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吃液氮冰激凌受傷 這種網紅食物FDA都不建議吃

女孩吃液氮冰激凌受傷 這種網紅食物FDA都不建議吃

說起冰淇淋大家都不會陌生吧,想想在那炎熱的夏日走在大街上被強烈的陽光照射著身體和臉蛋,真的像是在洗桑拿一樣渾身是汗水,這個時候整一份冰淇淋吃真的“爽”的不要不要的~~~

但是冰淇淋如何會冒煙接下來聽小編慢慢的告訴大家~~~

它是運用零下196的液氮瞬間凝凍技術,液氮是無色,無味,無味的液體,配合使原奶脂在短時間內凝凍成型。

同時,液氮揮發的時候,會迅速降低周圍的空氣溫度,使得空氣中的水蒸氣凝結成為“霧”,就產生了“煙霧繚繞”的效果。

相較於傳統冰淇淋,霧裡花液氮冰淇淋不僅呈現了更冰爽、更醇厚、更新鮮的口感,更將顧客的消費體驗感與互動性發揮到極致。

但前段時間,許多媒體報道了一起食品安全事故:

一名5歲的小女孩在食用液氮冰激凌時,不慎將紙碗中的液氮倒在了腹部,引發腹部皮膚凍傷,極有可能會留下疤痕。

這種液氮冰激凌不僅在中國走紅,在日本、美國也是“網紅食品”。

許多人紛紛曬出吃它時從鼻腔口腔冒出白色“煙霧”的照片或者視頻。

不過,8月30日,美國FDA(食品藥品管理局,以下統稱為FDA)發佈了一份公告,明確建議消費者“避免”此類產品。

美國FDA為什麼對現制液氮食品說“不”?

“正常”情況下,用液氮加工的食品不至於傷人。

液氮倒出來之後會迅速氣化,所以液氮冰激凌中的液氮會很快消失。

如果只是周圍有“煙霧”,並不會造成傷害。在分子料理中,液氮處理被大量使用,通常也不會對顧客造成損傷。

但事情總有意外~~~

美國FDA的通報指出,在現制現售的液氮食品中,有時候食品或者飲料中還殘留著一些液氮,而消費者就迫不及待地吃進了嘴裡。這些液氮就導致“嚴重、有時候甚至是致命的傷害”。

FDA的通告還指出,還有過“吸入剛剛加入食物的液氮揮發的氣體導致呼吸困難”的報道。

此外,即便是液氮已經完全蒸發,也有人因食物的溫度過低而受到傷害。

所以,FDA認為這些現制、現售、現吃的液氮食品可能導致“嚴重受傷”,所以建議消費者避免這類食品。

“液氮冰激凌”可能帶來傷害,但氮氣是合法的食品加工助劑

液氮會帶來“食品安全風險”,這種風險是低溫導致的。

實際上,氮本身無毒無害——畢竟,我們周圍的空氣中78%都是氮氣。

而液氮,只是把空氣降溫加壓液化並去掉了氧氣而已。

在食品添加劑的國家標準中,氮氣是一種“可在各類食品加工中使用,殘留量不需限定”的加工助劑。

這就意味著,它可以在食品中隨便使用,也不存在“超標”的問題。

現在食品工業中,氮氣通常用作“包裝填充氣體”,常見的用途有三類:

一是薯片等食品的“充氮包裝”

這些食品很酥脆,在搬動和運輸中很很容易因為擠壓碰撞而破碎。

衝入氮氣把袋子“鼓起來”,也就不會擠壓碰撞到薯片了。

二是在一些容易氧化的食品中衝入氮氣,“排掉”空氣

去掉氧氣能夠抑制需氧細菌的生長,也能夠抑制食品中油脂、多酚等不穩定成分的氧化,從而有助於延長保質期。

三是在易拉罐和塑料瓶包裝的飲料中充入氮氣

在瓶中灌注飲料之後,可以加入一滴液氮進行封蓋。

液氮會發成氣體,除了前面所說的有助於防腐和抗氧化之外,產生的壓力也能保證瓶子處於“飽滿”的狀態而不容易變形。

總結:

1.雖然“液氮冰激凌”可能帶來傷害,但氮氣是合法的食品加工助劑。

2.它可以在食品中隨便使用,也不存在“超標”的問題。

3.所以不用談氮色變,只是在使用液氮時要非常注意,避免因溫度過低受到傷害。

另外,有的人為了降低血脂、控制血壓不肯吃肉,拒絕飽和脂肪,即使吃一點肉也要吃瘦肉。可是當他們遇到冰淇淋、雪糕之類食品時,就放開了戒律,把含有較高的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吃下去。

想一想,如果長期大量這樣吃下去,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肯定會找上門來。

特別是對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腦中風等慢性病患者,冰淇淋是潛伏的殺手。

因此,提醒喜愛冷飲的朋友,吃冷飲時要有節制,過量食用一是直接刺激消化道,引起不適;

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特別是反式脂肪酸對健康有百害而無不一利,是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殺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