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童年,難忘故鄉的美食

舌尖上的童年,難忘故鄉的美食

去了很多地方,吃過很多美食,最難忘的,還是故鄉的美食。

我的故鄉是一個非常偏僻的小山村,我的童年和少年時代,都在那裡度過。小時候非常貧窮,現在回憶起來,更多的時候都是在飢餓中度過。那時候吃的很不好,都是非常簡單的食物。但是現在,那些食物卻成為我一生的最愛。

童年時代的經歷和記憶,永遠難忘,影響著我們此後的一生,成為我們最底層又不容易察覺的潛意識。童年時代所吃的食物,決定了我們這一生的胃口和口味。

下面給大家分享的十種食物,是在我早期的人生歷程中,最喜歡的美食。

1

粘豆包

舌尖上的童年,難忘故鄉的美食

一說起粘豆包,就想起了故鄉。

腦中立刻就浮現起了這樣一個場景:我一個人揹著書包,騎著自行車,拐過山頭,就望到了故鄉的炊煙。肚子餓的咕咕叫,此時最想吃的,就是爸媽蒸的粘豆包。那個時候,一到村口,想起粘豆包,就流出口水。

我的故鄉情懷,是和父母與粘豆包緊緊相連的。

可是,粘豆包在這一年中,只有在冬天才能吃到。

一進臘月,父母就會帶著我們幾個兄弟姐妹,開始淘大黃米。淘完米之後,去碾子那排隊,把米碾成面。小時候推碾子是我們最經常的勞動,我也是一個推碾子高手,能連續推兩三個小時。碾完面之後,回家煮豆子,弄豆餡兒,和麵,包豆包,然後開始蒸豆包。一個小時左右,一鍋金黃、可口的豆包就出籠了。

舌尖上的童年,難忘故鄉的美食

那時候的故鄉,臘月蒸豆包是家家戶戶都要做的,不是蒸一鍋兩鍋,而是要蒸十幾到二十幾鍋,因為,我們要吃一個冬天,一直吃到春天來了。整個冬天,我們的主食都是豆包。

記得有一次,我們幾個兄弟姐妹上山去砍柴。砍了一天柴,沒吃東西,回家的時候已經餓透氣兒了,正好趕上媽媽在家蒸出的粘豆包剛出鍋。不好意思的告訴你,我那次一口氣吃了18個豆包。那年我十幾歲,正是半大小子吃窮老子的時候。

那時候在中學上學,因為路遠要住校,我每週都帶上15個豆包,一週五天,一天早中晚各一個豆包,15個正好吃完放假回家。有一次我發現豆包少了一個,非常著急,因為少了這個豆包,我有一頓飯就沒法安排了。後來我終於知道,是我最好的朋友太餓,所以偷吃了一個。為此,我和他決裂了,有好長一段時間都沒有跟他說話。

那個時候,食物要比朋友還重要。

舌尖上的童年,難忘故鄉的美食

十多年前,我們搬離了故鄉,之後就再也吃不到故鄉的粘豆包了,雖然此後,也吃過各種各樣的豆包,但是都找不到童年時代,媽媽蒸的粘豆包的那種感覺。

去年的時候,到一個地方下鄉,主人為我們準備了粘豆包,我一連吃了好幾個,因為那種味道,和小時候吃的感覺非常相似,找到了童年吃粘豆包的感覺。臨走的時候,我還從那個地方買了好多豆包回家。

粘豆包,是與我的故鄉、父母、童年緊緊連在一起的。

2

餃子

舌尖上的童年,難忘故鄉的美食

我一生最喜歡吃的美食,就是餃子。

小時候家裡窮,只有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才能吃一頓餃子。餃子在我們孩子心目中,就是世間最美味的食物了。後來家裡的情況漸漸好轉,一年能吃上幾次餃子。

上中學之後就開始住校,初中高中大學都在學校度過,有時要一兩個月,甚至半年才能回家一次。記憶中最深的就是,回家之後的第一頓飯一定是餃子。爸媽知道我回家,就會提前為我包好餃子,等著我回家煮給我吃。好久不回家,回到家就能見到爸媽,吃到他們包的餃子,別提多開心了。他們知道我最愛吃的就是餃子。

舌尖上的童年,難忘故鄉的美食

每當我上學或工作離開家,吃的最後一頓飯,也一定是餃子。印象特別深刻的時候是,我一般都是早晨很早要走,半夜凌晨兩三點,就聽見他們在外屋擀麵皮、包餃子的聲音,等我醒來,他們已經包好餃子下鍋了。吃完父母為我包的餃子,飽飽的、幸福的上路了。

剛畢業的時候離家很遠,不能經常回家,有一次特別想吃餃子,都想哭了。最後自己鼓搗,和麵、弄餡、擀皮、包餃子,自己煮著吃,也很好。那是我人生中唯一的一次自己包餃子。

一直到現在,餃子都是我的最愛。尤其是父母包的餃子,在外面多好吃的餃子,也趕不上父母給我包的餃子。

3

燒餅

舌尖上的童年,難忘故鄉的美食

一提起燒餅,我的心中百味雜陳,因為關於燒餅,有一個讓我很慚愧的故事。

故鄉在一個小山村,要想買東西,都得到很遠的集市上去,媽媽會定期,大約一個月左右去趕一次集,買生活所需的用品。每次媽媽去趕集,都是我和弟弟最盼望的日子,因為媽媽每次趕集回來,都會給我倆一人買一個燒餅。

你知道嗎?小時候燒餅對我們來說,那就是最好吃的食物了,一兩個月才能吃到一次。所以我們都特別盼望趕集的日子,也特別珍惜那個燒餅。

但是每次我們吃燒餅,最後都會演變成一場戰鬥。

舌尖上的童年,難忘故鄉的美食

因為我比弟弟大兩歲,大家知道,小孩拼的就是發育,甭說大兩歲,就是大半年,差距都會很大。每次一拿到燒餅,我都狼吞虎嚥的馬上把我的燒餅吃的一乾二淨。而我弟弟比較小,吃的很慢,等我吃完的時候,他剛吃了幾口,還剩下很多。我就從弟弟手中搶過那半個燒餅,邊跑邊大口吃。弟弟一看燒餅被搶了,哇哇大哭,這個時候,媽媽會非常生氣,就拿起笤帚追著我打。

這樣的情景每次都會發生,因為這個,我的弟弟一直很埋怨我,甚至我們都已經很大了,他還經常拿這個事取笑我。

童年,就是這樣窮困,這麼無知。到現在,依然很喜歡吃燒餅,只是每次拿起燒餅,就會想起那段慚愧而有趣的過往。

4

年糕

舌尖上的童年,難忘故鄉的美食

小時候一到臘月,家家戶戶都要蒸豆包,還要蒸年糕。每家都要蒸年糕,似乎只有蒸完年糕,才代表要開始過年了。

年糕的做法非常奇特,需要一定的技術含量。先把大黃米磨成面,然後燒上水開,放上箅子,先在箅子上撒上一層煮好的豆子,然後在上面開始撒大黃米麵,整鍋都撒上厚厚的一層,大約有10到20釐米那麼厚,撒完大黃米麵,上面再撒上一層豆子,然後蓋上籠屜,燒大火蒸,大約蒸兩三個小時,就出鍋了。

出鍋的方式很奇特,先準備一個大蓋頂,然後兩三個人把年糕從鍋裡拎出來,把大蓋頂放在年糕上面,然後一翻個,把年糕扣在大蓋頂上。不久,年糕凝固冷凍之後,把它切成一個個大塊,放到缸裡,每次吃的時候拿出一大塊兒,再切成一片片的蒸著吃。吃的時候,我一般都放上白糖或者紅糖,非常的美味。

舌尖上的童年,難忘故鄉的美食

喜歡吃年糕,但更喜歡的是吃年糕餅,尤其是大黃米的年糕餅。可惜的是,爸爸媽媽烙年糕餅的技術不太高,每次都糊,影響了口感,倒是我大姑家和我後院二孃家的年糕餅,烙的特別好吃,金黃、柔軟、美味,每次他們都會給我家送去很多,讓我大飽口福。

現在,我依然很喜歡吃年糕餅,只是怎麼也找不到,童年時代吃的那個年糕餅的味道了。

5

手擀麵

舌尖上的童年,難忘故鄉的美食

小時候,特別喜歡吃老爸做的手擀麵,老爸擀一手好面,無論是原湯的還是過水的,都做的特別好吃。

記得有一次放假回家,特別餓,老爸為我做了手擀麵,原湯的,我一口氣吃了八碗。

我家有兩個擀麵杖,一個大的,一個小的。小的用來包餃子擀皮,大的用來擀麵條。

現在,我喜歡吃各種各樣的面。無論是拉麵、手擀麵、刀削麵、炒麵等,各地的特色面我都非常喜歡吃。我想,就是因為童年時代,吃了老爸的手擀麵,影響了我此後一生都喜歡吃麵。

童年時候的飲食習慣,會影響我們的一生。

6

大餅

舌尖上的童年,難忘故鄉的美食

我要說實話,我的父母包餃子、蒸豆包是好手,但是烙餅,他們真的不太在行,每次烙的餅,要麼糊了,要麼硬了,總之都不是特別好吃。

但是我一直很喜歡吃大餅,尤其是大學的時候,因為大餅比較便宜,一張大餅一塊二毛錢,再花幾毛錢買個菜,或者買幾根大蔥。大餅就著大蔥蘸醬,別提有多美味。一直到現在,我都喜歡這樣吃。

舌尖上的童年,難忘故鄉的美食

工作之後,一個人在北京打拼,也經常吃大餅,開發出了大餅的各種吃法。有時候把餅切成餅絲,加上蔬菜、肉絲等炒著吃,就成了炒餅;有時把餅切成絲,和方便麵一起煮著吃,就成了燴餅,也非常美味。

到現在,有時候如果老婆不在家,我就去買一張大餅和幾根蔥,然後一個人吃的酣暢淋漓。

7

小米飯

舌尖上的童年,難忘故鄉的美食

現在小米飯,已經成為一種特別養生,也特別養胃的食物了,顯得還很高雅,甚至有時候在飯店才能吃到小米飯。但是如果說我這輩子,有什麼討厭的食物,那一定就是小米飯了。

為什麼呢?因為一種東西再好吃,但如果你天天都吃,我相信,也會倒胃口的。小時候的主食就是小米飯,那時幾乎頓頓都是小米飯,因為我們那個地方產小米,家家戶戶都吃小米飯。

其實小時候我還是非常喜歡吃小米飯的,尤其是媽媽做的小米飯,非常柔軟,很可口。

後來上了初中,因為離家遠,就住校。那時候初中的食堂,也天天都是小米飯。但是悲催的是,小米飯的質量非常差,恨不能一口米飯中有十個沙子,而且大都是夾生飯。每頓都是小米飯泡菜湯,連著吃了三年小米飯,把我的胃給吃壞了,那時候我得了很嚴重的胃病。

家裡吃小米飯,學校裡也吃噁心的小米飯,這樣吃了幾年,讓我徹底對小米飯產生了厭惡甚至痛恨之心。一直到現在,只要一見到小米飯,我的胃就開始不舒服,所以到現在不管多麼好吃的小米飯,我都咽不下去,不喜歡吃。小時候吃小米飯吃傷了。

小米飯是我這輩子唯一討厭的食物,也是故鄉帶給我一段痛苦而難忘的記憶吧。

8

方便麵

舌尖上的童年,難忘故鄉的美食

一提到方便麵,你可能會有疑問,這怎麼能算美食呢?這不是最便宜的食物嗎?

是的,現在方便麵已經成為最普通、最廉價的一種食物,但是在我小時候,對我們來說卻是最昂貴、最美味的食物。記得在中學住校的時候,只有那些家境很富裕的同學,才能吃上方便麵,而我們就只有眼饞的份兒,在旁邊聞著那個方便麵的味道,都在流口水。

後來上了大學,家境也稍微好了一點,方便麵成為我們假期以及平時熬夜的標配,餓了就吃一碗泡麵。畢業之後,剛參加工作,因為工資低比較窮,那時候也主要以吃方便麵為主,我經常去超市買各種各樣的方便麵吃。

常吃方便麵,也開發出了方便麵的各種吃法,一開始是泡著吃,後來是煮著吃,再後來煮的過程中我會加入雞蛋、腸、蔬菜,偶爾還放點熟食,有時還放一些餅絲,所以內容很豐富,也很有營養。

舌尖上的童年,難忘故鄉的美食

記得那時,每當晚上下班回到宿舍,煮一鍋麵的時候,都會把同宿舍的幾個人饞的流口水。很多年以後,我的那個同事還說,每當一到晚上聞到你煮的面,我們幾個就都受不了了,垂涎三尺。

因為那時的磨練,我現在煮一手好面,煮的面非常好吃,能把一鍋普通的方便麵,也做的特別美味。

從這點上看,我也是一個吃貨。

9

刀削麵

舌尖上的童年,難忘故鄉的美食

我喜歡吃各種面,這些面中,最喜歡吃的就是刀削麵。

小時候只吃過手擀麵,沒吃過刀削麵。畢業之後到北京闖蕩,在前門租房子住,那裡有各種各樣的小吃。在我租房子的門口,有一個麵館,做的刀削麵特別好吃,長年累月的熬一鍋肉湯,在刀削麵上一澆,別提有多好吃了。而且非常便宜,記得那時候是兩塊五一大碗,吃得很飽很爽。在那住了一年多,幾乎每晚都來一碗刀削麵。

後來搬走了,還會時常回到那個地方,吃一碗刀削麵。

再後來回到了家鄉,再也吃不到那樣的刀削麵了。幾年之前,偶爾在我家門前的蘭州拉麵裡吃了一盤炒刀削麵,特別好吃,非常喜歡。後來會經常去吃一盤炒刀削麵。

舌尖上的童年,難忘故鄉的美食

一直到現在,有趣的是,如果想吃點好的,犒勞一下自己,就去吃一盤炒刀削麵。我老婆說,你太好養活了,一盤炒刀削麵,就讓你覺得自己跟神仙似得。

是啊,雖然都是些很簡單的食物,但是裡面承載了我很多的過往與記憶,以及童年起就種下的味覺和認知。所以,一生難忘。

10

紅燒肉

舌尖上的童年,難忘故鄉的美食

在這些美食中,最難得的就是紅燒肉了。

小時候,吃餃子都很難得,何況是紅燒肉。只有在過年的時候,家裡會燒上一塊肉,然後大年三十,或者是大年初一的時候,媽媽會蒸一碗紅燒肉給我們吃,我們兄弟姐妹幾個,幾乎就是搶著吃的,一年也就吃這麼一次。

舌尖上的童年,難忘故鄉的美食

後來,慢慢長大了,大姐出嫁了,她在鎮上開了一個飯店,非常擅長做紅燒肉。記得有一年冬天,我去他家,她給我做了酸菜粉,酸菜、凍豆腐、紅燒肉、粉條兒一起燉,吃的別提有多爽,印象中吃的最嗨的一次。

在北京的時候,我在前門租房子,房主和我們住在一個院子裡,關係處的比較好。週末的時候,他就會為我做炸醬麵和紅燒肉,他是老北京人,做的炸醬麵特別地道,紅燒肉也做得特別好吃。

後來,等我結婚之後,就讓我老婆學著做紅燒肉,一開始做不好,但是後來越做越好,終於能夠做出像樣的紅燒肉了。所以現在有時候想解饞,就讓我老婆做一盤紅燒肉。

基本做法就是:把肉切成方塊,加入各種調料,炒到七分熟,然後再放上水,老抽著色,加上蔥薑蒜和白糖,小火慢燉,燉一個小時左右,把湯熬幹,紅撲撲、顫巍巍、入口即化的紅燒肉就出鍋了,絕對是世間美味呀。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提起紅燒肉,口水都流出來了。

舌尖上的童年,難忘故鄉的美食

現在生活好了,經濟寬裕了,想吃什麼都可以吃到,但是發現,現在喜歡吃的,還是小時候吃的那些東西。

童年的美味,故鄉的味道,爸媽的手藝,就這樣,融在我們記憶中,伴隨我們的一生。

舌尖上的童年,難忘故鄉的美食

我是學峰,歡迎來到我的微信公眾號:學峰讀書會,讓思想點亮教育,用讀書改變人生,期待您的光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