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的死因,有两种说法?

洪秀全的死因,有两种说法?

清朝史书、文集和学术界有关洪秀全之死,众说纷纭。归纳之,大体有以下两种说法:自杀论与病死论。自杀论中,又有服毒自杀论与吞金自杀论两种。然经过细致之考证与分析,洪秀全之死,非单一因素所致。洪秀全早逝,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原因。

洪秀全的死因,有两种说法?

一、自杀说

洪秀全死于自杀的说法流传极广,在清方官书和封建文人书中屡见不鲜。这种说法不仅影响了近代学者的研究,也影响了海外一些汉学家。佩雷菲特认为,1862年太平军进攻上海,此举导致西方支持清王朝,洪秀全于1864年在绝望中自杀。洪秀全死于自杀之说中,有服毒自杀和吞金自杀两种版本。

洪秀全的死因,有两种说法?

(一)服毒自杀说。

最早提出洪秀全为服毒自杀的系曾国藩,他在攻克天京后,于同治三年(1864年)七月初七日向穆宗汇报战果,在奏折中描绘得极为细致:“臣亲加讯问,据供:洪秀全生前经年不见臣僚。四月二十七日,因官军攻急,服毒身死,秘不发丧。”在此,曾国藩信誓旦旦地说,洪秀全系服毒自尽,且是洪秀全身边黄姓宫女亲眼所见。同治帝在褒奖官文与曾国藩的诏书中也认为洪秀全是服毒自尽。

封建文人谢兰生,通过转述李秀成等太平天国高级将领之言,认为洪秀全为服毒自尽。同治三年(1864年)六月,“浙江巡抚曾国荃统统带各军克复江宁省城,生擒伪忠王李秀成等,全股悍贼尽数歼灭。各贼供称:“洪秀泉于本年五月服毒死,痊于宫内。伪幼(天)王洪福贵重袭伪号,城破后积薪自焚。”亲历太平天国运动且曾身陷太平军中文人深信曾国藩之奏报,洪秀全系服毒自杀。“城内各贼供称:首逆洪秀全实于本年五月服毒而死,痊于伪宫内··…二十九日,两江总督曾国藩亲讯伪官宫脾黄氏,始于伪宫中掘出洪秀全尸首,遍体皆用绣龙黄缎包裹,头秃无须(发),须已间自,遵尚邪教,不用棺木,遂戮尸而焚之。”王定安则在《湘军记》中说,六月十六日,曾国藩之弟曾国荃攻克南京之后,据太平军将士供称:洪秀全系服毒而死。很显然,洪秀全服毒论之源头在曾国藩,不管是《清穆宗实录》《清史稿》,还是封建文人之记载,均因袭曾国藩或其他湘军首领之奏报。综而言之,持洪秀全为服毒自尽之观点,均为清廷官方记载或站在清方立场上封建文人之记载。

清末民国年间,有许多史学大家也论及洪秀全之死因。孟森认为:“秀全既恋巢,而诸王闻秀成谋同粤,后人党之湘、皖等籍者皆沮之,遂坐而待亡。城未下,秀全先自尽。”认为其是服毒自杀的。“同治三年五月,江宁城将破,洪秀全知不可为,仰药卒。”梁启超认为:“洪秀全知事不可为,于四月二十七日饮药死,诸将拥立其子洪福。”郭廷以认为:同治三年(1864年)正月,“天京合围,继以常州失守,一切绝望。四月二十七日,天王洪秀全服毒自尽,年五十二岁”。民国学者陈怀认为:“官军四集,城中粮绝,食草根木皮,而军殊死守,秀全忧愤成疾,仰药死。”孟森、梁启超、郭廷以等人,均为一流历史学家和学者,但是在洪秀全死因研究方面均持服毒论,观点高度相似。一方面是因袭前人,特别是清廷官方之说,并未就此做深入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可谓人云亦云。另一方面他们之所以持洪秀全服毒论,与他们阶级立场有关。他们都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之上,反对和低毁农民军。自然,得出的研究结论就与清廷说法高度一致了。

洪秀全的死因,有两种说法?

(二)吞金自杀说。赵文烈系曾国藩之得力幕僚,其《能静居士日记》记载不少有关太平天国之内幕。同治三年(1864年)六月十九日,他在日记中写道:“又昨日擒伪松王陈姓,得州人,言伪天王实于四月内死,或言知事不谐,吞金而绝,或言病死。”此条史料虽转引松王之口,有吞金自杀之记载,但对于洪秀全死于何因,仍是含糊其辞,不能肯定。曾记参与太平天国运动英国人吟咧,在其书中说道:“清方记载报导攻陷南京的情况如下:8月17日,围城军获悉天王吞金自杀。”吟咧的记载应该是权威的,他本人同情太平军,并积极地支持太平天国运动。但是,洪秀全去世之时,他并不在中国。于1863年12月8日领李秀成之令,至上海购买军火、兵船之后,被迫回国,他所知关于太平天国的消息,均为道听途说。

洪秀全的死因,有两种说法?

二、病死说

有关洪秀全为病死之说,大多源自太平军一方之说,也有少数清方的记载。如赵烈文在日记中记载:“(同治三年)五月初六日……闻探报享称,逆首洪秀泉已于四月二日又日病死(彼中之廿四日)。”

太平天国被镇压后,太平军高级将领被俘,他们纷纷写下供书。其中一部分人就回忆了洪秀全死因。洪秀全堂兄恤王洪仁政在供书中说:“嗣闻南京退出,伪天王先已在城病故,他的儿子幼天王添贵年将十六七岁,分兵出了南京”。与洪仁歼同时被俘的誉王李瑞生在供词中也说洪秀全系病故,“四月二十日,洪秀全身故”。昭王黄文英在供状中说:“那伪天王洪秀全系今年四月十九日在南京死的,传说因发肿病死的,有的说因调兵不动自己寻死的。黄文英是幼天王的辅政大臣,但其对洪秀全之死却是模棱两可。

洪秀全的死因,有两种说法?

幼天主洪天贵福被俘之后,写下数篇自述书,其中有一篇记载:“老子(洪秀全)在前殿,我在左殿上屋……本年四月十九夜四更老子病死。另一篇又说:“于今年自四月初十日起病,四月十九日病死。因何病症,我亦不知。尸身未用棺停,以随身黄服葬于宫内御林苑山上。宫内有前后两个御林苑,父亲葬处系在前御林苑,距父亲生前住的前殿隔有两个殿。多篇自述书都未出毫厘地证实洪秀全系病故。因为洪秀全去世时,洪天贵福身处天京,且所住之地离洪秀全近在咫尺,高居幼天主之地位,洪天贵福是很容易见到洪秀全的。故而,他的说法应是最为权威,也是最为可信的。

洪秀全的死因,有两种说法?

三、结论

洪秀全之死因,应是多种因素所致。正如一些学者所推论:“洪秀全逝世存在多种因素综合致死的可能。因饮食杂乱患病中毒、有病不医治不服药、心理焦急绝望,遂走上人生末路。”

(一)洪秀全早逝与其纵欲过度有关。太平军的领袖们以上帝之名实行多妻制。1860年,英国传教士艾约瑟访问洪仁玕歼时就谈到这个问题。洪仁玕一直反对多妻制,因为这个制度违背基督教义,但是在东王等人倡导之下,多妻制还是推行开来。位居天国最高领袖洪秀全也没有例外,早在永安称王时,他就有殡妃七十余人。“传闻洪逆踞永安时,其居屋以冥锻金银箔遍糊,称日金殿;出人行动俱用步辈,故室宇都无门阀;掠妇女称妃者七十二人。”定都天京之后,洪秀全大肆地召民女人宫。“洪逆伪官之中,则以伪后人,辖嫔娘二,爱娘、嬉娘、宠娘、娱娘各四人。”据幼天王回忆:洪秀全后宫娘娘就多达88位。《金陵杂记》中记载洪秀全等王府中,“妇女约有千百,如女伪丞相以至女牌刀手,美恶皆备,逐日闭门在内,男贼仅洪逆人,其中淫恶可知也。”当定都天京之后,洪秀全深人简出,将一切事务交于杨秀清,“旧事淫佚,诸酋罕得见”。即使在天京事变之后,“内事决之诸洪,秀全荒淫悠肆”。洪秀全和一些封建帝王一样,长年纵情声色之中,身体每况愈下,是自然之事。

洪秀全的死因,有两种说法?

(二)洪秀全的饮食不科学,结构不合理。幼天王回忆:“我父亲不吃猪肉,并不准众人吃酒。”洪秀全喜食生冷食物和蜈蚣之类油煎食品,对人体肠胃是极大之损伤。“父亲平日常食生冷,自到南京后以蜈蚣为美味,用油煎食。”生冷与油煎食品,不易消化,对肠胃有损。洪秀全从定都天京到太平天国失败之间,近十年时间食用此类食物,其消化功能肯定有重大问题。早在咸丰七年(1857年),何桂清上奏清廷:“逆现患头风,兼以便血,日夜不安。”

(三)洪秀全处在长期营养不良之窘境。这是他早逝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天京事变之后,军事形势江河日下,南京城中粮食供给不足。当全城粮食绝断之时,李秀成上奏洪秀全请示对策。洪秀全认为 “合城俱食甜露,可以养生。”所谓的甜露是何物? “地生各物,任人食之,此物天主叫做甜露”。众人都说此物不能食用,但洪秀全不听。“天王在宫中阔地自寻,将百草之类,制作一团,送出宫来,要合京依行毋违,降诏伤众遵行,各家备食……先二三年之间,早经出令,各多备甜露……天王久在宫中,俱食此物。”所谓的“甜露”,其实就是杂草。这样的饮食习惯,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李鸿章收复苏州,进攻金陵。“秀全忧愤疾笃,足暴肿。”双足浮肿,就是长期食用野草,营养不良之表现。

洪秀全的死因,有两种说法?

(四)洪秀全之死与其严重的烟瘾有关。尽管在太平天国初期,天国上下同心,普遍实现禁赌、禁烟等政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烟毒在太平军中迅速蔓延,“鸦片烟灯遍地,有不忍见闻者”。虽没有直接的史料证明洪秀全吸食鸦片,但其酷爱吸烟是有铁证的。“贼众禁食鸦片及水旱各烟,伪王及大头目均私吸之。洪逆嗜食黄叶片烟,其物本产广东嘉应州,刻不离手,伪宫中均效之,竞以珠玉镶嵌烟管。”由于洪秀全对烟草达到“刻不离手”之地步,长期吸食烟草,对其身体也是重大的摧残。

洪秀全的死因,有两种说法?

总之,洪秀全之死是多种因素所致,既有外在的军事压力和内部宫廷权力争斗,消耗其有限的精力,同时,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不科学的饮食结构,对其健康也产生了严重的侵蚀。最终,这一系列综合因素导致了洪秀全走向死亡之路。

洪秀全的死因,有两种说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