藝術角度還是人物塑造/動作編排上,都要以徐克版的為首。這裡徐克版僅指前三部,第四部第五部雖然試圖延續風格,但內容實為狗尾續貂的重複。第六部則是讓人無語的武俠片與西部片的強行雜交。

前三部代表著徐克的武俠新浪潮,打破死板的鏡頭,虛化生活和江湖的界限,把動作和情節/人物有效的融合,都是好的。我就不贅述了。但是獨自成章,卻難成經典。

上週五,8月15日,正值第一部上映27週年,我把這個系列淘出來來再看一遍,發現三部曲連起來,還真的有幾分"中國往事"的氣魄和風采,很多細節值得品味。

1、西學東漸——東西方文化的鬥爭與融合

往事緣起《馬關條約》簽訂,除了幾大國對於中國的侵略和貿易輸出,中國也開始被迫接受西方思想/文化和技術。這也是黃飛鴻大部分相關作品的矛盾核心,徐克版優秀,首先是在這一點上的不惜筆墨的著力。而且縱向對比三部,這種中西方的碰撞,是循序漸進的,是經歷了從排斥到融合的過程的,真正的加入了創作者的思考。

經典解析,換個角度看徐克版《黃飛鴻》三部曲

經典解析,換個角度看徐克版《黃飛鴻》三部曲

黑旗軍將領劉永福的扇子,在後面被燒壞,上圖中的"不"字被燒掉,變成為"平等條約"

在第一部《黃飛鴻》中,條約剛簽訂,黑旗軍將領劉永福被清政府調往安南。

那個時候,劉永福/黃飛鴻/佛山民眾乃至整個中國普羅大眾,對於一切洋東西,都是無知的,是國破家亡的憎恨。

在憎恨的同時,還有一種懼怕,就像大多數科幻作品裡所展現的,當一種落後的文明,剛接觸到一種比自己高端的文明時的感受。這種懼怕既來自無知,又來自對方對於我方的暴力破壞,第一部中有大量對火輪搶的描寫,每一次文明的發展都伴隨著暴力,無可厚非。

經典解析,換個角度看徐克版《黃飛鴻》三部曲

所以在這一部裡,對於西方的所有東西,都是排斥的,黃飛鴻也是如此。這種排斥也是無序和混亂的,僅來自人性的正常反應。當然,也有接受的人,但這些人要不就是被威逼利誘,要不就是為了純粹的利益。比如被英國人騙去淘金的,還有那些在西餐館裡服務人員。

到了第二部《男兒當自強》時,就不是一味的拒絕,中西方文化和技術開始有了交流。比如一開始,黃飛鴻就坐了火輪車,而他坐火輪車去廣州的目的,也是受邀去參加一項中西醫療交流會。在這一部裡,甚至有中國的孩子開始上西方的教堂學習。

經典解析,換個角度看徐克版《黃飛鴻》三部曲

經典解析,換個角度看徐克版《黃飛鴻》三部曲

中醫和西醫的交流

除了慢慢的被同化外,內部對於外國文化和技術的排斥也發展成了有組織有紀律的抵抗。比如白蓮教的產生。

經典解析,換個角度看徐克版《黃飛鴻》三部曲

第二部裡,天主教的教堂上貼滿了白蓮教的咒符,這是中西方文化最直觀的也最詭異的互斥。當然,徐克還是讓天主教在片中扮演了更開明更先進的教派。

第三部在這一塊上,就弱了一些。這種弱是創作者的瓶頸,同時也是一種符合歷史發展的必然。怎麼說呢,那時候的革命,興中會的孫中山,維新變法的戊戌六君子,都失敗了。師夷長技以制夷,只剩了個口號。中國人習慣了西方的文明,西方人也對東方的產生了興趣。人們對相機/西服這種東西不再是怕,更多是好奇,西方女人穿著旗袍坐花轎也是常事。黃飛鴻他爹都把蒸汽機用到了自己新開的成藥廠裡。

經典解析,換個角度看徐克版《黃飛鴻》三部曲

穿著旗袍的西方人

2、宗教與革命——救人與自救的火熱內患

除了外患,這三部還著重地講了內憂。而內憂和外患一樣,也要連起來縱觀,也是一種由低到高的過程。

第一部主要是在這種兵荒馬亂下,對於最基本的生存的嚮往,無非就是混口飯吃,保條小命。當然,也有趁機發國難財的流氓,流氓這種東西,你在什麼時候都有,倒可以忽略不計。在這一部裡,最後與黃飛鴻大戰的嚴振東所代表的才是那個年代背景下,武生們的正常遭遇——空有一身本領,卻要在街頭賣藝,被人百般羞辱,最後被人利用,為了生活性情扭曲。當中他和一些別的幫派以及黃飛鴻過招,無非是想要提升自己的江湖地位,得到更多尊重和吃飯的機會而已。

經典解析,換個角度看徐克版《黃飛鴻》三部曲

嚴振東這個人代表的是當時一個群體的遭遇,當然,這和他自己對於名利的不折手段的追求也分不開。辮子裡藏刀這種陰招就是他個人性格的最佳體現。

第二部則高明瞭很多,主要是對於民眾的劣根性的批判和革命的思考。我們自己的民智不開,加上某些團體的矇蔽,導致愚昧者加入類似於白蓮教這種教派中,試圖依靠某種神秘的力量來對抗外來的力量。這種教派除了對抗外敵外,更多的是蠱惑民心,打著拯救萬民的口號,對民眾徵收費用,同時濫用暴力,不分你我只管打殺。

經典解析,換個角度看徐克版《黃飛鴻》三部曲

被白蓮教蠱惑的眾生,在看到這種現象,革命者也對革命失去了信心:沒救了,中國沒救了。所以攘外必先自強。

革命者在學習和抵抗外來力量的同時,還要面對民智的問題,這種無知,如何靠革命拯救,革命還有沒有實施的必要。都是這一部所思考及描繪到的。當然,徐克也只是思考了,並未給出自己的解答。最後黃飛鴻和與之大戰的甄子丹之間的矛盾,其實並非是個人的仇恨,是革命與保守派/或者說政府間的較量,甄子丹也說了,我也是被逼無奈。

經典解析,換個角度看徐克版《黃飛鴻》三部曲

甄子丹的角色要比嚴振東光明的多,雖然他行事兇狠,但不是為了個人。

第三部則是政府制度與平民之間的矛盾,李鴻章和慈禧太后的一句"耀我國威",就發展出了轟動京城武術界的舞獅大會,這種大會正像黃飛鴻說的——有個屁用。無非是耗費民資,搞得各幫會各教派為了個虛銜爭得你死我活。考慮的多一些,李鴻章這樣聰明的人,他會不知道這種活動有沒有用?他知道,但他也知道這種事情可以轉移人民的關注,轉移矛盾的方向,完全是一種愚民政策。而在這種制度下的黃天霸等人,則顯的小家子氣多了,完全的京城惡霸流氓做派。所以第三部在這方面又弱了。

經典解析,換個角度看徐克版《黃飛鴻》三部曲

西洋打扮的十三姨和一臉正氣的黃飛鴻走在即將崩塌的清政府的堡壘外,諷刺十足。

3、兒女情長——論女權的逐步崛起

講完了內憂外患,來說點兒女情長。愛情是武俠電影裡面永遠不能缺少的元素,黃飛鴻和十三姨的愛情就好像楊過和小龍女這一對一樣,純潔的不要不要的,同時,又是一種向封建制度的挑戰,戀愛這種東西,不分輩份的。

當然,在愛情中,十三姨永遠是主動的。怎麼個主動法,徐克用了一種特別浪漫的方法來表示了愛情的發展,那就是——影子。

第一部, 十三姨初次向黃飛鴻表露愛心,兩個人一前一後的站著,但是映在牆上的影子卻碰到了一起,她嬌羞的用影子觸碰了心上人。而黃飛鴻則很被動,當他發現影子交織在一起時,第一個反應是躲避。

經典解析,換個角度看徐克版《黃飛鴻》三部曲

第一部裡的影子,這是兩個人第一次表明心跡,親密接觸。

第二部, 黃飛鴻不解風情,教十三姨練擒拿手,還莽撞的弄疼了她。但十三姨也不生氣,看著牆上擺著擒拿手姿勢的兩個人的影子,幻想著她和愛人翩翩跳起交際舞的情況。黃飛鴻則仍舊榆木疙瘩,發現她心不在焉,嚴厲批評。

經典解析,換個角度看徐克版《黃飛鴻》三部曲

第二部裡的影子,從擒拿手到交際舞。

第三部, 感情確立,並發展到談婚論嫁的地步。黃飛鴻動心,必然吃醋,在一次知道了外國友人贈送她影像機後,賭氣不語,十三姨追到房裡道歉,又是牆上的影子先走到了一起。黃飛鴻這次躲,就不是被動的躲了,而是主動的,是對於愛情的維護。

經典解析,換個角度看徐克版《黃飛鴻》三部曲

經典解析,換個角度看徐克版《黃飛鴻》三部曲

第三部裡的影子,從生氣到冰釋前嫌,愛情修成正果。

每次看這三段,都覺得浪漫的很,小細節的浪漫,特別符合人物個性和時代文化的浪漫,而不是那種完全不顧別人的親親我我的膩歪。

而留學歸來的十三姨代表的是一種西方文化和女權崛起——當然,她在戲裡更多的還是被黃飛鴻或者梁寬等拯救,吃喝玩樂也都主要是來自家庭的支援,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經濟獨立,當然也就遑論人權獨立了。不過三部連起來看,她確實是進步的。

第一部, 她只是表現愛情和敵人兇殘的附屬品,差點被玷汙,最後有反抗有自救,但還是被黃飛鴻和梁寬拯救。

經典解析,換個角度看徐克版《黃飛鴻》三部曲

第二部, 她就開始在黃飛鴻的"威逼"下學了兩招擒拿手,最後時刻還用它救了孫文。

第三部, 她就直接參與到整個任務中去了,而且事件的發展和最終真相的揭露還是她推動的。

黃飛鴻是一個特別單純的人,代表了那個年代最理想的人物混合體,他一方面堅守傳統文化,另一方面又能去接受西方知識與技能帶來的改變。他沒有參與激進的革命派,但願意為民生吶喊,去抵抗朝廷的欺壓。同時,他敢於面對外來侵略者的槍火,但又能分辨是非,用自己的力量去保護哪些戰爭之外的外國人。武俠的"義"在他身上也是始終如一的,第一部裡對梁寬和民團的義,第二部裡對孫文等的義,第三部裡對鬼腳七的義。

經典解析,換個角度看徐克版《黃飛鴻》三部曲

他是完美的。不存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