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全疆防空警报试鸣 全疆17个人防重点城市同步鸣放

“9·18”全疆防空警报试鸣 全疆17个人防重点城市同步鸣放

新疆晨报讯(记者 段小利)“呜……”9月18日12时,随着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朱新祥启动防空警报鸣放按钮,2018年“9·18”全区防空警报试鸣正式启动。

当日12时,自治区人防办指挥所内,全疆17个人防重点城市以多媒体警报、广播警报、电动警报、电声警报等多种形式同步进行鸣放,自治区人防办通过人防卫星指挥专网与伊犁州、阿克苏地区、哈密市3个人防机动指挥所进行联通,通过人防指挥专网视频会议系统与伊犁州、巴州、阿克苏地区、哈密市、克拉玛依市、奎屯市等6个人防固定指挥所进行联通,人民防空宣传教育受众人群达到150万人。

据统计监测数据显示,警报试鸣期间,广大市民工作、生活秩序井然,社会秩序安全平稳;各个警报器终端技术状态良好,辖区防空警报按计划鸣响。

据了解,今年的防空警报试鸣信号有三种,将按照“预先警报”、“空袭警报”、“解除警报”的顺序发放,试鸣时间为9月18日12时至12时19分。

其中,预先警报信号,是在获知敌人即将对城市进行空袭的情况下发放的警报信号。信号规定为: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

空袭警报信号,是在敌空袭兵器临近城市上空,已经开始或者马上就要对城市目标进行攻击的情况下发放的警报信号。信号规定为: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

解除警报信号,是在敌空袭危险已经解除的情况下发放的警报信号。信号规定为:连续试鸣一长声,时间3分钟。

据自治区人防办党组书记、主任孙斌介绍,依法开展防空警报试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赋予的重要职责,是和平环境下提高公民国防意识的重要手段,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人防宣传教育形式。自2005年起,自治区将每年9月18日确定为防空警报试鸣日,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目前,全疆人防重点城市警报鸣响率达到96%,警报音响覆盖率达95%以上。

据了解,组织开展防空警报试鸣工作具有纪念意义、警示教育、形成全国整体威势等效果,同时,人民群众通过收听警报信号,可以熟悉掌握防空警报的种类和信号,在遭敌空袭时和自然灾害发生时及时采取适当应对措施,进行有效自我防护,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不仅如此,通过试鸣防空警报,可以检验各地的防空警报的设置布局、技术性能、音响覆盖和音响效果,以便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加以纠正。此外,还可以使相关指挥人员熟悉防空警报试鸣程序,提高组织发布防空警报的指挥能力,以便更加有效地组织战时的防空袭斗争和平时的抢险救灾行动。

继续阅读:

平时或者战时听到警报应该采取什么行动?

每年的“9·18”,全区上空都会响起放空警报信号。那么,当民众听到防空警报信号后,如何听辨警报信号,又该采取什么行动?

9月18日,记者从自治区人防办了解到,平时情况下,听到试鸣防空警报的音响信号,市民不需要采取任何措施,继续保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试鸣警报会提前5天发布政府通告。

战时情况下,听到防空警报鸣响,市民就要保持镇静,认真听辨发放的是哪种警报信号,再迅速采取相应的疏散掩蔽措施。

立即拉断电闸,关闭煤气,熄灭炉火,携带好个人防护器材和必需的生活用品,按定人、定位、走路线的要求,迅速有序地进入人防工程或指定疏散隐蔽地域。为快速进入人防工程,民众应服从现场工作人员的疏导,不停留、不拥挤、不吵闹。背背包,不夹包、不提包,抱着小孩走。无灯时,要腾出右手,靠右侧探摸、快速进至人防工程。

公共场所的人员和车辆,应听从有关部门人员的指挥,迅速到指定地点隐蔽。夜间应严格遵守灯火管制的规定。

当听到空袭警报后,除各行业(单位)必须坚守岗位的工作人员外,所有人员应立即就近进入人防工程掩蔽。如情况紧急无法进入人防工程时,要利用地形地物就近隐蔽。

【晨报爆料热线:0991-8801111】


分享到:


相關文章: