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馬雲、馬化騰李彥宏講話透露人工智慧如何影響未來生活

本文信息量約3600字,閱讀時間約

9分鐘


「熱點」馬雲、馬化騰李彥宏講話透露人工智能如何影響未來生活


“我將變革生產力,我將賦能新時代!這裡是上海,這裡是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今天上午,上海西岸藝術中心,世界人工智能領域的翹楚雲集。從今天起,這些“最強大腦”將在黃浦江畔縱論AI。記者為您第一時間整理了其中的部分精彩觀點——

馬雲:AI應翻譯為機器智能,人類把自己看太大了


「熱點」馬雲、馬化騰李彥宏講話透露人工智能如何影響未來生活

我們對人工智能這場技術革命有期待有擔心,有希望也有困惑。在上海舉辦世界人工智能大會,跟在硅谷、以色列等地舉辦不一樣,這不是以技術人員、工程師為主的大會。實際上,在上海舉辦人工智能大會,內涵非常豐富。今天來上海參會,對我的啟發是,人工智能不是某一項、某幾項技術,而是我們認識外部世界、認識未來世界、認識人類自身,重新定義自己的思考方式。

AI,最好翻譯成機器智能,而不是人工智能。機器需要有自己獨特的思考和智慧,他們有自己的方式,同時,我們對人腦的瞭解也是很有限的。機器會比人類更加聰明、快速和強壯,但機器不可能有價值觀、有情感、有愛。我們真正需要擔心的,不是機器智能會超越人類智慧,而是人類自身的智慧停止增長。

人工智能對我們的啟發在於,未來的製造將邁入新制造時代,那是製造業和服務業完美結合的時代。未來的製造業都是服務業,大部分被人工智能取代,而背後的體驗和服務卻是不能被取代的。上海的服務業水平、上海的人才素質,都將是未來發展的最大先機。

馬化騰:未來AI能否做到可知可控可用可靠


「熱點」馬雲、馬化騰李彥宏講話透露人工智能如何影響未來生活


上海市政府正全力推進智能上海行動,創造出一個巨大的創新生態。人工智能是跨國跨學科的科學探索工程,決不能閉門造車。今天有很多來自全球的頂尖科學家、學者參會,為全球科技產業開闢新空間。正如中美互聯網產業的發展有很多共性,人工智能的發展也像一場奧林匹克競賽,大家你追我趕,有競爭有合作,共同為提升人類生活品質而努力。

騰訊的華東總部已落戶上海,騰訊將在上海聚焦人工智能產業。我們需要注意人工智能的可知,可控,可用,可靠。可知,人工智能的算法能否更加清晰透明;可控,人工智能給出的決定,是否要人來承擔責任;可用,能否讓更多人使用,不會形成新的知識鴻溝;可靠,人工智能是否足夠快,可以修復自己的漏洞,真正實現安全。

雷軍:不管走到哪裡,所有巨頭都在討論人工智能


「熱點」馬雲、馬化騰李彥宏講話透露人工智能如何影響未來生活

公眾理解的是,人工智能擊敗了人類高手。對於我這個計算機科班學生和圍棋愛好者來說,不完全是這樣。我們曾經認為在100年內都不可能擊敗圍棋,兩年半前AI贏了。這是因為技術產生了巨大的顛覆和突破,不僅僅是計算能力的原因,最核心的是算法的突破,使得AI進入了大規模的實用階段。它是人類社會的重大突破。

人類已經進入人工智能時代,不管你走在哪裡,所有的巨頭都在討論人工智能。

對於小米公司,在深度思考後,別無選擇,要把AI演練成小米重要的戰略。我們的優勢是有海量設備、海量數據,我們有對AI時代的認知,我們的突破口就是IoT。AI和IoT,也就是物聯網,既讓公司立足,也為整個世界的AI發展作出一點點的貢獻。

小米現在擁有全球最大的消費級IoT平臺,AI智能助理在其中的角色至關重要。

李彥宏:不夠AI的企業,註定會被新的企業所取代


「熱點」馬雲、馬化騰李彥宏講話透露人工智能如何影響未來生活

不同時期對現代化的定義不一樣。20年前,信息化就是現代化,而現在現代化的定義已經改變。

如今的現代化就是AI化,人工智能(AI)在技術中的滲透率不斷提升,算法算力的良性循環使得人工智能技術對產業升級和經濟變革影響越來越突出,為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動能。

未來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可以宣稱,自己和AI沒有關係。對於絕大多數企業來說,重要的是率先擁抱AI,儘快使自身AI化。

未來的AI公司必須是“三維一體”,即具備AI的思維、擁有AI的能力,以及遵循AI的倫理。

擁有AI思維就是基於萬物互聯來思考公司戰略。擁有AI能力不是要求企業擁有發明AI的能力,而是有利用AI的能力,善於利用AI強化自身的能力,讓數據成為創新的燃料,以開放的方式從數據大眾挖出金礦來。

企業要形成AI化的文化,這就需要掌握四個原則:第一是做到安全可控;第二,企業創新的願景是促進人類平等獲得技術能力;第三明確AI的價值是叫人類學習而不是取代人;第四,AI的終極理想是為人類帶來更多自由和可能。

不夠AI的企業,註定會被新的企業所取代。AI技術更快滲透到社會各個層面,為解決社會問題開闢新的路徑。我們之前用人臉識別尋找走失的孩童,過去人一一對比花10年都找不到,現在可以大幅提升效率。比如,交通擁堵會帶來各種問題,無人駕駛和車路協同技術可以有效改善和治理,在超大型城市交通擁堵對GDP造成的損失達到5%左右,一個司機1年有100個小時處於擁堵中,30%的時間在找停車位,而在這最後一公里,無人駕駛正好可以替代。

好的AI企業一定是解決社會問題的企業,一定是能在未來獲得更多前途的企業。

羅傑·瑞迪 :人工智能將消弭戰爭


「熱點」馬雲、馬化騰李彥宏講話透露人工智能如何影響未來生活

羅傑·瑞迪 (圖靈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當我看到人工智能的時候,我看見的是美好的未來。人工智能技術給處於社會“金字塔”底層的30億人賦能。比如,語音互動的個人助手系統,能幫助世界上很多沒有讀寫能力的文盲、半文盲更好地與外界溝通。又比如,智能代理技術,能用本地語言與你進行人機對話,預測你想做的事情並幫助你事半功倍。

在5-10年內,人工智能技術能打造“守護天使”,替人類完成如今無法完成的任務。比如,及早發現可能會影響人類安全、穩定和幸福的突發事件,併發出警告。到2020年,“守護天使”能完成超過80%的人類活動。最終,人類會提高10倍的效率。人工智能不會征服世界,人工智能可以供每個人使用。

潘雲鶴:實用機器人應當模擬人的智力而非行為


「熱點」馬雲、馬化騰李彥宏講話透露人工智能如何影響未來生活

潘雲鶴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戰略諮詢委員會組長)



中國2017年發佈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人工智能為什麼要升級換代?這是因為人工智能正遇到60年未遇的巨大變化,比如,智能城市、智能醫療、智能交通、智能遊戲、無人駕駛、智能製造等社會新需求爆發;互聯網、移動計算、超級計算、可穿戴設備、物聯網、雲計算、網上社區、搜索引擎等信息環境的鉅變;越來越多科學家意識到機器的智能和人的智能是兩種不同智慧,最好的辦法是融二為一。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世界正從原來的二元空間進入新的三元空間,信息空間(C)成長壯大,已成為除人類社會空間(H)和物理空間(P)之外的新一極。

人工智能2.0技術初露端倪,正在迅速成長。這其中包括大數據智能、群體智能、跨媒體智能、人機混合增強智能、自主智能系統等幾大方向。我們相信,中國AI技術與產業的快速發展期正在不可阻擋地大步到來。

沈向洋:微軟將在上海成立微軟亞洲研究院-上海


「熱點」馬雲、馬化騰李彥宏講話透露人工智能如何影響未來生活

沈向洋 (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微軟人工智能及微軟研究事業部負責人)。


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所引領的數字化轉型正在全球掀起新一輪的產業革命,而中國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最具創新活力的市場。面對數字化轉型帶來的發展機遇,上海發揮自身優勢,制定了明確的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為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創造了理想的發展環境和政策支持,可謂眾多引人注目的人工智能創新的賦能者。微軟致力於通過打造人工智能生態系統,為廣大用戶和合作夥伴提供創新平臺和技術工具。

大會期間,微軟亞洲研究院(上海)和微軟-儀電人工智能創新院將正式落戶上海市徐彙區,把世界一流的人工智能研究能力擴展到上海,探索以創新合作模式推動政府和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推進上海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和產業的加速發展。

陳虹:汽車將進化成智能移動空間,融入智慧城市


上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虹表示,自130年前誕生以來,汽車一直在演變進化。今天,人工智能的技術革命正呼嘯而來,重新定義與改變汽車、重塑美好汽車生活的契機就在眼前。

電+互聯網+人工智能+汽車=更美好汽車生活。未來,汽車產品將從單一的交通工具,向智能移動空間轉型,將具備千人千面的個性,體貼入微的情感,舒適靈動的空間,成為人們融入智慧城市,體驗智慧交通的可靠的生活與工作夥伴。沿著這條發展路徑,上汽集團圍繞智能製造、智能駕駛、智慧出行等領域,探索把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與應用場景更好結合,加快技術的商業化落地。

湯曉鷗:人工智能與傳統產業沒有邊界,將實現賦能百業

商湯科技創始人、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湯曉鷗說,人工智能與傳統產業沒有邊界,人工智能的發展將實現賦能百業。其實,並不存在AI這個行業,只有AI+這個行業。AI需要與傳統產業合作,這種關係是結合、賦能,而絕不是顛覆。AI的價值是幫助傳統產業提高生產效率,解放生產力。

人工智能的發展需要全世界的智慧,全球企業、機構應該加強合作,打通AI學術研究的國界。今天,商湯科技聯合麻省理工學院、香港中文大學、清華大學等共同發起成立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學術聯盟,希望推進AI人才培養與研究。

免責聲明:本文代表作者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