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第三届自治区专利奖获奖名单公布 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多家科技型企业再创佳绩

「喜报」第三届自治区专利奖获奖名单公布 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多家科技型企业再创佳绩

第三届自治区专利奖获奖名单公布

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多家科技型企业再创佳绩

「喜报」第三届自治区专利奖获奖名单公布 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多家科技型企业再创佳绩

日前,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表彰奖励第三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专利奖获奖项目的决定》,公布了第三届自治区专利奖获奖名单。在激烈的评奖角逐中,高新区(新市区)辖区企业中通服公众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一种利用分析性稀疏表示的超分辨率图像重建方法》获得第三届自治区专利奖一等奖,新疆众和股份有限公司、乌鲁木齐高鑫博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分别获二等奖;新疆德蓝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环境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送变电工程公司、新疆真石科技有限公司分别获三等奖。

据了解,今年,全疆共有5个专利项目荣获自治区一等奖,11个专利荣获二等奖,19个专利荣获三等奖。近期,自治区将对这些积极有效开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管理工作,在促进创新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给予资金奖励。

据中通服公众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舒泓新介绍,本次获奖的专利项目旨在解决公共安防行业的瓶颈问题,其能有效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工作负荷。新系统涵盖范围大,实用性更强。以信息化智慧防控为目标,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数据的深度关联和分析挖掘。

新疆众和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陈长科说,此次获奖的专利技术在技术及产品性能方面都优于现有专利技术,钛元素控制偏差在0.2%以内,均匀性较好,高出HB5371-1987铝基中间合金锭标准中钛元素的偏差0.2%,杂质元素较现有专利杂质元素低0.02%。按照本发明技术生产的高纯铝钛中间合金应用开发出了ZL205A合金、ZL114A合金棒、5系合金棒、7055合金棒等产品,这些高端铝合金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汽车、高速列车、航空航天、船舶、军工等领域。截至2017年底,应用该专利技术生产的产品实现利润834万元。

乌鲁木齐高鑫博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李学斌表示,阿魏菇春化后熟低温处理人工栽培方法专利,主要是将长满菌丝的阿魏菇栽培袋,垒码在冷库中进行冷刺激,冷库温度控制在零下10℃至零下20℃,冷冻18天至22天。阿魏菇后熟低温处理人工栽培技术,解决了阿魏菇反季节(夏季)人工栽培生产中不出菇或一年只能出一潮菇的问题,并提高了出菇转化率,达到了商品率要求。该专利项目在乌鲁木齐实现了1780座大棚的种植面积,生产优质出菇袋7120万袋,达到销售收入14.2亿元, 该技术的实施使当地农牧民和企业增收2.85亿元,该技术的实施为企业和种菇户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高新区(新市区)科学技术局(知识产权局)局长刘东伟对新区科技型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与转化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效予以了较高评价。他说:“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对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对专利项目的要求从量的多少到质的提升转变,更加注重高质量的专利成果转移转化,更加注重落地实施和效益产出,也是对知识产权工作新的考验。今年7月,自治区下达乌鲁木齐市专利实施项目预算资金287万,高新区(新市区)17家企业安排资金189万元,占乌鲁木齐市的65.8%,此次自治区对专利项目的奖励更有利于激发高新区(新市区)科技型企业的创造性,支持新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迈上新台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